top of page


沒有滿分也得90分的扛棒人
周末,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八角樓特展館外,郭文欽、郭千祿父子趕在展覽上檔前二天懸掛主視覺輸圖。沒動用吊車,直接搭梯在近二樓高的外牆鎖釘,站在地面壓陣的欽哥說,出動吊車不易施工,再者,吊掛慣用帆布打銅釦拉鐵絲固定,時間久了,雨水加灰塵會讓銅釦的出現如淚痕的鏽漬,不好看。等帆布掛上去了,兩人花更多時間在不平整的轉角來回「抾平」,堅持讓看板沒有皺紋,「因為這樣看了才舒服」。 進入館內,開始另個階段的視覺牆貼圖,兩人默契十足在輸出背面三邊貼上2公分布膠,其中一側卻改貼2條1公分的布膠,一問,原來這一側有拼接版,「沿拼接線各黏上一條膠會更牢」。 螺絲取代銅釦拉鐵絲,可避免鏽漬 看不到的完美才是美 這對扛棒界的父子檔,一個有近60年資歷,一個是30幾年老手,兩人加起來上百年的功力,給自己設了一條基準線,「沒有滿分也要90分」。 他倆攀上高牆懸掛帆布,多少名人顯士臉面得露。他倆輕躍牌樓張燈結綵,為活動慶典妝點門面。他倆耐著柴油氣味,深蹲暗室替車體換妝,不論場景怎麼變化,欽哥父子始終是在背後搭橋的人。 凡是經過欽哥父子的手,不管看板、布條、展架、立體雕刻……在看

屏風小編
11月5日


就是要巴結 棚架黑幕後的舞弄功夫
台語天后「二姐」江蕙復出歌壇舉辦23場《無‧有》演唱會,蘇俊榮每場都到。不過從高雄巨蛋唱到臺北小巨蛋,20多萬歌迷沒人見過他,只看到他舞弄的尪仔陳三、五娘。這齣愛情故事以往在野台至少演半天,但演唱會只在天后追憶老父,款款唱著〈下午的一齣戲〉時,前奏、尾奏演出2、3分鐘,其他時間像舞群背景。即便如此,上天后的台豈容易?從寫本、錄音到錄影……每個細節精準扣合,蘇俊榮說,錄音原本排一天,他一個小時就好了,看起來沒什麼,但那是棚架後40多年的人生。 蘇俊榮是潮州「明興閣掌中劇團」團長,正式從父親蘇明順手中接下劇團36年。但要說經驗,得從娘胎說起,那可能是與生俱來的DNA。 (台語––◎巴結pa-kiat:堅強、不輕易示弱。) 七分二田地起家 在媽媽肚子裡開始拚 那是還沒影音串流平台的年代,常民娛樂不是歌仔戲就是布袋戲,窮苦人家孩子想翻身,進戲班劇團是捷徑。他爸學了3年4個月的戲,1957年還不到20歲賣掉家裡賴以維生的田地,靠著七分二薄田創了明興閣,沒多久遇上布袋戲歌手林秀玉,兩人結婚拚出一片天。 「我媽懷孕6、7個月時還臺上臺下跑,是看戲

屏風小編
11月3日


搭一座橋通往樂器之王的聖殿
屏東演藝廳舉辦管風琴工作坊5年了,今年開放報名不到10分鐘額滿,最後再加場。工作坊講師朱郁柔形容,「根本秒殺,很誇張!比周杰倫演唱會還搶。」但比起叫座,工作坊幕後更令人動容。她印象很深,每次工作坊要學員勾掛組裝管風琴的牽引裝置,多數人做不來,反倒視障學員最上手。後來知道,「他們所在的世界只能靠摸索,因此才被磨得如此善巧」––那一刻為之撼動,「原來人常被視覺矇蔽,真正要看見,可能得用心眼」。 朱郁柔從小學琴讀音樂班,出社會後當音樂老師,或在婚禮禮堂擔任電子管風琴琴師。近年工作以管風琴推廣教育為主,連碩士論文都以屏東演藝廳管風琴推廣為題。出現如此轉折,是因為一次美麗的誤會。 「有次在演藝廳看到一對父子,我聽爸爸指著牆上的管風琴銅管跟孩子說『這裝置藝術做得很漂亮耶』。」她形容,那瞬間像被撞擊到。其實也不能怪爸爸說得不對,管風琴建造時即跟建築同步,不同音樂廳有不同建築聲學,也因此全世界沒一臺管風琴形貌一致,每臺琴都是獨一無二,說它是裝置藝術也沒錯,也因此讓她更加堅定走在推廣管風琴之路。 號稱王者卻很親民 管風琴是歐洲生活日常 雖有「樂器之王」封號,但管風

屏風小編
11月3日


坎坷揮就大景 生旦背後的畫師人生
潮州布景畫師陳冠良63歲了,他形容自己前半生「茫茫渺渺、坎坎坷坷」;學畫多年找不到出路,轉行想開烤肉店,又因臉皮薄怕被熟人撞見,離鄉背井跑到高雄大林蒲才敢開。這樣怕人窺見的人生,後來卻因明華園戲劇總團被更多人看見。他幫劇團彩繪的布景,不分軟硬,隨劇團演出跑遍全臺、離島,只要看過明華園的戲,肯定看過他的景。無論山林外景或宮廷內殿,可寫實逼真亦可金碧輝煌,景景層次分明。雖然僅是片薄幕,卻把舞臺上的虛幻,襯托的栩栩如生。 陳家是開布袋戲團的,到冠良師傅已是第三代。他小時候,戲團生意不差。他記得很清楚,「國小三四年級前沒序大人的概念,睜開眼看不到爸媽,他們都在外面忙,只有阿公阿嬤」。不過他爸不太想子女接班,因為早年內臺戲環境複雜,出入者不是走路就七淘人。他口才也不好,在唱作都得靠現場口白的年代撐不起場面,只能另謀出路。 老爸代筆交作業 勾出熱情但茫茫然 「認真想起來,應該是國小三年級啟萌。」陳冠良說,那次美術課作業由他爸代筆。雖是半世紀前的事,但他印象深刻,爸爸在畫紙上畫了一段廟宇的燕尾式正脊。那正是布袋戲的標準布景,他不記得老師給幾分,「只記得站在阿爸

屏風小編
11月3日


從生活中感受美學!屏東潮好玩幸福村「潮怪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
八隻可愛又充滿個性的「潮怪」現身屏東潮州!為讓孩子們從生活中感受美學,屏東縣政府11月2日於潮好玩幸福村舉辦「潮怪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活動,縣長周春米與藝術家徐至宏共同揭開潮怪世界的序幕。周縣長表示,期盼透過溫暖且充滿想像力的藝術特展,讓孩童在日常生活中與藝術零距離。 開幕活動中,小米姐姐與創作者徐至宏化身探險隊長,帶領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展開尋找潮怪大冒險,當巨鱗獸、龜仔獸、長頸獸、蠑蠑獸、蛋上小鱗獸,以及三隻調皮的小鱗獸一一現身時,孩子們驚呼連連、興奮地將牠們團團包圍,現場笑聲不斷,氣氛熱鬧又溫馨。 縣長周春米(左)與藝術家徐至宏(右) 縣長周春米表示,謝謝藝術家徐至宏打造兼具生態環保意識的八隻怪獸,與孩子們分享創意與樂趣,她說,潮好玩幸福村自111年打造至今已突破百萬人次到訪,園區內除了設有共融公園遊戲場、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常設展外,後續將持續建置托嬰中心與日照中心,讓屏中地區成為幸褔社區園地,打造全年齡、平日與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創作者徐至宏表示,在創作過程中,想像恐龍若因氣候變遷而存活至今,經過長時間的演化,身形與習性 已經不是

好事播報員
11月3日


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登場 紙風車華麗開演掀熱潮
屏東縣政府攜手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舉辦「2025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11月1日於林邊火車站登場,由縣長周春米主持開幕,宣布活動正式啟動。廣受親子喜愛的紙風車劇團壓軸演出,為活動掀起熱潮,笑聲、掌聲不絕於耳。 包括台鐵公司總經理馮輝昇、立委徐富癸、林邊鄉長鄭慶堂、南州鄉長劉美吟、崁頂鄉長廖國富、東港鎮長黃禎祥等位貴賓皆出席開幕式。儀式由「屏東戰隊」帶來熱力四射的街舞秀揭開序幕,接續由「阿緱囝仔人聲樂團」與「嵐天樂集」輪番演出,以人聲與器樂交織的節奏展現屏東音樂能量。重頭戲則由紙風車劇團帶來《巫頂看世界》,以熱鬧的歌舞、寓教於樂的故事,帶領孩子探索世界、開啟想像。 縣長周春米表示,南部地區的高雄、台南漸漸鐵路地下化,屏東則是高架化,在各火車站仍保留許多美麗的風景與歷史記憶。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從潮州、南州,今年第三屆移師到林邊,並主打親子主題,從11月1日起至12月13日,為期一個半月的活動結合藍皮列車、鐵道走讀、講座及藝術巡演等豐富內容,串聯沿線鄉鎮風光與人文特色,明年還要持續往南到佳冬等鄉鎮,邀請大家循著鐵道體驗屏東的文化與故事。...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11月3日


屏東南島文化節縣民公園盛大登場 千人圍舞、藝術展演打造原民文化盛會
「屏東南島文化節」壓軸活動,11月1日在屏東縣民公園隆重登場,今年以「湧動的靜流 Silent Currents, Rising Tides」為主題,48個部落青年領袖邀請縣長周春米、原民會主委曾智勇、立委伍麗華等人共舞,延續屏東收穫祭精神的千人圍舞,場面壯觀,還有藝術展演、工藝市集、生活體驗與名人講座等,打造屏東年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會。 縣長周春米表示,自106年起舉辦「收穫那麼多」慶典活動,將累積8年的能量,以 嶄新樣貌 「屏東南島文化節」呈現,連結部落力量舉辦一系列的文化與藝術活動,讓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等族群的青年有更大的舞台展現才華,也以開放的步伐,邀請南區原資中心大專院校師生、吐瓦魯在台學生、新住民朋友共享這場文化盛宴。 透過傳統儀式祈求活動圓滿順利 延續屏東收穫祭精神的千人圍舞 周縣長一一為部落青年戴項鍊 部落青年熱情與周縣長打招呼 周縣長表示,屏東南島文化節不僅是地方的文化慶典,更是世界對話的舞台,緊接著原民會將於12月10日在來義鄉第一屆世界原住民運動會,邀集多個南島語系國家參與,希望屏東珍貴的原鄉文化被全世界看到,

好事播報員
11月3日


南國漫讀節講座 沈春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閃閃發亮的位置
「變時代」來臨,變動帶來不確定,但也給我們一個重新定義人生的機會。資深新聞主播沈春華,11月1日下午現身屏東總圖「南國漫讀節」講座,以「在歲月裡淘金:沈春華的生命書寫與開創人生」為題,與讀者分享她從鏡頭前走入生活現場的觀察與轉變,全場座無虛席。 沈春華長年活躍於新聞界,是臺灣女性媒體人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多年主持與報導經驗,讓她見證社會變遷與世代思潮的起伏。離開主播臺後,她持續投入節目主持與公共事務,並以溫暖、誠懇的語氣與聽眾對話,分享自己在職涯轉折中的心境,以及如何在變動的時代中,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節奏。 南國漫讀節11月講座邀請沈春華以她的新作《在歲月裡淘金,一閃一閃亮晶晶》為引,透過真實經歷與生活故事,談成長、談選擇,也談學習放下與前行的勇氣。她認為:「我們都在歲月裡淘金,不論成就或失落,重要的是找到那個讓自己發光的時刻。」 她提到,「第三人生」不是從頭開始而是重新看見自己,開創新的可能性,把轉折當作人生再出發的契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閃閃發亮的位置!透過她侃侃而談人生哲學,引領觀眾從新聞現場的冷靜思辨,轉向面對自我與生命的柔軟理解。

好事播報員
11月3日


屏東十大伴手禮進軍日本「熊本台灣祭」 優質品牌展現南國物產實力
屏東縣政府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率領屏東十大伴手禮獲選店家,前往日本熊本市參加「KUMAMOTO台灣祭2025」,以屏東在地特色與生活美學展現南國物產實力,推廣優質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參展品牌包括「味一食品」、「豆油伯」、「檸檬大叔」、「大花農場」、「沐穀曲」及「長安製麵」等知名店家,將共同展現屏東產業創新能量。 屏東縣政府表示,此次特別安排十大伴手禮店家前進熊本,以地方品牌為主軸,引發現場民眾好奇、買氣熱烈。「味一食品」以新鮮魚鬆及魚類加工品結合傳統與創新,鹹香風味令人回味無窮;「豆油伯」堅持天然釀造、無添加,保留古法風味;「檸檬大叔」以100%天然檸檬原汁展現屏東檸檬的熱帶果香;「大花農場」以有機玫瑰開發茶飲、果醬及保養品,吸引眾多女性消費者選購;「沐穀曲」以金鑽鳳梨為基底製作手工鳳梨酥,帶來甜蜜且爽口的美味;「長安製麵」則以百年手工製麵技術打造多樣化乾拌麵產品,深獲市場好評。 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表示,「KUMAMOTO台灣祭」自2023年起於日本熊本市花畑廣場舉辦,為九州地區規模最大的台灣主題活動,也是日本民眾體驗台灣文化、美食及市集魅

好事播報員
11月3日


歷史建築背後隱蔽的總和
一直以為修復歷史建築像特效化妝,不過擦脂抹粉。但那天去了里港郵便局工地,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工地裡堆了木作樣本,「追掛丈栓継」到「金輪継」……榫接方式不同,用途各異。生石灰在養灰池裡攪合半年,得加麻絨才能塗牆抹壁。因連日豪雨影響工進,現場已夠忙亂,老土水師傅夫妻檔還為了開水龍頭,扯開噪門一陣叫罵……「翁某定定咧冤啦,正常。」工地主任高嵥鈞淡定說,這些終會過去,養灰池會拆,老師傅會退場,「等技法、用料及老師傅等等看不見的總和填塞進去,就是我們見到的歷史建築」。 里港郵便局在里港鄉最熱鬧的中山路上,是屏東縣內僅存的日治時期郵便局,昭和13(西元1938)年竣工啟用至今,已有87年歷史。里港拓墾早,其實明治30(西元1897)年即有「阿里港郵便收取所」,其位置約在現今里港鄉公所、阿里港公園附近,後來因郵便業務需求才另建新局。 近世紀前里港庄 唯存記憶與郵便 當年的中山路上,有公學校及神社,也有公共浴場及公共廁所。郵便局負責郵政、儲金、匯兌業務,甚至兼掌電信電話業務。但里港庄遺跡難尋,如今僅剩郵便局。其建築分為辦公廳舍與附屬宿舍兩部分,日式傳統建築外觀隱

屏風小編
10月31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