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風雨夜出任務補上一堂環境教育課

  • 作家相片: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 8月2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8月25日

ree

綠鬣蜥原產中南美洲,在臺灣一度是萌寵,因野外族群失控才變有害外來種。從萌寵到有害外來種,對臺灣人來說,是堂待補修的環境教育課。

移除綠鬣蜥


丹娜絲颱風過後的風雨夜,跟吳承樺、陳永信到新園鄉出任務。他們是受過綠鬣蜥移除教育訓練的完訓人員,跟走一趟發現綠鬣蜥野外漫生現況,超乎想像。他們只要把頭燈往林間照,幾無例外,多能看到蜥蜴棲息。陳永信說,這是他們冒雨出門的原因。「總有人以為捉蜥蝪可以賺很多,」吳承樺說,「真的沒有。」這趟任務前他剛被虎頭蜂叮過,疑似過敏暈了兩天。這麼拼「是為了農民,也是為了環境。既然會捉就盡點力,多少抓一點。」


綠鬣蜥原產中南美洲,在臺灣一度是萌寵,因野外族群失控才變有害外來種,對臺灣人來說,是堂待補修的環境教育課。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統計,去年全臺移除8萬餘隻,其中屏東縣即佔一半以上。從萌寵到有害外來種。


ree

他們見過萌寵變怪獸


吳承樺在枋寮鄉開早餐店,家裡種植蓮霧、芒果。他沒見過蜥蜴吃園裡的水果,果樹葉片厚實粗糙,好像也不愛,「但像萬丹鄉紅豆,苗種下嫩葉一生就被吃」。陳永信在里港鄉土庫開竹行,住家附近「養殖池多,綠鬣蜥成熟後變雜食性,魚蝦也吃」。


「除了損害農作,母蜥抱卵時會在養殖池挖洞。」陳永信說,綠鬣蜥不會攻擊人,但四處逡遊才是最大侵擾。他跟阿樺都曾接獲住家侵擾案,從東港到南州,蜥蜴如入無人之境闖進家門,最近一次甚至在屏東市復興路上店家發現,「牠們不主動攻擊人,但多數人光看到牠的喉垂、背刺就嚇壞了」。


新園鄉鹽埔村長何有量說,「庄內還好,沒接過村民反映說住家發現蜥蜴。」但他曾在庄外塭岸、雞舍看過,體型都不小,超過1公尺。


ree

站上第一線正面交手


野外漫生無法歸零,他們接受訓練,投身移除行列,開始修補環境。這晚移除區域在新園鹽埔漁港附近,沿著五房排水幹線朝往出海口走。往北看,林園石化工業區隔著高屏溪閃爍燈火,往南則見到去年才啟用的新園海洋航運園區,整棟全白的鹽琉線船運服務中心,在夜裡醒目。但他們所在的區域一片黑。


陳永信帶頭走在排水幹線堤岸,他們用的工具有附加大勾或套索的磯玉柄,最長可延伸10公尺,可搆得到樹梢的蜥蜴,再遠就以魚鏢彈弓射擊。夜裡跟走幾乎無法辨識方向,但他們有經驗,只要把頭燈傾斜45度角,幾乎一定能照見綠鬣蜥。


「晚上其實較好移除,牠們多在休息,警覺性低。」但實際情況也沒那麼容易,跟他們在海濱,大約10餘分鐘才適應,好不容易可辨識出燈光照射下反射螢光的蜥蜴,轄區警員接獲110通報前來盤查,出示獵捕工具並說明後又花了10幾分鐘。



蜂叮鋸齒咬 獵蜥風險多


「沒什麼,說明清楚就好。」吳承樺說,移除工作常會碰到員警盤查,他跟信哥除了接受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委外廠商通報,協助移除綠鬣蜥,也幫忙捕蜂捉蛇。野外工作挑戰多,「有些地方草比人還高。沿路砍草接近綠鬣蜥的棲地,有時還會碰到蛇」。特別是蜥蜴逃往溪邊藏匿時更要小心,稍有不慎可能會踩空落水。陳永信不斷提醒隊友提高警覺。


但他自己其實也傷痕累累,他們工作時會戴麻布手套,但右手食指因要勾彈弓指環,多會把指套剪掉以便操作。「那次就這隻手指被咬了一大塊。」他出示傷後已長出新皮的右手指,搞笑說,「牠們牙齒像鋸子一樣,整隻手就這指沒防護,牠也知道往這咬,很厲害」。


ree
ree

一路聊著,兩人眼神不曾鬆懈,突然間吳承樺看到蜥蜴,扣緊指環,兩臂伸展卯盡氣力把彈弓皮筋繃到最緊,「咻」一聲放箭,若蜥蜴從樹梢掉下竄逃,體重達110公斤的他還得快跑追上,回來時全身汗濕。那天吳承樺拉弓彈射約一個半小時,手上彈弓的皮筋被繃緊斷裂。


一晚24隻 盼野外族群獲控制


那晚從五房大排涼亭往出海口走,到有應公廟三龍宮附近,差不多百公尺林地共捕捉24隻。其中有吻肛長(個體吻部至肛門口長度)逾30公分的成體,也有逾20公分已性成熟可繁殖的個體。


曾捕捉過含尾巴總長184公分蜥蜴的吳承樺說,「最近沒再看到這麼大的」。這是否象徵綠鬣蜥野外族群已獲初步控制?陳永信說,往常一個晚上可以抓上百隻,為了冰存人道處理後的蜥蜴,家裡還備有3只冰箱。「但像海豐溼地,因離家近常去,最近幾次去,從一開始2、30隻到現在1、20隻,數量確實有變少」。


面對這堂臺灣人共同補修的環境教育課,農業部今年首度召集跨部會工作會議,共謀綠鬣蜥防治,屏東縣政府舉行6場教育訓練,亦有7百餘人投入移除工作。但就像永信和阿樺說的「自己只是有裝備敢抓會抓,所以多少抓一點」。真正有效的防治只能大家一起來,全民努力,才有機會把學分補上!


ree

野外發現綠鬣蜥 可以這麼做


◎綠鬣蜥入侵農地或住家可自行移除,並視同一般廢棄物處理。綠鬣蜥雖不會主動攻擊人,但若無適當工具切忌徒手捕捉。


◎野外發現綠鬣蜥,可撥打1959動物保護專線,屏東縣境內可撥打1999為民服務專線通報移除。通報時務必提供明確地點、數量及周遭環境,以利移除。


◎通報後若時間許可,可於發現地點協助看顧,以掌握綠鬣蜥動向,確實移除。


保護動物全國專線:1959


出處:2025 Amazing Pingtung 8月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