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銀交錯 珍貴的反差萌
-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 8月2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黃聖祐身高190,多數人在他前面都矮一截。那天看他在屏東市宗聖公祠帶著阿公阿嬤玩積木,才理解什麼是反差萌;他是職能治療師,因為長得高,得半蹲或叉腳才能平視老邁萎縮的長輩,看到有人不想動手,他自嘲或反虧……一招換過一招,明明塊頭大,卻裝出童音,提供滿滿的情緒價值,不准老邁失能往長輩身上爬。他沒像電視裡兒童台的哥哥打扮成水果模樣,但逗得阿公阿嬤呵呵笑。那一刻才讓人恍然理解到,青銀交錯的反差,好萌!
「叫我村長啦。」黃聖祐是健望村健康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但對外特別是面對長輩時,他要人家叫他村長或祐祐老師。他帶領一群80後(指於1980年至1989年出生者)的年輕人,投身健促、居家復能、社區長照、住宿型機構復能等長照服務。他們自稱村幹事,到據點帶領健康促進活動時,個個都像精力飽滿永不疲倦的「金頂兔」。
進入社區據點不准失能近身
那天在宗聖公祠的活動,是金泉里勝豐社區的每周大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凱駖長年在外唸書,學成返家才發現從小喊阿伯阿姨的人,一回頭已變阿公阿嬤。他們老衰或罹病,連出門的意願都不高。她看不下去自學照護課程,最後也成了健望村村幹事,把預防及延緩失能課程導入社區。
7月初開始的新一期課程,每周四上午9點開課。那天不到8點半,阿公阿嬤都到了,有人坐輪椅由子女或看護推來,雖然無法流利交談,但臉上多是期待神色,像是力拼全勤獎的學生。志工透露,「年紀最長的阿嬤已92歲,有人肺腺癌四期有人乳癌……。」其實不說完全看不出來,有阿嬤帶著從臺南來過暑假的孫女一起來上課,大家一碰面就嘰嘰喳喳,像在早自習等上課的學生,靜不下來。只不過聊得不是昨晚的動漫卡通偶像劇,而是彼此安康。
以前看孫子玩積木現在換我們
「我們這期最新規劃的方案是『爺奶共遊、積不可失』。」黃聖祐說,扣除前測及後測兩周,其中有10周都在玩積木桌遊。課程開始,他拿出一大袋2公分立方的連接積木,要阿公阿嬤倆倆四人一組,先串接一長條。他們不知道老師想幹嘛,一陣嘰嘰喳喳後有人專撿顏色一樣的積木串,也有人心急,看同伴串得慢,從另一頭往回串,但到最後兩邊竟扣不上,只好全部拆掉重來。

爺奶共遊「積」不可失
兩長條積木串好後,村身要他們把積木放在面前當球門。隨後要每個人各串5、6塊積木當球桿,接下來桌上槌球大賽登場了。一邊移動長條積木守門,另一邊以手推積木攻擊。一位阿嬤推了好幾次終於扣門成功,忍不住掩嘴笑說:「見笑死!予孫仔看到,講阿嬤連踢球攏袂曉。」
2公分立方拼出健康希望
「別小看這2公分立方的積木。」黃聖祐說,這是屏東在地研發的方案。他們以積木為媒介,規劃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所有課程都依衛生福利部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六大指引,與65歲以上長者的「認知、行動、營養、聽力、視力、憂鬱」有關。從去年6月迄今,這套教案不僅在屏東推行,甚至還獲高雄、台南據點採用。


以這周課程為例,透過槌球互動,可讓長輩瞭解運動、休閒對健康的重要性。接下來每堂課各有主題,會把積木拼成蔬菜水果,讓長輩知道營養的重要性,如何吃出健康。也會利用吸管積木蓋房子,藉此指向居家安全,讓阿公阿嬤知道居家防跌,若有需要可請家人安裝扶手輔具。
「碰上特殊民俗節日時,我們會設計節慶活動。」今年農曆年前,健望村曾帶阿公阿嬤以積木拼獅頭,搭配民謠小調舞龍舞獅,讓他們知道快過年囉,可以提升定向感。「4月清明節前,你知道我們做什麼嗎?」他說那時曾在社區帶阿公阿嬤以積木拼出墳墓,「當然,這課程要評估長輩的接受度」,他們找了一個接受度高的團隊,以積木拼出墳塚,阿公阿嬤聊起清明祭祀習俗欲罷不能,還有人想以積木在墳前栽棵樹。
健望不健忘走一條不同的路
「那一刻令人感受很深。」黃聖祐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後,在多家醫療院所服務過,也不是一開始就投入健促、居家復能、社區長照、住宿型機構復能等長照服務。「醫院端的職能治療,就是專門處理急性醫療或復健,」他認為,職能治療的不同階段各有其意義及重要性,「但那時常在想,如果能在前端把長輩的健康維持好,是不是他們就不容易到醫院來」。
這想法引領他走上不一樣的路,他後來一個人開車跑據點提供服務,從原住民部落到濱海偏鄉,發現一個人量能有限,跑了快3年才開始籌組健望村團隊。這名稱難免讓人想到諧音「健忘」,但祐祐老師、村長說,「我們是健望,目的只有一個,希望長輩健康快樂充滿希望!」

不放棄是最好的陪伴
但社區工作終究不輕鬆,有些長輩囿於健康情況、生活習慣就是提不起勁,甚至連出門意願也不高。林凱駖坦言,「確是如此。」陪伴真的是很大挑戰,第一個要面對的是,自己熱情絕不能消減,第二個是情緒價值一定要足夠。「長輩沒耐性你也跟著沒耐性,怎麼陪呢?」她的經驗是,給足長輩情緒價值,耐著性子,即使反饋只有一點點,也是進步。
祐祐的心法是,面對長輩一定要尊重他,不要再刻意放大他不想做的事,不妨先讓他觀察。等待一段時間後可以適度引導,問問他為什麼今天心情不好,然後以適度的肢體接觸給予溫暖。接下來適時調整目標,像拼積木或坐站訓練,阿公阿嬤做不到20個做10個也行,一來一往妥協了就是進步。「只要不放棄,即是最好的陪伴,做到了就可離失能遠一點」。
陪伴心法惟熱情尊重而已
出處:2025 Amazing Pingtung 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