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樂而樂的 Sauljaljui 戴曉君

  • 作家相片: 屏風小編
    屏風小編
  • 7月24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ree

真正能打動人心或許只是那份義無反顧的純粹。


音樂之於戴曉君,似乎只有In跟Out。音符是她的啟動器,節拍一下,她搖身成為載體。因樂而動,為樂而樂,一切像是呼吸般自然而然。


到底是怎樣的環境,才能造就這般渾然天成的音樂人?走出門見山,耳聽到是樂,浸泡在排灣文化裡,原來音樂是從自己的身體長出來的。


只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她花了很長時間,遊走不同國度裡尋尋又覓覓。一次次出走,化去表象,一層層剝離,趨近自己。最終她發現,愈來愈清晰的悸動不在他方,音樂其實就在內心,隨著她到所及之處。


接下來,她花了一、二年時間,首次當起製作人,就像當了媽媽才學會當媽媽,一股腦淘空自己,找來心儀的夥伴。把所看、所想、所感,寫成歌,編成曲,擊成樂,唱成調,誕下這張《VAIVAIK尋走》專輯,混血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本土音樂。


如果擔心聽不懂排灣族語,那就先聽聽〈Dipin Kari Tang 麵包 咖哩 刺蝟〉這首歌;一首原味十足的排灣族語,卻讓人有種錯身印度洋小島的異國神秘感。Dipin Kari Tang的字音,如同咚咚咚的鼓聲擊博心臟,讓人想起排灣豐年祭典的圍舞,按耐不住腳底的搔癢感,就想站起來擺動身軀,好配得上這首歌。


然後,聽著不同的曲子,可以在她的世界穿梭。走進她親手搭建的家屋、聽聽她內心出口的加拉悠山、聽著她與部落孩子們唱古謠、回到曾經的模里西斯學鼓。與戴曉君形同姊妹的馬來西亞音樂家阿蓮娜.沐塱為〈Anun Bala你好〉獻上沙貝琴演奏,並在結尾唱起沙勞越的傳統歌謠。

ree

往往創作者想做出受喜歡的作品,需追著世俗已定的標準跑,但,真正能打動人心或許只是那份義無反顧的純粹〈你是無比耀眼的〉的這首歌,不經意地寫給了自己,歌詞裡「你就是我在等待的人」,或許就是自己。


先是縮小自己,把世界放進來。疫情期間參加南島音樂合創巡演計畫,走訪紐約百老匯、史丹佛大學等地,用散發臺灣泥土味的音樂,和世界交朋友。不經意間,串起島與島的奇妙,銜接國與國間的節奏。戴曉君用這張專輯燃起心中的火把,不僅照亮了自己,也唱出了不一樣的排灣,拿下2025全球音樂獎世界音樂類金獎,讓恆春半島的月琴在世界的舞台響起。


緊接著,一束束光打在戴曉君身上。國際權威音樂雜誌《Songlines》報導了這張鍍了金的專輯。而裡頭的第一首歌曲〈Dipin Kari Tang 麵包咖哩刺蝟〉則在民族音樂串流平台EthnoCloud排行榜攀上第一名。此專輯亦在跨全球世界音樂排行榜(Transglobal World Music Chart)拿下第七名,來自臺灣的聲音在海外音樂市場掀起了陣陣漣漪。


回到臺灣,這張獲得「街聲」音樂總監小樹「掌握節奏之純熟,聲線裡的生命力更是傲視同儕,絕對是年度最佳之一」的評價,同時一口氣入圍第36屆金曲獎流行類年度專輯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最佳編曲人獎等四個獎項,且拿下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最佳編曲人獎。


「『做自己』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有時候就是需要很多時間,好好淬煉自己,才能讓那片閃閃發亮的世界,真正的照進自己的心。」這是得獎後,戴曉君在分享自己的歌時,寫在臉書上的字。


《VAIVAIK尋走》專輯拿下第36屆金曲獎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最佳編曲人獎
《VAIVAIK尋走》專輯拿下第36屆金曲獎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最佳編曲人獎

在牡丹老家門口的紅榜,縣長臉書分享的榮光。戴曉君繼續在通告與表演中穿梭,她的日子其實沒太大改變。


不論得獎與不得獎,臺上或臺下,戴曉君的反差並不大。剛拿到國外的獎項,照樣一天跑五個通告,隔天立馬趕回屏東,參加鵝鑾鼻觀星活動的演唱。


她在滿天星斗下,她用排灣族語唱著新歌〈你是如此耀眼的〉、〈火把〉。甚至吆喝躺在草原上聽歌的孩子們一起上台,當起大姊頭,帶著扭屁股,鼓勵孩子們放鬆,享受音樂節拍。


在歌與歌之間的Talking時間,她拋出一個問題,向台下聽眾問自己唱得是哪裡的歌?「印度!」一個童稚聲自暗夜竄出來,然後就是一陣此起彼落的笑聲。刻意丟球的戴曉君順勢廣宣了自家部落與排灣歌謠,與躺在草地上的觀眾共享星空與音樂。


回到痛苦的破口

用創作打開的空間


星空之夜的隔天,來到戴曉君寫入作品裡的山頭入口處的家。


戴曉君花三年時間,與表哥親手搭建的工作室兼住家。赤著腳的戴曉君起身,指著水泥塗抹不勻的紅磚牆面說,這是「不完美卻毫無保留的自己」。這句話說得不僅是房子、還是作品,更是自己。此時的她,已可以呈現自己的不完美,從中亦已感到滿足。


ree

「那些挑戰,有時會讓我痛苦,有時讓我想逃,但每次突破之後,就能再為自己打開更多空間,那就是創作的地方!」這棟房子是新專輯創作的起點。她打笑說,一首曲曾做了2個多月,只要腦子卡關就會開始清理環境,家人只要看到屋裡的乾淨程度,就知道她的創作進度。


這棟以拼裝概念搭建的小屋,連老媽都曾懷疑其安全性。戴曉君露出招牌燦笑說,「這可是經過小犬颱風認證過關,安全沒問題。」流露著她對自己作品的滿滿信心。然後自顧自地坐在簷廊下的榻榻米椅架上,喝著自己剛沖的咖啡,盤起腿,聊起沒有包袱的自己。


不曉得戴曉君沒關係

知道是來自台灣的原民音樂就好


曾經,自己對自己以及外界對自己的期待,不論是傳承,或者是文化,戴曉君身上背著無數框架,開始綁手綁腳。


13年前,她到澳洲放空追夢1年,當時舉寫著TAIWAN的布條或看板,就覺得「哇!這有多驕傲啊!」當時的那股傻勁覺得這就是最顛峰的音樂人生活了。沒想到,回台後找到了一條前進的路。但那條路不存在地圖上,而是埋在腳下的土地與藏在身體的記憶裡,於是,她又回到了恆春半島。


她在山海間,重新學古調、練月琴、唱民謠,尋找一路走來的視而不見。流行歌曲變成排灣古謠,手中吉他換成月琴。如同一顆原石,在潮汐沖刷下,一點一點的調整與改變。慢慢的,臺灣民謠╳部落歌謠的共生,成為她的標記,揹著月琴唱古謠,她成為一名兼具臺灣本土文化特色的音樂人。


直到她加入風潮唱片,專業團隊的安排,讓她的足跡得以跨出臺灣,身影穿梭在世界各個音樂節。以2024年為例,光是下半年就參加愛沙尼亞、捷克、英國、比利時等地的代表性音樂節,開啟十六天的歐洲巡演。今年三月又赴澳洲阿德雷德,站上全球音樂盛典「WOMADelaide」舞台。


走入世界的舞台,看到一流創作者各有特色的演出,她總會問自己,如何讓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透過音樂來認識自己?認識來自臺灣的原住民?


在沒有確定答案的當時,她決定豁出去,不再想什麼應該或不應,不再想怎麼證明自己。或許自己不夠完美,但上了舞台,就要毫無保留的唱出自己。

ree

音樂會去自己該去的地方


在思維轉變瞬間,人的心念也有了改變。「唱了4到6個小時後,發現沒有人會評價你,而自己也不再是唱歌的商品」。於是她改變了自己與音樂的相處模式,開始自在歌唱。然後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音樂總會去到該去的地方。


「想想自己每次在國外演出,聽眾雖然都聽不懂歌詞,但他們看和聽的是你整個人散發出的能量,而與你產生共鳴。共鳴不是來自語言,而是來自於身體散發出來的『分享』的能量。我想,就當世界是沒有文字的,好好把信念展現出來」。


「對我來說,在國際舞台『自我獨特』很重要,但未必是主要,只要清楚自己是誰、來自哪裡,你的信念自然會引領你到不一樣的地方。」戴曉君只希望聽歌的人知道,這個聲音是來自臺灣的原住民歌聲,那就是給她的最大肯定。


戴曉君滑了一下手機,點出遠在摸里西斯的姊妹傳來的訊息;是姊妹用她送的月琴創作與演出,獲得當地媒體矚目而登上新聞。身處不同地方,有個相通的人在做著同一件事,大概是最浪漫的事。


戴曉君察覺到,靈魂沒有疆界,你就是他,他就是你,大家都是kaka(兄弟姊妹),為唱而唱就能成為一股召喚群眾的力量。


曾經以為會講英文就是國際的戴曉君,如今已能安然赤足素顏的坐在部落小店門前,跟著揹書包剛下課的小男生一起彈月琴唱歌謠;已能將自己安頓在每一個音樂節拍,不論起點、路上或終點,發光的Sauljaljui都活在歌聲裡。


就當世界是沒有文字,好好把信念展現出來

ree

對於「半島世界歌謠祭」我想說的是:

恆春半島除了恆春和滿州民謠外,還有原住民音樂,就連旭海的阿美族聲線也不相同。不論母語、腔調、樂器都是恆春半島的音樂特色,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聽不到。每年的音樂祭除了彙整在地的音樂成績或邀請外國演出者外,在傳統與創新之間,需要有更多的理解與實踐,才能刺激更多音樂人來朝聖與交流。


出處:屏東本事2025夏季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