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高手》多格奧特「黑膠音樂」住進心裡的防空洞
- 屏風小編

- 7月24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出版界流傳一句至理名言,是這麼說的—如果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獨立黑膠唱片已經是比紙本書更稀罕的存在,不然,叫他去開黑膠唱片行,也行。
就連黑膠唱片圈的精神領袖,人稱萬華艋舺起家的「小宋唱片」,南飄高雄展店,最後都不敵冷感,收攤了。
「小宋唱片」熄燈那時,只問了圈內老玩家Jason一句:你真的確定,還打算開間獨立唱片行?
Jason後來決定在屏東市,開一家黑膠咖啡廳。黑膠咖啡廳取名為––多格奧特,英譯Dugout ,顧名思義即「防空洞」的意思。
人生難免大哭一場,來多格奧特吧。
用唱頭放大器(Phono Amplifier) 還原黑膠錄音的真實聲音,
慢慢擴大、慢慢擴大波形,再將音量轉大聲,這時,我會轉身背對,
這裡完全留給你10分鐘,獨享只有黑膠音樂的私密陪伴––Jason說。
慢慢放大波形––放大心裡的歌聲
在多格奧特,用沉浸式黑膠音樂築起內心的防空洞,可以逃離、嘶吼、尋找寧靜。木質音箱是Jason向加拿大廠商訂製的Altec 604同軸二音路喇叭,結合1978年的二手音響喇叭單體 ,黑膠唱盤依照每分鐘33又3分之1轉速,唱針沿著刻痕溝槽走。

經音響前處理,將唱盤的聲音訊號放大,再進入Phasemation出品的唱頭放大器,從分音器真空管推進音波。接著銜接BL-077+P音訊線,高音震動穿透音響的水晶,音質清澈乾淨。
比起全天然磁喇叭Altec 604,Jason更獨鍾Manley音響。
聽慣了黑膠音樂,會變成一種「慣性狂熱」。於是有客人願意慢慢踩點黑膠咖啡廳,風塵僕僕來到口袋名單的最後一站––多格奧特。推開門,指定要聽月琴演奏家陳明章的黑膠專輯。獨樂樂了半晌,一曲終了,頗心滿意足似的,只悠悠說了句「這兒的音質表現挺不錯!」
世界上正在消失的發燒友
依然極致狂熱
像這樣慣性狂熱份子,被稱為「發燒友」。就Jason形容,發燒友是一群「世界上正在消失的動物」。
消失中的發燒友隱藏在人群裡,來者不善。他們不會熱絡互動,只會用眼神「仇視你」罷了。用銳利眼神掃視店內的音響,看搭載唱頭的唱臂,是塑膠唱臂、或是金屬唱臂,看唱盤是新品還是二手品,然後指定兩台音響輪播,想比較音質。Jason有著圈內人的黑色幽默,笑看這「盡在不言中」的微妙踢館。
你的黑膠玩得夠認真嗎?
若音響級數不到,對他們而言,
充其量只能算「裝潢風格」。
發燒友才低調離開,隨即在圈內群組發表長篇評論。Jason說,他們對音質追求,幾乎是「吹毛求疵」。多刁鑽講究?他們會挑剔音響的高低音延伸不夠,或指正小提琴在第幾個泛音時,音色表現還略遜一籌。
這群發燒友大量聆聽,靈敏耳朵抓得到泛音也不奇怪。只是黑膠發燒友圈一直是悶著頭各自玩,若說全台灣發燒友不超過3,000人,屏東能有100人、200人就了不起,甚至還有年齡斷層。內斂的黑膠興趣,隨著聆聽經驗和收藏量多寡,喜愛會更明確,卻不像跑車能拉風炫耀。比方說,最近替音響換了一條訊號線,該從何說起?
Jason也是這樣的發燒友。他從高中開始接觸非主流音樂,知道有黑膠音樂,當初懷抱優雅、有格調的想像,迷戀黑膠音樂這件事,只愛聽古典樂,覺得能吸引女生崇拜喜歡,「但事實證明,只有自己在狂熱,妹子沒有喜歡。」Jason自我解嘲。
他也一直等到出社會工作,賺了錢,才真正收藏黑膠唱盤,收藏資歷大概10幾年。
Jason入手的一張爵士樂黑膠唱盤,是Keith Jarrett的專輯《The Kn Concert 》292很適合周末早晨,放慢步調品味生活每個細節。他最近還愛上福居良(Ryo Fukui )的鋼琴黑膠專輯,在慵懶的夏日午後聽起來,特別有感覺。
與音響共振 黑膠音樂圈的共鳴
獨自發燒熱衷著,久了不甘寂寞,Jason 開始想像,開一家黑膠咖啡聽。靈感源自於日本音樂音響界名人菅原正二開的爵士喫茶店Jazz Kissa Basie,一直知道20世紀中葉的日本,確實存在這樣的喫茶、咖啡廳、酒吧空間,講究高品質的音響設備,專心聆聽音樂,客人只能小聲交談,甚或不可交談。
到了Jason這裡,他自認有個很中二的想法:就在台灣本島最南端的屏東,搞個黑膠音樂據點吧!有了多格奧特,黑膠音樂圈內的大前輩也好、同齡人也罷,能認識更多同溫層,交流音響改裝、買唱盤的門路,「玩黑膠」不再高深孤僻。

就如同黑膠唱盤原理,單純利用溝槽重現原始聲波,
從唱頭輸出的微弱波形訊號,經過前級放大器、後級放大器,慢慢放大。
黑膠音樂圈也能在多格奧特,慢慢放大。
Jason不只賣黑膠音樂、賣咖啡,也在多格奧特販賣二手黑膠唱盤。二手黑膠唱盤幾乎都是他在日本買來,好幾貨櫃地買,從橫濱港船運至高雄港,卸貨下來的黑膠唱盤,將多格奧特的騎樓堆得滿滿。
這在Jason眼裡,是一座寶山。他坦白說,黑膠音樂文化在日本,也存在凋零斷層,許多黑膠咖啡廳老闆年紀大了,黑膠唱盤後繼無人,子孫輩索性把這些唱片收藏轉賣,Jason卻覺得可惜,細數著黑膠唱片的藝術價值,在過去1970年代、1980年代製作卡司,光是唱片專輯封面,都是委請著名攝影師、畫家設計,甚至古典黑膠唱片會附「交響曲總譜」,可以知道指揮對於曲子的理解與詮釋。
他把這些黑膠唱盤買下來,店裡的黑膠收藏只是冰山一角,如今多格奧特也將滿兩年。既然開了黑膠咖啡廳,就要不吝嗇分享,Jason想著,這空間有黑膠音樂氛圍,有緬甸柚木吧檯、小葉紫檀咖啡木桌,還有進口訂製的沙發座椅,和來自歐洲的燈具,慢慢長出老派格調,黑膠音樂可以是種「生活態度」。
像是Jason,會在自己家裡的音響室獨處,看書或工作,有黑膠音樂相伴,也不算太孤單。尤其早晨,轉開音響開關,挑一張喜歡的黑膠唱盤,播著音樂,慢慢沖一杯咖啡,他會忽然發自內心讚歎。
天啊!太美妙了!活著真好!
這輩子,
能跟這張黑膠唱盤共處過,
此生好榮幸!很榮幸這輩子活著!
跟著整張專輯的曲目編排「從頭到尾」聽完,唱頭停在唱盤最後一道刻痕,Jason會按捺不住悸動,在心裡對著唱盤說:謝謝你、謝謝大家。
黑膠唱盤轉速 貼近生活
黑膠唱盤每分鐘45轉速,或33又3分之1轉速,像極了屏東的生活節奏,不需要做作。若不在這邊玩黑膠,在哪兒玩?只要心情對了、氣氛對了,多格奧特的黑膠音樂就「對味」了,Jason這麼想著。
他這陣子愛聽爵士樂,會不自覺挑上古典爵士音樂唱盤。店裡有位同事名叫「龐達」,也慢慢「半入坑」黑膠音樂,成天在黑膠唱盤堆裡工作,偶爾翻到寶,還會拜託老闆割愛。他最近就收藏了《刺客教條Assassin’s Creed》、《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等黑膠原聲帶,尤其《最後一戰 Halo》堪稱經典。
「龐達」還收了一張菲律賓鋼琴家的情歌黑膠精選,他慢慢有了自己專屬的黑膠音樂歌單。
在多格奧特,Jason想像著,這裡能玩黑膠、聊黑膠,能邀請DJ聯手串流黑膠音樂,甚至未來能玩盤帶機,膠捲母帶比黑膠唱盤更接近真實,追求更極致的聆聽感受。

進入黑膠音樂世界,
應該能留下某些記憶軌跡,像在挖掘一段歷史。
我們居住的城市,會很棒吧?
否則都說,屏東市是「遺忘之城」––Jason說。
Dogout 多格奧特屏東市德豐街19號
出處:屏東本事2025夏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