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有選擇機會的本身就是幸運

  • 作家相片: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 6月2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照片提供:林采葳
照片提供:林采葳

邊玩邊工作是真的嗎?沒錯,遠在5617公里外的澳洲打工度假的采葳,白天在生菜農場工作,今年夏天開始,更利用空檔時間,開始另一種工作型態,成為數位遊牧族,替屏東的地方創生基地當小編,協助前東家推動Workation,開啟「全世界都是你的辦公室」的第一步。

最差的狀況就是回到原點,也沒什麼損失


朝九晚五的傳統職場概念漸被顛覆,數位遊牧族(Digital Nomad)正夯,打破原本的工作概念,只要有一部電腦,到有網路的地方,就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充滿彈性又保留自我的特色,吸引Z世代投入。


疫後數位遊牧更進階到Workation,也就是Work(工作)+Vacation(度假),直接把工作帶到度假地點,當日工作完成後,電腦一關,直接轉入度假模式,四處遊山玩水,既度了假又不擔心瘦了荷包。


家住潮州的林采葳,念得是法律,本來計劃25歲要出國打工度假,沒想到被疫情打亂行程,她索性到恆春的地方創生基地工作,直到29歲,采葳思考再三,決定在30歲前,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身邊朋友支持這個決定,媽媽卻認為放棄好好的工作不做,卻到國外做別人不想做的工作,因而反對。


采葳決定聽從心裡的聲音,前往澳洲打工度假,「最差的狀況就是回到原點,也沒什麼損失」,這是9個月前帶著10萬台幣出發時,采葳給自己的心理建設。


沒什麼好失去的 就出發吧


當初選擇到澳洲理由很簡單,就是給自己開眼界,沒想到,這趟旅行卻令她的心智有了很大的突破與改變。采葳說,自己性格偏內向,同溫層又厚,不太敢跳到舒適圈以外的地方,所以就算有駕照,幾乎沒有開車經驗。


澳洲生活環境與台灣大不同,踏上異國土地才算真正開始了獨立生活。由於交通距離遠,必須靠汽車移動,很快就買車代步,剛開始暫棲鄰近布里斯本的地方,然後開始找工作,但隨著時間過去,工作沒著落,采葳腦裡的警報響起,讓她不由自主地焦慮起來。

ree
照片提供:林采葳
照片提供:林采葳

澳洲物價高,她決定往生活成本較低且工作機會多的南方移動。為了省錢,她開著有露營設備的車,四處找免費營區投宿,然後到星巴克、圖書館充電,再去游泳池洗澡,直到找到工作,懸著的心才放下一半,升級到付費營地居住,等領到週薪後,她才敢在開始在附近找租屋。


她現在的打工地點是南澳的離島塔斯馬尼亞州,是專門處理生菜的農場,每天工作時數為6到10個小時不等,視訂單狀況而定。采葳說,在澳洲打工最大的好處是上下班的界限明確,不像臺灣,就算下班滿腦子還在想工作上的事,無法真正放鬆,加上時薪折合臺幣約6百多元,每週約可省下臺幣4千到1萬元不等,隨著手頭充裕,生活狀態也愈來愈自在。


跳出同溫層的世界挺不賴的


一路走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她開始告訴自己,想太多也沒用,慢慢學習與焦慮共處,同時訓練自己用不同的角度和心態看事情。過去總認為不想做或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做的采葳笑說,為了活下去,會激發出人的潛能,逼自己只要是不太排斥的人、事、物就去試試看,原本的世界也因為一次次的試試看,走出了原本的同溫層或自我的保護傘,世界開始擴大。


以同事來說,一起工作的旅人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菲律賓、越南、義大利、捷克等國,或許在陌生環境下,又必須跟不同國家的旅人相處,慢慢的,包容度與自信心都愈來愈強。


采葳說,大家總以為出國工作英文一定得要好,其實不盡然,她以雪梨、墨爾本等大城市為例,當地的華人多,常常用華語就能通。反倒是去到偏鄉,不管語言流不流利,都得想盡方式溝通,不管比手勢或身體語言,能通才是重點。不過,她分享了一個意外經驗,就是在旅程中認識一對韓國人,因為相處融洽,反而讓她想去學韓語,才能做更深度的交流,這個經驗讓她跳脫自己原本對語言的定見。


拿到澳洲新年度工作簽的采葳,意外得到一個機會,跨海幫臺灣的老東家經營社群,斜槓當起小編,當起數位遊牧族她正思索著,接下來先返臺一趟,然後去清邁等不同地方看看,再決定是否回澳洲。


每個月都會記下在他鄉生活的采葳說,過去面對選擇總會有很多糾結,不知道該往左還是右,看到身邊旅人為了經濟考量,連跳槽都不敢,讓她清楚知道,光是有選擇權的人,就已經十分幸運,未來不管路在哪,采葳都願給自己一個機會,Keep going……。


出處:2025 Amazing Pingtung 6月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