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以空白搜尋找到 1186 個結果

  • 《大師講堂》─陳必先PI-HSIEN CHEN

    一份來自陳必先的禮物 陳必先,鋼琴演奏家,在臺灣音樂界是個傳奇,從神童到大師的名號,光慕其名就令人不敢造次,連身邊側拍人員謹慎小心的躡手躡腳記錄。但走出聚光燈,一身樸素坐在觀眾席上,吐字如琴聲般率真,像是鄰家奶奶的模樣。 網路上只要打上陳必先這個名字,跳出畫面的都是溢美之辭,歸總來說,1960年9歲就以鋼琴神童送至德國進修,是臺灣第一位出國的音樂資賦兒童,知名的國際獎項、世界級的演出、知名大學的任教……光是這些紀錄就足以填滿整個篇幅。 旅歐一甲子的世界級演奏家,在退休後幾年,像候鳥從旅居的德國到故鄉臺灣二地飛,行程繞著「陳必先貝多芬計畫」跑這個2019年底由民間音樂人發起的行動,引起共鳴,即使歷經疫情打亂,疫後穩步前行,像是應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當中的這段話:「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物,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因著返臺機緣,這幾年在臺灣舉辦演奏會,曾說過「演出是一種交換,彈鋼琴是演講」的陳必先,把她所擁有的一切,毫不保留的透過琴音帶給台下的每雙耳朵。一位在台中聽完演奏的粉絲直稱像是得到一份禮物,光是這個讚聲就讓陳必先樂開懷。 陳必先在音樂上的專業與專文早已有大量記錄,這一回,她趁著在屏東舉辦二場演奏會的間隙,走下舞台,入坐觀眾席,分享超過一甲子音樂淬練後的人生學。 長年旅德的陳必先沒忘記華語,只是會不自覺停頓,像是搜尋精準字眼再說出口,一如長年接受的嚴格訓練,每個音必得精準到位,沒有絲毫妥協空間。   關於「超過百分百的努力」 被譽為天才兒童的陳必先,曾在多次訪問中提及「超過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讓自己有任何掉下來的機會。在天分與努力之間,她的看法是,有天賦的人更知道要努力,因為有天分的人清楚自己有一條走不完的路,需要不斷地練習,而沒有天分的人很快就會覺得滿意,而認為不必再繼續下去。 在陳必先眼中,當音樂家要很笨,不知道才會學,才會去吃苦,太聰明的只有高沒有低,所以堅持把每個當下做好,彈出自己真的想要的,至今仍不停地練習自己想要的曲子。 從小在留宿的教授家幫傭,嘗過飢寒之苦的陳必先,對於生活中好的或壞的都接受。「破壞自己」、「把牆推倒」、「沒有疆界」,每句話裡,都是當年不諳德語卻負笈他鄉的小女孩,把自己逼到牆角不留餘地的決絕感。必須得破壞侷限,也就是邊界,把自己有的和沒有的都給逼出來,那是一種比百分百更多的投入和付出。 陳必先以蛇為例,人必須要不斷的成長與蛻變,只要是喜歡,多苦多難都不害怕。 (註:一條年齡成熟的大蛇,每年平均只進行一至兩次的蛻皮,蛇類蛻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成長,令生物變得更巨大的方法。) 關於「安靜」 住在德國鄉下的陳必先,生活環境安靜,曾經有學生到她的那裡去卻受不了,是因為住在鄉下真得很安靜。 現代生活充斥著各種聲音,這是音樂嗎?在陳必先眼中,生活周邊充斥太多聲音把音樂弄壞了。 陳必先說,安靜對人很重要,在安靜的環境中會讓人的心靜下來,然後才能去感受。 現代人因為有了手機,最沒意思的東西也在看,看到東西不必去想,也沒有機會思考,常常會弄不明白自己是怎麼一回事。 她以巴哈為例,每個音符都有自己的角色存在,因為他的頭腦裡有很多種不同的聲音在響,「這個重要,那個重要,我需要各種聲音,不會只有一種聲音」,她認為若只有一條路可走是很可怕的。 關於「人與音樂」 音樂是從心裡出來,不是由腦筋出來,在音樂裡能找到安慰或面對問題。透過設計好的曲子進去,可離開現實世界,去一個完美世界,能把負面感覺排除,得到安慰。 陳必先認為,孩子能學音樂很好,因為音樂會讓人愈來愈好。對她來說,音樂就跟戀愛一樣,有些人覺得音樂讓他感動,喜歡就去愛他,如果沒有感覺就不要勉強。 在陳必先眼中,每個小孩在被生下來時是最完整的,沒有受到外界的破壞。但,人會慢慢的崩壞,然後逐漸趨近死亡。她以女兒為例,小時候我女兒覺得這個音樂很好,我就會覺得這個音樂好。 關於「分享與愛」 在陳必先眼中,心中有愛是一切的原點。如果沒有愛,一點音都學不進去。因為有了愛,她才能透過鋼琴來接觸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對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陳必先說,每個人活下去都要明白自己、用自己,不論是哪個行業或領域,都得用腦子、心、愛與百分之百的努力,最重要是要愛自己。 關於「AI創作」與「串流平台」 愈來愈多人透過串流平台聽音樂,在陳必先眼裡不是好事。若孩子光是去聽,自己就會沒有想法,應該是由譜子去理解音樂,否則會一點腦筋都沒有用到。 對於用AI創作,陳必先說,「看人,有些人喜歡這種音樂,我不喜歡,我為什麼要愛機器,我要愛人。」 「所有的不完美才會美麗,機器可以聽出來,太準了,美麗是從不完美開始。」陳必先說,鋼琴家一聽到音樂就會知道是怎麼彈出來的,而機器出來的聲音是人做不到的,帶給她的是Shock。 早在6、70年前就有機器在彈奏鋼琴,甚或比人彈得更好,她以自身經驗為例,在近40年前一次演出前,另一架鋼琴是由電腦彈的,原本想先聽看看機器鋼琴彈得如何?結果一聽到琴聲嚇壞了,「我的心就跳出來,還好我旁邊是醫院,身邊的人把我送到醫院,醫師才讓停止的心臟恢復跳動。」 「當然,有些音樂是很好的,會讓人的腦筋動得更快,有些人就是能彈那麼快,去聽彈這麼複雜的音樂。現代人就越來越聰明。」她自謙說,「我不是這麼好的鋼琴家,有些現代音樂我跟不上它們,我不能評判這個音樂不行」。 最重要是要愛自己。 出處:屏東本事2025夏季號

  • Taiwan Music Festival台灣祭

    所以 一起聽團 一起深陷其中! 你是聽團仔嗎?聽什麼團?就是音樂號角響起,總能精準收到訊號,自動報到,站在自己的樂團前盡情與同好搖擺的音樂共同體! 一身粉紅的莊平精心打扮後在墾丁牌樓前現身,2025年台灣祭的撕裂吼聲就在馬路另一頭開炸,年年參加台灣祭的她老練地說:「裡頭收訊不好,人又多不好約」,打算領著不曾聽過團的新手入門,女孩一副老聽團仔的熟稔追補了這一句,台灣祭首日沒有特別想追的團,主要目的是來探路,想發掘是否有漏追的新團。 到底聽團仔是聽什麼團呢?不跑音樂祭的人對「聽團仔」稍嫌陌生,其實,這個名詞最早是指專聽非主流樂團演出與音樂的樂迷,後來轉化為常去Live House、音樂祭等場域追團看演出的人,慢慢形塑出一種獨特的次文化。「聽團仔」的使命很簡單,就是四處追團的人。 數位串流媒體的興起化成一股浪,將獨立音樂從原本的小眾推向主流位置,形成了獨立樂團音樂產業鏈,讓「現場體驗」成為流行符碼,形成一群追著音樂祭跑的「聽團仔」。 音樂祭的迷人之處是演出者與觀眾近距離接觸,除了Live演唱外,舞台上下常會有各種橋段與表演,包括朝台下丟大型的充氣玩具;歌曲與歌曲間的Talking,表演者甚至會從台上一躍而下,創造表演者與觀賞者之間的緊密關係,這種真實感和臨場感讓聽眾產生了歸屬感,願意追著音樂祭跑。 至少我們還有音樂 這群把音樂穿上身的聽團仔,不在乎外面世界發生何事,一心把自己丟入歌曲裡,不時地隨著節奏揮動手裡的毛巾,且默契十足地在對的Moment往前衝、死命甩、拼命撞、賣命跳、開圈轉,像是某種宗教儀式般循環,以此向演出者致敬。 聽團的魅力究竟在哪? 本來正為畢業製作忙得焦頭爛額的莊平,不改聽團仔本色,照樣從台南學校奔回恆春參加台灣祭。在功課與聽團中,她毫無懸念地做出選擇。這一回,她有個絕對正當的理由,「全臺都追了,辦在自己家鄉的台灣祭,直接省了車費和住宿費,沒有理由不回家聽團」。 莊平是91年次的大學生,但聽團資歷卻從國中開始,老爸是她的聽團起點。當時恆春有個「山羊酒館」,經常有Live樂團演出,她跟著老爸進進出出,接觸到「輕鬆玩樂團」,成為她的啟蒙樂團,即使樂團已解散,卻就此迷上Live band,甚至追著追著連春吶末班車,當時還追到鵝鑾鼻與小墾丁聽歌。 在她的記憶裡,春吶與現在的音樂祭截然不同,「那時外國人租了農場開唱,現場有不同的小舞台,唱的歌都沒聽過,給人一種很自然、很新鮮的體驗」。 究竟聽團的魅力在哪?能讓人燒錢又花時間的追著跑,莊平想了一下說,「透過音樂會產生一種連結,與陌生人連結的共鳴感」。 每個樂團各有特色或故事,跟著莊平走入台灣祭,流轉在不同舞台區,台下聽眾應著歌捲入音樂漩渦,陷入比迷幻藥更迷幻的氛圍裡。每個人可以是主角,也能是配角,回到原始本能,把各種隱藏的情緒載入音樂,再用力扯下來脫掉,那種獨一無二的沸騰讓人起了頭就回不去。 全臺音樂祭除了「大港開唱」搶不到票外,莊平細數大概該聽的音樂祭或專場都追過。自認對音樂類型不設限,從小緊追龐克團「滅火器」四處跑,如今「草東沒有派對」是必追團,也會陪著男友衝「胡凱兒」,但具破壞性與侵略性的重金屬才是最愛。 我們是向演出者致敬 喜歡音樂祭互動、新鮮與好玩的莊平說:「我的習慣是盡量去聽我沒聽過的團,在發掘新團的時候常有找到寶的快感。」 除了聽歌,更會具體行動支持愛團。早年在山羊酒館聽歌時,老爸總會拿錢讓她去買專輯,鼓勵莊平以實際行動力挺獨立樂團,因此留下「滅火器」早期的簽名專輯。而這習慣至今未改,追團時,會忍不住購買各種周邊商品。 其實購買周邊商品也是聽團文化之一,買出經驗的莊平細數,從海報、菸灰缸、打火機……什麼都有人買,但毛巾是必敗。因為參加音樂祭是非常耗體力的,每個場都有好幾個舞台,必須穿梭在不同舞台追團。部分搖滾、金屬類樂團會有衝撞、開圈等互動文化,在衝撞時,揮動手上毛巾是必要的。此外,天氣太熱可以用來擦汗,甚至可以披在肩上穿搭,更是拍照的亮點。 沒錯,參加音樂祭,除了滿足聽覺外,視覺感是另一個焦點,來聽團的人常會刻意打扮。一身卡哇依打扮的莊平說,不論是穿古著、戴漁夫帽、披著音樂祭毛巾或是戴著色彩鮮艷的假髮……不管那種Stayle都會從頭到腳精心打扮,風格橫跨嬉皮、古著、波西米亞,老聽團仔常可從裝扮約略猜到來者是哪團的粉絲,說穿了只是給參與者一個打扮的理由而已。 屬於聽團仔的使命與文化 音樂祭令人沉迷,但討厭噪音、垃圾、嗑藥到失序行為的人也不少。莊平的觀點是,在大量年輕人放鬆的音樂場子裡,人手一杯酒,當然容易產生失序狀況。去年音樂祭就有人爬到樹上,但,問題癥結並不在音樂,其他非音樂場合,只要情境相仿也會發生類似失序現象,所以參加音樂祭,莊平會揪人團進團出。 這幾年陪同莊平聽團的護花使者是曾旭嶔,兩人交往多年,興趣相投,相互照顧,全臺追團。這對情侶異口同聲說,聽團仔有自己的文化,多年下來,已經衍生屬於聽團的儀式和規矩,諸如:適時讓道或不亂開團;在人群中不拿酒瓶以免K到他人的頭;有些聽團仔還會主動準備如何「衝撞」的卡片來引導同好。 莊平與曾旭嶔認為,粉絲是需要教育的。維持音樂祭不光是主辦方的責任,也需要聽團仔適度自制與自約,兩人舉例,有一種開團猴,總是不按牌裡的恣意暴衝,若行為過當,其他聽團仔會主動來制止,甚或形成自治隊來維持現場秩序。 不曾在台灣祭缺席的莊平觀察,5年來,台灣祭愈做愈好,不論是演出者的卡司或現場的管理都明顯變好,在很多細微處用心,包括做好場地規劃,不讓人隨意占地;嚴格取締電子菸等違禁品;環境清潔度等都明顯變好。 但身為在地人,她最大的感受是音樂祭為墾丁帶來久違人潮,證明音樂是能給地方帶來正向的產業發展。 天色愈晚,熱度愈高,逼的人坐不住。這對聽團情侶在聊到一個段落,老聽團仔又鑽入人群尋寶,而來開眼界的劉姥姥則逆著人群走到外圍販售區,行經一家專賣夢想吊牌的小攤,小小木牌高掛令人心跳一百的字字句句,平時想試不敢試,想說不敢說,想罵不敢罵的話,大大方方地掛著任你挑。 在這裡,彷彿是天堂與人間的交界處,只要聽了歌,再買塊夢想牌,就得到救贖或解脫。再也沒有什麼是不行的,音樂祭大概就是這樣的地方吧! 出處:屏東本事2025夏季號

  • CZ Dogg 潮州土狗

    戴上耳機就是另一個世界 在這裡我就是神 黃靖硯,是誰?屏東縣來義鄉義林村的23歲部落青年,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潮州土狗,是誰?臺灣的嘻哈歌手,嘻哈圈裡沒聽過他唱〈50元的檳榔〉可能也不多。 「潮州土狗」到底有多紅?人有多狂?足讓粉絲撕心裂肺的為他瘋狂。有他的大武門音樂祭或台灣祭,光是在舞台上站上幾秒,答案就暴衝出來。 2025年台灣祭第一天估計有30萬人次,恆春大灣遊憩區沙灘人潮多到像下水餃。一身黑衣黑褲黑墨鏡,連身帽T往頭上一扣,低頭朝海灘走去,在人潮中推進仍被人認出來,他點了點頭的拋「晚點見」,繼續被人流推著走。「熟人嗎?」對於這個問句,他低頭回了句「粉絲」,裹到密不通風仍被認出來,應該是真愛了。 不,不光是真愛,換上繡著「Supreme」的牛仔夾克登場,潮州土狗現身,完全變了個人。此時的他,戴上耳機,就是另一個世界,他成為舞台的至高無上。 手握的麥克風是粉絲呼吸的調節器,他用節奏與速度把心跳頻率逼到臨界點。赤裸白話的詞曲挑釁人的原始本能,就在護城河快擋不住台下粉絲漲滿的情緒,他選擇極高調的「跳水(Stage Diving)」,把自己拋入人群中,粉絲們奮不顧身牢牢地接住他,同時用尖叫聲浪向這隻土狗致敬,在最高潮的瞬間畫下句點。 舞台下的黑狗沒那麼激情,回到了黃靖硯,或許更像部落常見的小黑狗,少了些攻擊性,戴著防衛甚至羞怯的怕人。 能在維基百科搜尋到的「潮州土狗」––臺灣男歌手、饒舌歌手。擅長嘻哈音樂、超白話文作詞創作。不過20多歲,名字就已被登載下來,怎麼樣都能算上一號人物。 這位來自山林的部落男孩,身上流著泰雅族和排灣族的血統。青少年期跟部落其他孩子沒有太大不同,喜歡打棒球、聽音樂、玩跳水,不時惹點小麻煩。高一手傷讓野球少年的棒球夢碎,把重心放到音樂,做了第一首 Demo〈潮州土狗〉,發上Facebook ,就被大家看見了,開始了他從未料想過的人生。 「50塊的檳榔加上小米酒 原住民欸山豬就是Gogoro 我們村長腳上穿著Air Force我阿公說他獵過dinosaur……」,本來只是好玩,以髒話夾雜國罵,戳破不能說出口的歧視,竟然在Youtube上累積超過1400萬次的點閱量……連部落的小孩子遇到他,都會衝他唱上幾句,人紅歌更紅。 當同齡者還在就學、就業者之間迷惘的高中階段,初試啼聲的土狗突然成為爆紅的嘻哈音樂人,18歲就入圍第12屆金音創作獎「最佳嘻哈歌曲獎」,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入圍者。20歲又以首張個人專輯《狗狗歷險記》入圍第 34屆金曲「最佳新人獎」,所有的光環瞬間打在他的身上。 潮州土狗回想最不可思議的是,最初啟發他的歌手Asiaboy禁藥王&Lizi栗子,竟然成為他的同門師兄,一起討論創作,還有嘻哈演出成為能賺錢的工作……一連串的事情像是夢。 一次的成功只是挑戰的開始 很少人一次就成功,一次的成功也不代表日後會成功。潮州土狗坦承,「一開始運氣的成分居多」,說著說著,像是不肯示弱地補充「不過,人家看到我代表我有潛力,所以要做更多作品」。 從小就不太在意他人眼光的潮州土狗說,「我是屬於比較鬧的那一種人,大家不敢做的事我卻很享受」,不守常規,愛唱反調,喝酒騎車、反骨叛逆,喜歡挑戰有難度或是與眾不同的事。 為了壯大自己,潮州土狗刻意吸收不同類型的音樂,開始聽英國的嘻哈音樂,不論Trap、Drill、UK Drill、慢搖都聽,把自己當海綿的吸收,就是不想被定型在某一種類型或風格。他以周邊生活點滴、社會時事或網路迷音為靈感寫下〈現主時〉、〈反毒大使〉等單曲,還創作自己滿意的〈饒舌之王潮州土狗〉,原以為會大紅大紫,結果卻不如預期。 瓶頸是每位創作者都要學習的功課。除了以運動員經歷為2024全中運創作大會主題曲〈綻放〉,發表少見的正向勵志歌曲。這兩年潮州土狗少見新作品,他坦言,大多是自己也不滿意的半成品。 如今潮州土狗搬到臺北,換了環境,每月給自己訂下進度,不讓自己有退縮或耍廢的藉口,現已累積了5、6首作品,今年五月發表了新EP〈國民健康操〉。 屏東的音樂祭就是不同 身為屏東的歌手,這兩年他參加了大武門音樂祭和台灣祭,在自己的地方唱自己的歌,與台下聽眾像是兄弟姊妹,有共同話題可講,更能感受到彼此情感的流動和連結,就是與其他地區不同。 對於屏東大大小小的音樂祭,他丟出開心、快樂、進步到驚訝等一連串正向形容詞。他以台灣祭為例,台灣多數的音樂祭集中在都市,台灣祭卻是在充滿休閒感的海邊舉辦,不僅沒有壓力,氣氛特別好,雖然距離遠,卻也給人一個來恆春的理由。大武門音樂祭則是另一種創舉,在他眼中,居然能將這麼多饒舌與嘻哈歌手聚在一起就已是前所未見。 自從走入音樂產業,潮州土狗有更多跑場的機會,參加台灣、亞洲等各種大小型音樂祭,接觸不同創作類型的小群體,懂得舞台上的鼓手、吉他手等不同位置演出者的魅力,學會掌握現場氣氛,更能鼓動與渲染現場氣氛,在他的眼裡「音樂就是要帶給人快樂」。 潮州土狗想像,如果能夠沒有預算限制,舉辦一場音樂祭的話,他最想辦在一座大型遊樂園裡,在咖啡杯或雲霄飛車等遊具裡,用音樂助陣,樂上加樂,讓整個空間裡充滿尖叫聲、追逐聲、吶喊聲……到處都是快樂的聲音,用笑聲創造人間更大的能量。 出處:屏東本事2025夏季號

  • 為樂而樂的 Sauljaljui 戴曉君

    真正能打動人心或許只是那份義無反顧的純粹。 音樂之於戴曉君,似乎只有In跟Out。音符是她的啟動器,節拍一下,她搖身成為載體。因樂而動,為樂而樂,一切像是呼吸般自然而然。 到底是怎樣的環境,才能造就這般渾然天成的音樂人?走出門見山,耳聽到是樂,浸泡在排灣文化裡,原來音樂是從自己的身體長出來的。 只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她花了很長時間,遊走不同國度裡尋尋又覓覓。一次次出走,化去表象,一層層剝離,趨近自己。最終她發現,愈來愈清晰的悸動不在他方,音樂其實就在內心,隨著她到所及之處。 接下來,她花了一、二年時間,首次當起製作人,就像當了媽媽才學會當媽媽,一股腦淘空自己,找來心儀的夥伴。把所看、所想、所感,寫成歌,編成曲,擊成樂,唱成調,誕下這張《VAIVAIK尋走》專輯,混血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本土音樂。 如果擔心聽不懂排灣族語,那就先聽聽〈Dipin Kari Tang 麵包 咖哩 刺蝟〉這首歌;一首原味十足的排灣族語,卻讓人有種錯身印度洋小島的異國神秘感。Dipin Kari Tang的字音,如同咚咚咚的鼓聲擊博心臟,讓人想起排灣豐年祭典的圍舞,按耐不住腳底的搔癢感,就想站起來擺動身軀,好配得上這首歌。 然後,聽著不同的曲子,可以在她的世界穿梭。走進她親手搭建的家屋、聽聽她內心出口的加拉悠山、聽著她與部落孩子們唱古謠、回到曾經的模里西斯學鼓。與戴曉君形同姊妹的馬來西亞音樂家阿蓮娜.沐塱為〈Anun Bala你好〉獻上沙貝琴演奏,並在結尾唱起沙勞越的傳統歌謠。 往往創作者想做出受喜歡的作品,需追著世俗已定的標準跑,但,真正能打動人心或許只是那份義無反顧的純粹〈你是無比耀眼的〉的這首歌,不經意地寫給了自己,歌詞裡「你就是我在等待的人」,或許就是自己。 先是縮小自己,把世界放進來。疫情期間參加南島音樂合創巡演計畫,走訪紐約百老匯、史丹佛大學等地,用散發臺灣泥土味的音樂,和世界交朋友。不經意間,串起島與島的奇妙,銜接國與國間的節奏。戴曉君用這張專輯燃起心中的火把,不僅照亮了自己,也唱出了不一樣的排灣,拿下2025全球音樂獎世界音樂類金獎,讓恆春半島的月琴在世界的舞台響起。 緊接著,一束束光打在戴曉君身上。國際權威音樂雜誌《Songlines》報導了這張鍍了金的專輯。而裡頭的第一首歌曲〈Dipin Kari Tang 麵包咖哩刺蝟〉則在民族音樂串流平台EthnoCloud排行榜攀上第一名。此專輯亦在跨全球世界音樂排行榜(Transglobal World Music Chart)拿下第七名,來自臺灣的聲音在海外音樂市場掀起了陣陣漣漪。 回到臺灣,這張獲得「街聲」音樂總監小樹「掌握節奏之純熟,聲線裡的生命力更是傲視同儕,絕對是年度最佳之一」的評價,同時一口氣入圍第36屆金曲獎流行類年度專輯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最佳編曲人獎等四個獎項,且拿下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最佳編曲人獎。 「『做自己』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有時候就是需要很多時間,好好淬煉自己,才能讓那片閃閃發亮的世界,真正的照進自己的心。」 這是得獎後,戴曉君在分享自己的歌時,寫在臉書上的字。 《VAIVAIK尋走》專輯拿下第36屆金曲獎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最佳編曲人獎 在牡丹老家門口的紅榜,縣長臉書分享的榮光。戴曉君繼續在通告與表演中穿梭,她的日子其實沒太大改變。 不論得獎與不得獎,臺上或臺下,戴曉君的反差並不大。剛拿到國外的獎項,照樣一天跑五個通告,隔天立馬趕回屏東,參加鵝鑾鼻觀星活動的演唱。 她在滿天星斗下,她用排灣族語唱著新歌〈你是如此耀眼的〉、〈火把〉。甚至吆喝躺在草原上聽歌的孩子們一起上台,當起大姊頭,帶著扭屁股,鼓勵孩子們放鬆,享受音樂節拍。 在歌與歌之間的Talking時間,她拋出一個問題,向台下聽眾問自己唱得是哪裡的歌?「印度!」一個童稚聲自暗夜竄出來,然後就是一陣此起彼落的笑聲。刻意丟球的戴曉君順勢廣宣了自家部落與排灣歌謠,與躺在草地上的觀眾共享星空與音樂。 回到痛苦的破口 用創作打開的空間 星空之夜的隔天,來到戴曉君寫入作品裡的山頭入口處的家。 戴曉君花三年時間,與表哥親手搭建的工作室兼住家。赤著腳的戴曉君起身,指著水泥塗抹不勻的紅磚牆面說,這是「 不完美卻毫無保留的自己 」。這句話說得不僅是房子、還是作品,更是自己。此時的她,已可以呈現自己的不完美,從中亦已感到滿足。 「那些挑戰,有時會讓我痛苦,有時讓我想逃,但每次突破之後,就能再為自己打開更多空間,那就是創作的地方!」這棟房子是新專輯創作的起點。她打笑說,一首曲曾做了2個多月,只要腦子卡關就會開始清理環境,家人只要看到屋裡的乾淨程度,就知道她的創作進度。 這棟以拼裝概念搭建的小屋,連老媽都曾懷疑其安全性。戴曉君露出招牌燦笑說,「這可是經過小犬颱風認證過關,安全沒問題。」流露著她對自己作品的滿滿信心。然後自顧自地坐在簷廊下的榻榻米椅架上,喝著自己剛沖的咖啡,盤起腿,聊起沒有包袱的自己。 不曉得戴曉君沒關係 知道是來自台灣的原民音樂就好 曾經,自己對自己以及外界對自己的期待,不論是傳承,或者是文化,戴曉君身上背著無數框架,開始綁手綁腳。 13年前,她到澳洲放空追夢1年,當時舉寫著TAIWAN的布條或看板,就覺得「哇!這有多驕傲啊!」當時的那股傻勁覺得這就是最顛峰的音樂人生活了。沒想到,回台後找到了一條前進的路。但那條路不存在地圖上,而是埋在腳下的土地與藏在身體的記憶裡,於是,她又回到了恆春半島。 她在山海間,重新學古調、練月琴、唱民謠,尋找一路走來的視而不見。流行歌曲變成排灣古謠,手中吉他換成月琴。如同一顆原石,在潮汐沖刷下,一點一點的調整與改變。慢慢的,臺灣民謠╳部落歌謠的共生,成為她的標記,揹著月琴唱古謠,她成為一名兼具臺灣本土文化特色的音樂人。 直到她加入風潮唱片,專業團隊的安排,讓她的足跡得以跨出臺灣,身影穿梭在世界各個音樂節。以2024年為例,光是下半年就參加愛沙尼亞、捷克、英國、比利時等地的代表性音樂節,開啟十六天的歐洲巡演。今年三月又赴澳洲阿德雷德,站上全球音樂盛典「WOMADelaide」舞台。 走入世界的舞台,看到一流創作者各有特色的演出,她總會問自己,如何讓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透過音樂來認識自己?認識來自臺灣的原住民? 在沒有確定答案的當時,她決定豁出去,不再想什麼應該或不應,不再想怎麼證明自己。或許自己不夠完美,但上了舞台,就要毫無保留的唱出自己。 音樂會去自己該去的地方 在思維轉變瞬間,人的心念也有了改變。「唱了4到6個小時後,發現沒有人會評價你,而自己也不再是唱歌的商品」。於是她改變了自己與音樂的相處模式,開始自在歌唱。然後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音樂總會去到該去的地方。 「想想自己每次在國外演出,聽眾雖然都聽不懂歌詞,但他們看和聽的是你整個人散發出的能量,而與你產生共鳴。共鳴不是來自語言,而是來自於身體散發出來的『分享』的能量。我想,就當世界是沒有文字的,好好把信念展現出來」。 「對我來說,在國際舞台『自我獨特』很重要,但未必是主要,只要清楚自己是誰、來自哪裡,你的信念自然會引領你到不一樣的地方。」戴曉君只希望聽歌的人知道,這個聲音是來自臺灣的原住民歌聲,那就是給她的最大肯定。 戴曉君滑了一下手機,點出遠在摸里西斯的姊妹傳來的訊息;是姊妹用她送的月琴創作與演出,獲得當地媒體矚目而登上新聞。身處不同地方,有個相通的人在做著同一件事,大概是最浪漫的事。 戴曉君察覺到,靈魂沒有疆界,你就是他,他就是你,大家都是kaka(兄弟姊妹),為唱而唱就能成為一股召喚群眾的力量。 曾經以為會講英文就是國際的戴曉君,如今已能安然赤足素顏的坐在部落小店門前,跟著揹書包剛下課的小男生一起彈月琴唱歌謠;已能將自己安頓在每一個音樂節拍,不論起點、路上或終點,發光的Sauljaljui都活在歌聲裡。 就當世界是沒有文字,好好把信念展現出來 對於「半島世界歌謠祭」我想說的是: 恆春半島除了恆春和滿州民謠外,還有原住民音樂,就連旭海的阿美族聲線也不相同。不論母語、腔調、樂器都是恆春半島的音樂特色,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聽不到。每年的音樂祭除了彙整在地的音樂成績或邀請外國演出者外,在傳統與創新之間,需要有更多的理解與實踐,才能刺激更多音樂人來朝聖與交流。 出處:屏東本事2025夏季號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大使范東亞拜會屏縣府 周春米熱情邀請參與屏東燈節 深化彼此情誼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駐臺大使范東亞7月23日拜會屏東縣長周春米,雙方就教育、農業永續發展等議題深入對話,周縣長熱情推薦屏東的觀光與多元慶典文化,並邀請大使與屏科大的留學生們一同參與年底的屏東聖誕節及明年屏東燈節開幕,期盼透過文化交流,持續深化的兩地友誼。   縣長周春米表示,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與臺灣自1983年建交以來,雙方友誼已超過40年,是臺灣最好的朋友,她也憶起與范東亞大使首次見面是在屏東科技大學百年校慶,對於克國的青年學子選擇到屏科大就讀,感到十分欣喜,期待未來能邀請學生們參與更多城市活動,除了促進雙方交流外,也能在語言上有更進一步的接觸。   周縣長指出,屏東擁有豐富多元的族群與文化特色,包括:閩南、客家、原住民以及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文化等民俗文化,未來有機會也將邀請國際學生們一同參與,讓孩子們實際參加在地大型活動,促進文化交流、深化彼此情感連結。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駐臺大使范東亞首先感謝屏東縣政府長期以來對克國留學生的照顧,他表示,目 前有6位留學生在屏東科技大學就讀,預計九月將再新增2位, 希望透過學生間的文化交流,讓雙方更加了解彼此,也期待未來能購過贈書儀式,共同推動2030雙語政策,加深兩地情誼。   大使范東亞提到, 由於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是由聖克里斯多福島和尼維斯島這兩個島嶼組成的國家,其中,尼維斯島以農業及觀光景點為主,與屏東的地理與產業背景相似,他也分享以前學生時期時,曾多次來訪屏東,對這座城市非常熟悉,期盼未來在教育及農業方面有更多合作機會。   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表示,屏東與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雙方皆屬熱帶島嶼地帶,有著相似的自然資源與農業條件,雖然相距遙遠,卻因為共同價值與友誼緊密相連,這段跨越時區與空間的友好關係,不僅展現了外交的溫度,也為未來的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 炎炎夏日一起跑咖串門子 發現屏東有意思的品牌

    縣長周春米在達人的指導下,示範手沖咖啡 炎炎夏日,躲避毒辣的太陽,走進涼爽又富有特色的咖啡館,就是今年夏天最潮的微旅行! 屏東縣政府與超過30家屏東在地店家推出「串門子集點」活動,7月23日縣長周春米與青年朋友在市區騎ubike「跑咖」拜訪咖啡廳,與大家一起探索屬於屏東日常的「屏東感性」。 縣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今日帶領青年朋友騎著ubike「跑咖」,以慢活步調,陸續拜訪山咖啡、方根發咖啡及驛前大和咖啡館三間各具特色的店家,品嚐活動限定的特調,期待帶起屬於屏東的跑咖新風潮。縣長周春米也在 達人的指導下, 示範手沖咖啡,品味極其稀有的泰武咖啡。 縣長周春米與青年朋友騎著ubike「跑咖」 山咖啡 方根發 驛前大和咖啡館 周縣長表示,現代生活中缺少不了咖啡,屏東是全國最大咖啡種植面積的縣市,無論是原鄉三地門、瑪家、泰武,還是客家鄉鎮內埔、萬巒,都孕育出獨一無二風土韻味的咖啡豆,而咖啡店的存在,可以是安頓人心的一個場所,也可以是旅人到各鄉鎮尋找的景點,這次加入串門子的店家大多是年輕人經營,歡迎大家揪朋友一起「跑咖」,探索有意思的青創品牌店家,。 周縣長表示,「台灣感性」已經成為潮流關鍵字,韓國朋友喜歡來台灣旅遊,因為韓國以大首爾為重點發展區域,台灣街景有別於大首爾的氛圍,屏東街頭巷弄充滿很多特色小店,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屏東感性,歡迎大家炎炎夏日一起來串門子,「在這家店遇見老朋友,在另外一間店遇見新朋友」。 此次參與活動的青年們回饋,很開心看到自己的家鄉屏東有這麼多特色咖啡店,也品嚐到金桔、芭樂等水果與咖啡結合,是一次很不同的體驗。 勞青處指出,「極屏獎」徵選計畫集結屏東在地優質青創品牌,希望透過「串門子集點」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屏東這些有意思的店家,募集店家種類包含咖啡輕食、特色書店、文青選品及手作體驗等,民眾集滿5點就能兌換一份夏日小禮物,活動自7月28日至9月30日止,讓大家在城市中也能享受微旅行的樂趣。 串門子地圖: https://maps.app.goo.gl/qQkk1Eafy74DDTsS8?g_st=i 或關注「屏東縣青年學院」臉書粉絲專頁

  • 年產值超過十億、產量占全台七成 屏東觀賞魚生機蓬勃游向世界舞台

    屏東觀賞魚產業持續蓬勃發展,憑藉完整產業鏈及優越養殖環境,已成為全台最具規模與潛力的產地 屏東觀賞魚產業持續蓬勃發展,憑藉完整產業鏈及優越養殖環境,已成為全台最具規模與潛力的觀賞魚產地,年產值突破10億元、產量占全台七成,為台灣養殖產業寫下輝煌一頁。繼2024年台灣選手在加拿大多倫多孔雀魚世界盃榮獲佳績後,屏東進一步成功爭取2026年主辦權,屆時將吸引來自歐、亞、美三大洲頂尖選手將齊聚一堂,展現台灣觀賞魚的國際競爭力。   走進新園鄉縱橫阡陌的稻田間,甚至翻修老宅與改造豬舍的場域中,竟隱藏著一座座高密度的觀賞魚養殖場,每週都有來自全台各地的訂單,打撈、檢疫、打包,一次可以出貨十萬尾,最快72小時內直送歐美市場,這些小小的觀賞魚,都是養殖戶一尾一尾精心照顧出來的成果。  養殖業者改造豬舍場域,從親魚育種、人工繁殖到選拔育種,每一步都精準把關 養殖業者林峰賢翻修老宅,打造自己的水族王國 觀賞魚養殖不僅是技術活,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藝術,為了確保品系純正與外銷品質,從親魚育種、人工繁殖到選拔育種,每一步都需精準把關,在超高強度的全球市場競爭下,新品種的高價優勢平均大概維持三年,要在黃金時期迅速量產、同時投入新種開發,期間的水質、餌料、疾病預防每個環節都不能鬆懈,每一步都是打造冠軍水族聚落的關鍵。   屏東縣擁有全台最完整的觀賞魚產業鏈,涵蓋飼養器材、水草飼料、造景設計、包裝物流等各大系統,可在地完成整套出口流程。根據縣府農業處統計,台灣目前可人工繁養殖的觀賞魚已超過300種,屏東產量更占七成,成為名符其實的觀賞魚王國。 屏東縣生技觀賞魚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郭聰智  屏東縣生技觀賞魚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郭聰智指出,屏東氣候穩定、水源乾淨,加上業者用「優生學」概念育種,代代改良品質,不只提升產值,更打響了台灣觀賞魚在國際市場的名聲,他也強調,透過縣府與協會合力推動產業升級、登記養殖合法化,不僅保障業者權益,更吸引許多年輕人返鄉投入,讓養殖技術得以傳承與創新。   縣長周春米表示,觀賞魚產業具備「高附加價值、高技術層次與高關聯產業性」三高特性,已不再是傳統靠天吃飯的農漁業,而是朝向高科技、系統化、企業化的現代產業發展模式,縣府近年結合觀賞魚賽事與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輩親自參與飼養與比賽,推廣養魚兼具美學與公共衛生意涵,同時提升全民對登革熱防治的重視,也讓觀賞魚文化走進家庭與社區。   縣府近年結合觀賞魚賽事與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輩親自參與飼養與比賽 農業處表示,屏東朝向「亞洲水族之都」邁進,不僅透過主辦國際賽事、打造品牌知名度,更帶動周邊如飼料、包裝、物流、觀光等關聯產業同步成長,今年暑假更於屏東農業物產館舉辦觀賞魚特展,結合水族講座與親子體驗,讓民眾近距離認識來自屏東的金牌觀賞魚,邀請全國民眾共襄盛舉,一起見證台灣水族產業的精彩與實力。

  • 《誰家的毛毛蟲在唱歌呀!》繪本新書發表會佳義國小孩子用畫筆 展現族語與土地的連結

    屏東縣政府與佳義國小共同創作繪本《誰家的毛毛蟲在唱歌呀!》,7月21日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舉辦新書發表會,由縣長周春米、佳義國小校長師生與各界代表們共同為新書揭開序幕,周縣長表示,這本繪本不僅呈現孩子們的藝術創作,更讓他們學習自己的語言、講自己的故事,透過藝術繪畫與這片土地建立更深的連結,展現文化傳承與教育的成果。   「孩子們不僅古謠唱的好,畫作也很棒,太羨慕你們有這樣的才華!」縣長周春米表示,《誰家的毛毛蟲在唱歌呀!》的誕生,源自去(113)年8月屏東原民館與佳義國小合作策劃的同名展覽,孩子們透過創作繪畫方式,不僅描繪著大山林裡的母體文化與自然共生的故事,更將自身的成長與學習過程,結合老師們以及在地族人的努力、才華與能量集結成冊,與大家分享。   周縣長指出,縣府團隊今年積極創造機會,讓屏東的孩子可以展現才華,包括今年首屆客家民謠及原民古謠歌唱大賽,許多參賽的學生紛紛反饋能夠踏上演藝廳表演,非常興奮,見到孩童們將平常努力的成果在專業舞台上呈現,讓她深受感動。她說,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將於年底落成啟用,期盼未來有更多專屬於屏東孩子的舞台。   佳義國小指導老師黃德恆(Dekun)表示,由於排灣族沒有文字,歷史只能透過歌謠來傳承,因此這本繪本將孩子比喻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以歌為起點,記錄著全校學童們的學習歷程,此次有近300件作品參與審查,最終選出71件畫作。他提到,許多圖畫可以從線條、角度與人的情緒中理解文化的深度,期待孩子們能持續創作,傳承祖先的精神,成為跨世代的文化連結。   參與繪畫創作的學生潘箴希表示,參與學習後才知道每首古謠都專屬的故事,不只是唱歌更是記住自己的文化,繪畫創作的靈感皆來自歌謠的歌曲,每次站在舞台上,除了把自己的歌唱給大家聽,也是唱給祖先聽、唱給土地聽,這些圖畫也將成為成長的一部分。   繪本主視覺設計的學生鄧巧恩也分享,繪畫創作的每個畫筆、線條都隱含的成長與自信,腦中聽到的旋律,更像是祖靈的祝福,書中每幅畫都能回應每首歌謠,期待未來有更多學弟妹也能透過藝術找到自信,更認識自己的文化。  縣府原民住表示,繪本《誰家的毛毛重在唱歌呀!》收錄了佳義國小藝術家們的創作,他們以觀察與感受,從周遭事物、大自然及母體文化中的體悟,再透過繪畫與歌謠,將生活之美與族群生命力的故事呈現創作中,而孩子們所吟唱的歌謠與文化故事,也掃描繪本中的QRCode,聽見小藝術家們生活與土地的聲音。   原民處說,未來縣府團隊將持續推動與學校合作推動文化藝術教育,透過展覽、出版與跨域合作等形式,讓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作品有更多被世界看見與聽見的機會,為原鄉教育書寫出更多溫暖而動人的篇章。

  • 為民眾把關財產安全 稅籍異動即時通服務上線 歡迎多加申請利用

    現行移轉不動產案件,土地須向所轄稅捐機關申報土地增值稅,建物則須向稅捐機關或所轄鄉鎮市公所申報契稅,於核稅後並繳納相關欠稅,始得至地政機關辦理產權移轉登記。為防止民眾不動產遭不肖人士詐騙轉移,財政部已於114年7月1日提供「稅籍異動即時通」服務,協助民眾把關財產安全,歡迎多加利用。 屏東縣政府財稅局表示,申請「稅籍異動即時通」服務並完成信箱驗證,日後當民眾名下的土地或建物申報土地增值稅或契稅時,系統將即時發送電子郵件、手機簡訊或LINE推播通知,讓民眾即時掌握名下不動產申報移轉第一手資訊,協助把關財產安全。 財稅局表示,本項服務可透過自然人憑證或已註冊之健保卡,至「地方稅網路申報作業網站」(網址:https://net.tax.nat.gov.tw) 線上申請,或親洽地方稅捐機關臨櫃辦理此項服務。 並提醒,本項服務不開放代書代辦,須本人持身分證及印章至各稅捐機關臨櫃辦理(未成年人可由法定代理人臨櫃代為申請),並於申辦完成後系統將寄發驗證信,須於7日內完成電子信箱認證,如逾7日未驗證者則需重新申請;另外日後若通知方式有異動,請記得申請資料變更。 對於以上內容或土地增值稅有其他疑義,可撥打財稅局總局(08-7338086#620~626)或所屬潮州(08-7882477#5103~5106)、東港(08-8354780#5104~5106)、恆春(08-8895255#103)等分局洽詢,亦可上網查詢,網址為:www.pttb.gov.tw。

  • 「孔雀魚高峰會」屏東盛大登場首創樂齡蓋斑鬥魚賽事 全球八國高手齊聚爭艷

    全場總冠軍的飼主鄭軒宇此次奪冠的作品「白子素色組」 2025年屏東彩耀盃國際觀賞魚高峰會頒獎典禮,7月20日在屏東農業物產館熱鬧登場,吸引來自台灣、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八個國家與地區的觀賞魚好手齊聚一堂,386組參賽魚齊力角逐,現場人潮絡繹不絕,猶如一場色彩繽紛的水中藝術饗宴,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已成功爭取2026年孔雀魚世界盃主辦權,屆時將有歐美亞三大洲高手齊聚,讓世界看見台灣、看見屏東。 越來越多國際飼養者前來屏東交流取經 今日頒獎典禮上,現場民眾紛紛拿起手機拍攝、記錄每一尾頂級觀賞魚的英姿,許多觀眾表示「屏東真的讓台灣很驕傲!」氣氛熱烈,勇奪全場總冠軍的飼主鄭軒宇笑稱,一開始參賽一直輸,但就是抱持不服輸的精神繼續挑戰!」觀眾報以熱烈掌聲,現場洋溢著感動與榮耀。 縣長周春米表示,很榮幸與馬來西亞觀賞魚養殖商公會、台灣孔雀魚推廣協會及屏東縣生技觀賞魚養殖發展協會共同辦理這場孔雀魚高峰會,屏東擁有全台最完整的觀賞魚產業鏈,從育種、繁殖到出口一應俱全,技術實力領先全球,根據漁業統計年報,全台觀賞魚總產值達12.9億元,其中屏東產值高達7億元,占比超過七成,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觀賞魚重鎮。 周縣長說,屏東觀賞魚養殖技術備受國際矚目,逐步從產業升級為文化,隨著國際競賽頻繁舉辦,越來越多國際飼養者紛紛前來屏東交流取經,屏東已然成為全球水族產業的技術交流樞紐,本屆活動更首創「蓋斑鬥魚長輩組」賽事,由新園鄉鹽埔村、瓦磘社區及九如鄉三塊社區的長輩們親自飼養並參賽,打破年齡框架,實踐終身學習,活動不僅豐富樂齡生活,更透過觀賞魚養殖推廣防蚊防疫知識,提升社區健康意識。 首創樂齡蓋斑鬥魚賽事 縣府農業處表示,今年3月屏東舉辦國際觀賞魚交流賽,刷新國內外報名紀錄,為持續推廣水族文化,縣府與協會於暑假期間在屏東農業物產館規劃觀賞魚展覽、水族講座及體驗活動,打造寓教於樂的親子暑假,期待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民眾認識水族產業的魅力,也看見台灣農業的創新價值。 全場總冠軍的飼主鄭軒宇此次奪冠的作品「白子素色組」,不僅在分類組中稱霸,更以冠中冠姿態榮登總冠軍寶座,該魚體型勻稱、色澤飽滿、活動力極佳,是近年少見的頂級之作,現場裁判組也一致認為,此次參賽作品水準極高,台灣選手能脫穎而出,展現的不僅是個人實力,更是台灣水族產業整體的進步與成熟。 三尾由長輩參賽的蓋斑鬥魚奪得冠軍殊榮,無論是尾鰭展開度、鱗片排列,或是穩定泳姿,都展現驚人水平,令人讚嘆不已。裁判表示:「這些魚的表現完全不輸職業飼主,甚至展現出更多溫度與用心。」    第一屆 屏東彩耀盃-孔雀魚高峰會得獎榜單 全場排名 (Overall) 總冠軍 鄭軒宇 總亞軍 周陽 總季軍 陳奕瑞   A.禮服組 (Bi-colour) 冠軍 周陽 亞軍 楊景翔 季軍 吳家嫻   B.單色組 (Solid colour) 冠軍 王子祥 亞軍 劉易興 季軍 Tony phao(Thailand)   C.白子素色尾組(Albino plain tail) 冠軍 鄭軒宇 亞軍 盧正哲 季軍 黃冠之   D.蛇紋組(Snakeskin) 冠軍 曾明方 亞軍 陳奕瑞 季軍 李尚諭   E.草尾組 (Grass) 冠軍 王耀德 亞軍 Tony phao(Thailand) 季軍 鄭軒宇   F.馬賽克組(Mosaic) 冠軍 陳奕瑞 亞軍 鄭凱澤 季軍 劉晉嘉   G.白子花紋組 (Albino pattern) 冠軍 云善博(China) 亞軍 王大偉 季軍 cho young su(Korea)   H.劍尾組(Sword tail) 冠軍 鄭凱澤 亞軍 王大偉 季軍 cho young su(Korea)   1.長鰭組(Long fin) 冠軍 羅宏銘 亞軍 高培恩 季軍 鄭軒宇   J.短尾組 (Short tail) 冠軍 陳奕瑞 亞軍 YZP(China) 季軍 王大偉   K.特殊尾型組(Special tail) 冠軍 王大偉 亞軍 鄭凱澤 季軍 張凱寧(China)   L綜合組(A.O.C) 冠軍 鄭凱澤 亞軍 陳奕瑞 季軍 鄭軒宇   M.多公組(Multiple male) 冠軍 羅宏銘 亞軍 鄭軒宇 季軍 王耀德   N.大耳組(Big ear fin) 冠軍 陳偉松 亞軍 Samurail Lab(Thailand) 季軍 曾明方   0.大背組(Big dorsal fin) 冠軍 西脇高廣(Japan) 亞軍 陳奕瑞 季軍 小金剛   全場排名 (Overall) 未來之星 邱智群   S1.幼魚紋路組(Juvenile pattern) 冠軍 余姿瑩 亞軍 劉易興 季軍 曾寶漢   S2.幼魚白子紋路組(Albino Juvenile pattern) 冠軍 邱智群 亞軍 王芸芸 季軍 余姿瑩   S3.幼魚單色組 (Juvenile Solid colour) 冠軍 陳冠廷 亞軍 王郁雯 季軍 王芸芸   S4.幼魚白子單色組 (Albino Juvenile Solid colour) 冠軍 so sprite guppy(Thailand) 亞軍 王芸芸 季軍 曾明方   長輩蓋斑鬥魚得獎名單: (一)公魚選大組 冠軍:黃秀梅   亞軍:余許麗   季軍:林楊猜 (二)公魚選美組 冠軍:林黃玉蘭   亞軍:余水立   季軍:陳李招蘭 (三)母魚活力組 冠軍:簡施美英   亞軍:許素真   季軍:方玉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