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非獨立Z世代呢喃─新手NaNa開店自白
- 屏風小編
- 5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獨立書店難以定義,它不只賣書,架上更多的是書店主人的主張及態度,也正也因此,讓人對新開不久的獨立書店「艸魚禾堂」更好奇。它的主人是Z世代,沒大聲宣揚什麼,也不嚷嚷表述主張,跟印象中的獨立書店主不太一樣。她唯一堅持的是,不能讓本名曝光,只能寫她的暱稱––NANA。
NANA的店在屏東縣勝利星村V.I.P Zone 的孫立人將軍行館1樓,1937年建造的和洋建築,入內需脫鞋。行走其間,偶爾聽見「咿咿啊啊」聲,像木地板負重後喘息,讓人想踮腳尖。書店空間不大,分為三個區塊,入口處是展書平台,往裡走是造型像多寶格的木構書櫃,最裡是閱讀區。傳統日式建築的「緣側」(即建物最外側廊道)串連其間,舉目所及多是木質色調,在閱讀區坐下有種被刻意隱匿地靜謐。

這裡叫「艸魚禾堂複合式藝文中心」,戶外有餐車,後棟是青年學苑。NANA本姓蘇,解構姓氏為店名,是因為「爸爸很看重血源,很早即說過有機會開公司要用這名字」。既然店開了,且「蘇」、「書」同
音,即以此為名。
獨白PART 1 紅玫瑰與白玫瑰
她是從小即接觸網路與數位裝置的Z世代,因為花更多時間上網,閱讀時間相對更少,被世人稱為「數位原住民」。如是世代開店賣紙本書,讓人好奇。在閱讀區坐下連丟數個問題,問她平常看什麼書、花多少時間閱讀、少人買書年代幹嘛開書店?NANA像不知從哪答起,沉吟片刻,從自己跟書的連結說起。
她說自己從小沒啥物欲,當天全身上下都是朋友的舊物,只有襪子是自己買的,小時唯一會買的是書。印象很深,大學時有次爸爸帶她去百貨公司,且給張信用卡,要她接下來兩小時想買什麼儘管刷。她煎熬一下午抱回《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兩本張愛玲小說集,讓爸爸嘔到去年還拿出來說嘴,氣她「從不花錢在自己身上也不照顧自己」。
「我會看書也喜歡看,但很確定不是文青那種愛。」NANA直言,滑手機還是佔據很多時間。她大學雙主修台灣文學及大眾傳播,乍聽像文青聚集地,但實情也不然。「有陣子駱以軍滿紅的,有人會聊,但也有人會反問是誰」。
不過她跟書的連結沒斷過。小時愛買書,長大後喜歡書刊編輯設計,大學時因此成為校內刊物編輯。那是本在青年社群頗受好評的生活美學雜誌,每期報導不同社會議題。NANA參與其中,寫過新移民移工系列報導,最後一人挑起文字及美術雙主編。畢業後還因此獲得一份刊物企畫編輯工作。
因為如此經歷,她更確信,紙本書有不能被取代之處,絕不致沒落。「每本書從編排、閱讀走向到字距、行距等等,都被設計過。那是種情感傳達的方式,暗藏編輯或刊物的喻示。但電子書不一樣,一切都被設定了,紙本書想傳達的全被破壞。」她印象很深,看過一本報導安樂死的雜誌,那單元選用的紙質特別輕,「讓人透過觸感,即能感覺死亡的失重狀態」。

獨白PART2 房慧真及蔡寶賢
從一個小時喜歡書,後來對書刊編輯有興趣,走成一個賣書跟經營閱讀空間的人。NANA不像印象中的獨立書店主人有鮮明的立場,但選書時仍滲透自己的意識。
「我選的書大抵以非虛構的報導文學類作品為主。」她說,那是大學受的啟蒙,當時讀了房慧真的《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從心底發出「哇」一聲驚嘆,發現「原來報導也可以寫成這樣,可以有深度、不一樣,原來新聞媒體也可以長這樣。」
《像》書集結房慧真任職《壹周刊》及《報導者》等媒體的人物採訪,受訪者從大導演侯孝賢到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作者自稱「不寫中立客觀歌功頌德的人物報導,只寫從眼睛看出去的世界」。當時是媒體動蕩年代,所謂「記者不讀書」正是彼時被Z世代糗出來的,也難怪NANA看了心有戚戚。
她說,差不多同一時期也看了香港記者蔡寶賢的《海浪裡的鹽:香港九十後世代訪談故事》,書中收錄29個成長於港英殖民末期至特別行政區時期的青年故事,讓她再次發現,同世代但有人就會做不一樣的事,「生活的過程即是選擇,連閱讀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後也牽動著選擇吸收什麼或觀看什麼」。

獨白PART3 NANA
雖然對涉及社會議題的報導文學作品有興趣,但NANA說,艸魚禾堂架上千餘本選書也不盡如此,「不會只選誰或不選誰,只是提供一個平台。當然會有自己的意識,但盡量不那麼重,讓選擇的範圍大一點,不要太快下定論。」
人為什麼就得選邊站?
這種彈性或許是NANA有別於其他獨立書店主的原因。她處身的世代雖遠離戰火,但生活中的槍林彈雨沒少過,從性別、種族到經貿……每一場社會運動都是爭戰,只有保持彈性才可能找到餘裕。

NANA同意,她也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百分之百的。」選邊啦貼標籤等等一刀切的二分法她都不喜歡。說起來連當年大學入學選讀台文都與想保留彈性有關,「因為不太確定要做什麼,所以才選了什麼都能學,能自由發展的學系」。不想太快被歸類,應是她書店的特色。
這位Z世代書店主唯一明確選邊的是,報導時不要寫出全名。這頗矛盾,大學時期捧讀張愛玲的人,怎會不知「張語錄」最常被引用的是:「成名要趁早,來的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不自報家門如何揚名?但她很堅持:「沒關係,叫我NANA就好。」
就像她說的,紙本書刊字裡行間所有編排都有寓意。堅持以NANA示人應該也有,上網查發現––《NANA》是一部深受Z世代歡迎的日本漫畫,漫畫家矢澤愛以兩個名叫NANA的女性小松奈奈、大崎娜娜為主角,兩人參照像鏡射,彷彿那些令人渴望卻膽卻,痛恨卻逃不過的總總都發生了。堅持被叫NANA的書店主人是寄寓於奈奈或娜娜不細究,她或許是奈奈,欣羡娜娜,也可能是娜娜,心疼奈奈。相同世代、同一時空總有人做著不同選擇,就像NANA!
同世代但有人會做不一樣的事情。
艸魚禾堂複合式藝文中心
屏東市中山路61號1樓(勝利星村 成功區)
出處:屏東本事2025春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