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火盆上的戰鬥

  • 作家相片: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 6月23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麵包與愛情哪個重要?

哲學等級的靈魂拷問,25歲的創業家黃冠霖給得答案是,

「這個題目本身就已有某種主觀的存在,餓肚子的人哪有氣力去思索這個問題?」

心有定見的男孩用行動說明自己的選擇,就是頂著500度高溫,

用一盆盆爐火去戰鬥,親手炙燒人生味。

高溫,啟動了魚肉的梅納與焦糖化反應,讓鰻魚釋出香氣與甜美。一頭及肩挑染金髮的黃冠霖,頭戴一頂潮帽,領著平均20多歲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日日在火盆間戰鬥。


由專人代烤鰻魚是「鰻鰻烤」主打特色,搭配無敵海景、LIVE燒酒秀,以充滿秀感的韓式烤鰻加入餐飲戰局,硬是要在紅海開一條路。


韓式烤鰻 網路爆紅


對臺灣人來說,鰻魚很日本,深信烤鰻學問深,講求炭火强弱、擺放位置,信奉日本職人「串魚三年、剖魚八年、燒烤一生」的烤鰻哲學。但,遠在屏東枋寮漁村的鰻魚專門店卻爆冷門,不走帶著和風的蒲燒鰻路線,特立獨行的選用韓式烤鰻,就是要讓饕客嚐鮮。


選擇在小漁村開鰻魚店,店名「鰻鰻烤」客單900元/人,對於習慣平價魚貨的在地人看衰,估計大概撐不過幾個月就草草收場,沒想到,一支餐廳介紹的短影音在網路爆紅,創造百萬人次的瀏覽數,網美與食客直奔南臺灣的小漁港吃烤鰻。


開店已近1年,不僅店還好好的,員工17名,還在籌備進軍六都,計畫在台中車站附近設分店,讓人不禁懷疑,年僅25歲的黃冠霖底氣何在?聽了他的身世與經歷,一切問題都有了答案。

 

餐飲家族當後盾 初生之犢不畏虎


來自早餐連鎖品牌的家庭,高中就開始跟著爸爸去旁聽大店長課程,大學念得是餐飲,餐飲圈的教戰守則早已塞滿全腦,缺得是實戰經驗。畢業後想實習,爸爸不讓他進入自家餐飲集團工作,反而鼓勵他創業,自己出去闖一闖。


餐飲人的辛苦,大概他們的子女最懂。黃冠霖記得很清楚,爸媽工作忙,一周見不到一面很正常,常常是臨睡前才聽到父母進門聲,只在房門口道晚安,連面都沒碰到,「我從國中就已經覺察到,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為了工作必須有所犧牲」。

外人總把黃冠霖當富二代看,但箇中冷暖只有自己明白。他說,父母白手起家,家教嚴格,零用金不比同學多,想要特別的東西得存零用錢或靠努力來換,沒有伸手牌,但與同學出門時,總被大家期待要買單,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環境的制約,逼得他去看清自身條件,不會選擇自我欺騙。


黃冠霖不迴避自己擁有家族的資源、人脈與資金,「我把這些視作自己的優勢,當然就該妥善運用」。


一開始在父親引薦下,在屏東市開了一家漢堡輕食店,從零開始,全程參與規劃與設計,現場也請來二名幫手,讓他有機會接觸管理與團隊運作,但受到經營地點的制約,很多想法難以執行,讓他頓時卡關,陷入進退二難的局面。


無意間的一趟韓國行,為他開啟另一個機會。黃冠霖看到當地烤鰻,給了他新的靈感,他發覺這款產品獨特且具市場潛力,有機會一試,沒想到,返台後一週,竟有如神助般結識家裡養鰻60年的共同創業伙伴謝懷寬,有了穩定且優質的鰻魚,就可以放手一搏。


在二家店無法兼顧下,他決定捨棄開業一年多的輕食店,專注在「鰻鰻烤」這家新店。如同初戀,對於自己親手養成的第一家店,總有幾分酸澀幾分甜。他說,這家店齡不過一年多就收場,事實上,營業沒有虧損,只是經營方針與未來發展性受限,讓他決定放手,全心投入新事業,第一次的開店經驗不論好壞都轉化為新店的養分。

創新模式 拉開與同業的距離


重新起步的黃冠霖審慎檢視商業模式。他認為,當前臺灣的餐飲界要賺錢只有二個方向,一個是走偏路,另一個就是創新。若賣得是一般漁產,市場差異度不大,很難走出一條生路,而烤鰻店的商業模組是短期內不會有人模仿,大型集團暫不想跳入,是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灘頭堡。


最後只剩選點問題。黃冠霖連續說了三次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果真在人脈優勢下,他在枋寮漁港的臨海位置覓得夢幻店址,大片落地窗望出去,就是海天一色美景。條件齊備後,懂得說故事的黃冠霖立刻連結了枋寮是鰻魚苗產地的背景,就這樣,海景、韓風、美食、故事串出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


為了強化現場感與體驗感,黃冠霖推出了代客燒烤的專屬服務,提供爽脆Q彈的白鰻及口感細緻的進口星鰻,附上生菜、泡菜、醬料、湯品,同時推出燒酒秀,讓消費者享受一場有尊榮感的食物秀。


UNIQLO創辦人柳井正著名的「一勝九敗」創業哲學曾說過,所有的成功,都是從無數次的失敗累積而來,初生之犢的創業路當然沒這麼順遂。


在網路爆紅的「鰻鰻烤」也在網路掀起單價高的攻訐與負評,心有定見的黃冠霖清楚自己的TA(目標客層),他說,單價高低完全是看客層而定,屏東人因來自產地,取得優質水產容易,才會有單價過高的錯覺,但很多外地客卻覺得物超所值。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才是他們願意買單的原因。


事實證明,「鰻鰻烤」自去年5月開店以來,除了有一個月因為連續3個颱風來襲,營業額未達標外,其他營收都是賺錢,最差也是打平,通常每到周末的預約都額滿,現在努力拉高平日的來客數。 

進軍都會區開分店 開拓版圖


真正讓黃冠霖頭痛的是人力問題。他坦言,自己花最多的時間在人的問題上。餐飲界人力短缺的問題在偏鄉漁村尤其嚴重,特別是烤鰻既需技巧,又得專業,加上火烤的炙熱,要根留人留心並不容易,薪水與前景缺一不可。所以在創業初期,就秉持團隊創業的觀念打造經營團隊,除了鰻魚達人謝懷寬,還找來學生時期一起到國外參加餐飲比賽的同學洪銓斌,以及父親的好友楊振德共組經營團隊。他也開出優於業界的待遇和獎金,吸引更多的夥伴一起加入,積極開拓版圖。


開店不滿一年就要展店,腳步是否太急?「在經營企業,時間是最寶貴的,機會稍縱即逝」黃冠霖說,現在團隊的「心氣」是要拚到底,所以積極執行展店計畫,第一家分店擇定在台中,店內部份人力會移至分店,以此為起點的開枝散葉。

一路走來,父母的建議、資金、人脈給了他很大幫助,讓他起步比一般人順利,相對的,背後亦承受無形壓力。他直言,壓力不是來自父母,而是周邊環境。正值愛玩年紀的黃冠霖說,自己也想跑夜店,但身邊的人用高標準檢視他,他必須做得更好,這條創業路有三分是被趕鴨子上架,有七分是想證明自己,「我的內心其實很幼稚,就是想讓人家知道虎父無犬子」。


他除了思考如何活下去並壯大自己,更立下目標,要在30歲前展店5家。他說,通常5家店是門檻,他希望自己在而立之年能做到財務自主,不要連買手機都還得考慮再三。等到40歲能從第一線為顧客服務,退到二線做管理與經營。


這位25歲的年輕創業家,正一步步累積職場資本,希望等有了麵包後,就可以朝自己的興趣發展,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品質。


出處:2025 Amazing Pingtung 6月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