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以空白搜尋找到 1186 個結果
- 2025屏東南島文化節|湧流之夢「sepi夢想落地講座」—作家撒可努 × 青年Kivi、華伊達 共談文化行動與部落未來
2025屏東南島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Sepi夢想落地講座」第二場,在8月30日在牡丹鄉高士部落廚房(kuskus)舉行。本場講座以「湧流之夢-手心溫度夢想落地」為題,邀請來自臺東太麻里拉勞蘭部落的知名作家、文化行動者撒可努,以及恆春半島在地青年代表——高士部落青年會會長Kivi Papalicang 李恩屏與牡丹部落藝術創作者Saquljingai Pacuvuq 華伊達,共同分享文化實踐與生活故事。 縣府原民處表示,高士部落(kuskus)四面環山、生態資源豐富,傳承著排灣族重要的五年祭(Maljeveq),並在近年結合里山倡議、林下經濟與生態旅遊,青年返鄉投入導覽、工藝與文化保存,讓傳統智慧與現代創新相互交融。此次講座特別以部落為舞台,展現「文化與自然共舞」的精神。 原民處長陳美鈴說,本次講座透過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分享,讓在地文化經驗與個人生命故事相互呼應,激發族人對未來的想像與參與,2025屏東南島文化節將持續以跨世代、跨族群、跨國界的文化對話,推動南島文化的共鳴與創新。 今日主講人撒可努,為排灣族作家與森林守護者,長年以文字、教育與行動推動文化傳承,從《山豬‧飛鼠‧撒可努》到獵人學校、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作品與實踐深具影響力。共講人Kivi李恩屏則以青年會會長的身份,積極投入祭儀、語言復振與社區發展,展現世代承擔。另一位共講人華伊達,透過繪畫、工藝與跨域藝術行動,將族群記憶與土地故事化為創作能量,連結部落與更廣的社會。 主講人撒基努 共講人華伊達、李恩屏 本次講座想傳遞出原住民族不應受限於過去的刻板印象,而要勇於展現自我;在當代,每位老、中、青都是文化的巨人與轉譯者,在自己的角色中實踐責任,讓文化延續的核心訊息,同時,也看見牡丹鄉活出了有別於傳統排灣族既定印象的面貌,展現出極具特色的文化樣貌。正因為這份勇敢,使牡丹的文化更加美麗燦爛。 縣府感謝感謝屏東縣議員林采穎、牡丹鄉民代表李德福、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督導張美惠、恆春半島藝術家華恆明、牡丹鄉石門國小許聖慧主任、牡丹鄉長照發展協會理事長尤慧蓁、石門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杜詩豪、牡丹鄉公所課長張美連等貴賓蒞臨,以及屏科大國際生的參與,期待南島文化節期待透過年輕世代的參與,使傳統更貼近生活,化為靜靜流淌卻持續滋養土地與人們的文化脈絡。 第一場系列講座「湧流之夢:部落的深描行動」原訂於7月26日舉行,因颱風影響延至9月6日16:30–20:30,在屏東縣霧臺鄉Kabalelradhane神山部落燕窩工坊登場,特邀導演、演員及編劇Umin Boya馬志翔擔任講者,並由Peresang Sukinadrimi貝若桑與yacengecenge ki su Kabalelradhane共同分享,帶領大家從不同角度認識部落的文化力量與行動實踐。 三場講座將以「湧流之夢:堅持揮棒的真實旅程」為題,暫定於11月1日在屏東縣民公園舉辦,由棒球選手兼文化倡議者吉力吉撈·鞏冠分享,他將以運動與文化記憶交織的生命故事,展現原住民族的堅韌精神與夢想實踐之路,邀請大家一同感受夢想落地的力量。
- 南國漫讀節開幕 縣長周春米與譚艾珍祖孫三代分享屏東魅力
2025南國漫讀節30日於屏東總圖正式啟動,今年以「跟著○△~去旅行」為題,開幕對談由縣長周春米與資深演員譚艾珍、女兒歐陽靖及愛孫新醬三代同台,暢談屏東的旅遊故事與文化,為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周春米縣長首先分享屏東近年來重要的文化場域,包含屏東總圖、勝利星村、王船文化館、恆春文化中心,以及預計明年開幕的屏東美術館、探索館,她強調,透過這些文化建設傳達屏東文化的多元,感受來自土地、族群產生的能量。 譚艾珍與歐陽靖也分享了自己喜愛屏東的原因,譚艾珍提到她與屏東的淵源,最早從20多年主持美食節目到來屏東,甚至還在屏東拍攝了兩部偶像劇,「也因為工作的關係,順便看看山、看看水」;自稱「島內移民」的歐陽靖則是帶著新醬定居台南安平,並透過投影片分享了屏東的墾丁、跑遍全世界但最愛的還是屏東海生館、完整保留大型機具與屏東製菸歷史的屏東菸廠1936、凝聚東港歷史的王船文化館、擁有美味吻仔魚飯的枋寮鄉、展現原民堅毅的古茶柏安部落等旅遊景點,還有適合親子的共融公園,歐陽靖並大讚屏東有太陽、有山、有海、有文化,「屏東是一個全世界都無法取代的地方。」 周春米表示,她常關注作家歐陽靖發表的文章,帶著兒子新醬到處旅遊,且最常來屏東,因而漫讀節開幕首場邀請譚艾珍祖孫三代,從他們的視角認識屏東,「屏東真的很好玩」。今年南國漫讀節正式開跑,也邀請大家透過講座、走讀等,一起探索屏東。 譚艾珍說,「我覺得屏東不只是來玩的地方,是一個longstay的地方。」歐陽靖則表示,「冬天玩屏東最棒,很舒服的天氣、曬滿飽飽的維生素D。」 下午的講座,國際作家朴相映接力上場,這是他在台灣的首場講座,也是首度來到屏東,感受在地民眾的滿滿熱情,他以《愛情裡最難的是什麼?朴相映帶你面對最真實的自己》為題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 文化處表示,南國漫讀節從8月至12月,於屏東鄉鎮圖書館、獨立書店舉辦超過40場的主題講座、名人走讀以及互動工作坊。9月講座活動邀請包括葉怡蘭、李惠貞、林立青、魏兆廷、Dato、利格拉樂·阿女烏、顏志文、郭銘哲、林小杯、史考特、周芬伶、羅沁穎、劉容襄等人陸續登場。 此外,10月將推出「屏東100碗」特別企劃,邀請10位跨界評審推薦心中難忘的屏東美食,讀者可循著名單展開美食旅行。另有5場走讀與2場工作坊,將帶領民眾造訪九如、內埔、恆春、佳冬與里港,探索屏東各鄉鎮的歷史與人文面貌。更多活動詳情請上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官網、FB查詢。
- 2025屏東夏日狂歡祭圓滿落幕 吸引全台超過百萬人次入園朝聖
為期一個半月的「2025屏東夏日狂歡祭」,8月31日圓滿落幕,今年首度以「童話冰宮」為主打亮點,搭配日本藝術家AKANE設計的五款超吸睛公仔點綴園區,營造出充滿童趣與驚喜的氛圍,加上全新引進的遊具設施,成功吸引全台超過百萬人次入園朝聖,活動期間,不少民眾更是一來再來,讓縣民公園成為暑假最熱門的親子景點,遊客紛紛讚嘆:「今年暑假屏東真的是太好玩了!」 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表示,感謝全台民眾對屏東夏日狂歡祭的支持,活動的高人氣不僅為屏東注入滿滿活力,也象徵屏東在地創意與城市魅力正穩步累積,夏日狂歡祭邁入第四年,已成功建立專屬品牌形象,累積許多忠實遊客,每到暑假便把「屏東狂歡祭」列為家庭的固定行程與美好期待。 為增添活動豐富度,今年假日特別規劃「夏日遊園派對」,每日三場(下午5點、6點30分、7點30分)由粉紅巴士載著15位童話故事與電影人物角色,穿梭園區與民眾互動,沿途留下無數合影回憶,在閉幕前兩週推出的「小小公主英雄召集令」,更引爆話題熱潮,小朋友穿上心愛的公主或英雄服裝,躍身遊行隊伍成為焦點之一,讓許多家長直呼:「孩子一整天都沉浸在快樂氛圍裡,這樣的活動真的很用心!」 活動自7月19日至8月31日,共開園37天,規劃五大主題亮點,包括首度引進的會下雪「童話冰宮」、夢幻好拍的「甜蜜の森」、刺激好玩的「狂歡遊樂園」、充滿驚喜的「夏日遊園派對」以及特色主題賣店「SWEET BAR」,其中最受矚目的冰宮更是場場爆滿,民眾熱情排隊索票,直呼:「在南台灣能體驗到下雪,真的超級驚喜!」、「小朋友第一次看到雪,興奮得捨不得離開!」見證冰宮的高人氣與話題度。 許多來自外縣市的民眾更給予高度好評:「原本只是想帶小孩來玩一天,結果玩得太開心,還特地安排再來一次!」、「屏東的活動辦得比很多大城市還精彩,不僅有玩樂,還能拍美照、買特色小物,真的值回票價!」不少家長表示,狂歡祭不僅讓孩子度過難忘的暑假時光,也讓家庭有了更多共度的美好回憶。 傳播處指出,夏日狂歡祭結束後,屏東藝文氣息不停歇,看海美術館已推出全新特展《How Sweet 彼得安東的好甜展覽》,帶領遊客走入美式風格的甜點旅程;緊接著11月、12月還有屏東聖誕節與落山風藝術季接力登場,誠摯邀請全國遊客持續來屏東感受城市魅力。
- 青春創意扎根土地 屏東地方創生行動見習成果亮眼
暑假接近尾聲,屏東縣政府8月28日在勞動暨青年發展處一樓大廳舉辦「地方創生見習行動成果展」,公部門與民間攜手培育人才,學生們利用暑假期間與創生團隊一同深入地方,見習的同時也為地方提供青年獨特的創意與想法,縣長周春米一一頒獎勉勵,肯定學生於暑期見習期間的努力與收穫,希望大家未來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新力量。 活動現場人潮湧動,23組地方創生團隊帶領60位見習生設攤展出,攤位上不僅有在地食材研發的創意點心,也有結合風土文化的遊程設計、手作工藝,展場瀰漫著濃厚的屏東味與青年創意,頒獎典禮更是掀起全場高潮,縣長周春米逐一為表現優異的團隊頒獎,當第一名得主──萬巒鄉「老厝54」團隊名字被宣布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與歡呼,成員們開心上台領獎,臉上滿是激動與喜悅,場面熱鬧又熱血。 展場瀰漫著濃厚的屏東味與青年創意 攤位上不僅有在地食材研發的創意點心,也有結合風土文化的遊程設計、手作工藝 屏東縣萬巒鄉赤山社區發展協會(老厝54)榮獲第一名肯定 屏東縣原鄉藝文產業聯盟推廣協會榮獲第二名 社團法人屏東縣愛鄉協會榮獲第三名 縣長周春米表示,青年政策是她執政的重點項目之一,尤其是青年的就業環境與職涯發展,透過地方創生見習,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屏東的風土文化,也讓地方注入更多元活力,她強調,即便見習結束,這段經驗已在學生心中種下「創生種子」,未來將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新力量。 周縣長指出,屏東幅員遼闊,擁有豐富多元的族群文化與產業特色,屏南區牡丹鄉今年首次舉辦台灣盃火箭競賽,為未來太空產業培養人才;北區則期待台積電相關供應鏈進駐,推動屏東經濟發展,無論在哪個領域,都需要年輕世代的投入與創新,讓屏東越來越好。 獲得第一名的「老厝54」團隊成員戴苡亘分享,他們來自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透過專業輔助社區產品送檢,提升品質保障,甚至學習短影音行銷、參與市集擺攤,累積了珍貴的實務經驗,她也運用華語領隊的專業,協助社區優化遊程,讓更多旅客走進萬巒,創造更深的在地連結,她感動地說,謝謝縣府、指導老師與地方創生團隊,讓我們有機會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帶進社區,也把屏東的故事傳出去,希望未來能繼續把這份經驗化為動力,回饋家鄉。 「老厝54」青年團隊透過專業輔助社區產品送檢,協助社區優化遊程,讓更多旅客走進萬巒 勞青處處長李雨蓁補充,今年度地方創生見習行動以「以青培青」為主題,由在地青年帶領見習生一步步認識屏東,這些成果展攤讓人真切感受到各鄉鎮的風土與溫暖,也看見創生團隊用心地指導與陪伴。她相信,這些體驗不僅拓展學生視野,更讓「青年回鄉」的可能逐步成形,這正是縣府推動地方創生行動的初衷。 勞青處表示,縣府未來將持續推動地方創生見習行動,透過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讓更多青年參與地方發展,累積實務經驗並培養專業能力,也期待青年因為這份在地的體驗,更加認識屏東、愛上屏東,進而成為推動地方創新的中堅力量,讓「以青培青」的精神在屏東持續萌芽與茁壯。
- 月亮笑了.愛心到了 屏東身心障礙福利團體及庇護工場中秋節伴手禮促銷活動
中秋佳節將至,為推廣屏縣身心障礙福利團體及庇護工場的優質產品,屏東縣政府於8月28日在縣府大禮堂舉辦「月亮笑了.愛心到了」中秋節伴手禮促銷活動記者會,由7家身障團體共同參與,展示多款特色中秋伴手禮,縣長周春米出席主持並呼籲,社會各界支持身心障礙福利團體及庇護工場的用心製作,在佳節送禮的美好時刻,讓愛心化為行動,共同為公益注入力量。 活動由周縣長與三位身障職人小菁、小樺、阿傑攜手完成DIY淋面雙檸糖霜蛋糕,為活動揭開序幕,同時,三位職人也準備了驚喜禮物,由自閉症協進會結合必勝烘焙研製所輔導製作的蛋糕、餅乾等甜品,親手送給周縣長,場面溫馨熱鬧,充分展現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的祝福。 縣長周春米表示,中秋象徵團圓與溫暖,今年是她上任後第三年主持中秋公益活動,本次縣府率先訂購20萬元的伴手禮,更邀請台灣郵政協會響應公益,加碼採購28萬元,合力支持7家身障團體與庇護工場的用心產品,盼透過社會各界支持,帶動銷售突破1萬盒,除展現公益力量,更穩定庇護工場的營運外,也讓身心障礙朋友能持續自立學習、安心就業。 周縣長指出,今年中秋禮盒中,有一款由自閉症協進會與在地知名甜點品牌「必勝烘焙研製所」,攜手推出公益聯名款,以屏東特產檸檬與香檬入料,製作出獨具特色的檸檬糖霜蛋糕,讓民眾看見身障朋友不凡的技藝與努力。周縣長強調,中秋送禮不只是祝福,更是公益的實踐,呼籲大家踴躍支持身心障礙團體的伴手禮,以實際行動為公益注入力量,讓這份愛心隨著滿月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必勝烘焙坊負責人趙毓文表示,今年與自閉症協進會成立的「星光工坊」聯名推出「老奶奶雙檸糖霜蛋糕」,以九如檸檬及麟洛香檬調製雙重果醬,結合健康與風味,打造專屬的中秋特別禮盒。他指出,自己曾參訪自閉症協會,了解到協會在聘請專業畫作師資上資源有限,於是決定將這次蛋糕及甜點銷售額的20%回饋協會,作為聘請師資的經費來源,以實際行動支持自閉症朋友的持續學習與創作。 屏東縣政府表示,縣府今年也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基金協助印製 DM、推廣行銷,並率先帶頭認購,展現實際支持,購買這些伴手禮,不僅能送上最誠摯的中秋祝福,更是支持弱勢、傳遞公益的重要行動。 縣府社會處表示,本次促銷活動共有7個團體參與,包括: 社團法人自閉症協會、屏東縣啟智協進會、財團法人基督教勝利之家、財團法人基督教伯大尼之家、慢慢恆春烘焙坊庇護工場、社團法人向陽啟能協會,以及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創皂工坊 。禮盒內容涵蓋綠豆椪、土鳳梨酥、廣式月餅、手工蛋捲、花草茶、手工香皂等多款應景產品,每一份都承載滿滿心意,成為今年中秋佳節最具意義的溫暖選擇。
- 竹田慢城「糶糴」與「頓物」的散策
:竹田到了。 :各位旅客請注意,本列車臨時停車。 猜想是在等待別的列車通過,於是繼續坐在喜歡的靠窗位置,偶然,就是那麼偶然,一個念頭閃過,慢慢來也好,不然就下車吧。等回過神,已走出竹田車站,最後的溫柔,是遙遙目送「區間快」駛離。 車站外的大懷錶的時針明明在走,竹田時間卻好像被遺忘在老式行李包裹房,停在低矮的售票口、斑駁的木欄杆、和手寫的時刻表裡。 從前從前,竹田車站不叫作竹田車站,叫作「頓物驛」。 鐵道物語 有澡堂的竹田驛站 安靜坐在日式木造老車站裡,風在格子窗戶流動,所以坐在大廳倒也不覺得悶熱。 客家話的「頓物」,意思是囤放米糧,幾乎當地客家人都可以述說一段,關於這塊肥沃土地上,將豐收水稻米糧載運送往東港的故事,竹田人心裡,大概都還留有「米糧轉運站」的驕傲。 斜前方有個公共澡堂和一座古井,汩汩井水流入浴缸,是以前車站員工留宿值班的生活痕跡。 慢慢往前踱步,先在老碾米廠改建的「德旅店」辦理入住手續、寄放行李。 德旅店:屏東縣竹田鄉豐明路22號 人客呀!來頓客飯 慢用 在車站旁租了YouBike微笑單車,沿著豐明路直直騎,沿途舊頓物倉庫的清水模牆上,一幕幕客庄彩繪,路過惜緣亭米販部、竹田鹹湯圓,最後停在竹田國小對面的「伯公麵店」。 老榕樹下的福德祠旁,是一家老麵店。看著街坊習慣地先向伯公合十膜拜,接著逕自走到麵店,點一碗乾粄條、鹹湯圓,切一盤豬腸、豬肝,懷著虔誠的心,既對伯公,也對桌上這碗鹹湯圓。咬下飽滿的鹹湯圓,嘴裡充滿蝦米、胡椒和油蔥的古早味,心裡默默說,不好意思叨擾伯公,多謝款待! 不遠處還有好幾間客家大鍋菜,所有燉滷菜,高麗菜、蘿蔔、木耳、金針菇、筍絲、鹹菜在大鍋子裡噗嘟――噗嘟――滾著,然後澆淋在米飯上,就是一頓客飯了。 慢慢發呆 等客家藍和客家盤花上色 再踩踏輕慢的拍子行進,兜風,任由風帶去任何地方,直到遇見路標寫著「糶糴村」,停下車傻愣地嘟囔這怎麼唸,才知道騎遠了,要原路掉頭。 腳踏車12km/hr的速度,27℃微涼的風,吹過矮矮的香蕉樹,兜兜轉轉回到「頓物堂」,啜一口普洱茶,慢慢品。 坐下來,用老闆採摘的新丁花、扁柏、七里香,憑感覺層層疊疊成客家盤花,大蕊的菊花添了一抹艷紅,梔子花添了一縷清香,圓圓小巧的圓粄花,在綠葉裡格外可愛。 或用一匹布的時間,坐著慢慢渲染客家藍,等時間慢慢暈開。 慢慢地 喝杯咖啡、讀本書 下午三點,剛剛好的時間在街角「驛前大和頓物所」喝一杯手沖咖啡,和自己對話,大腦裡的薄霧在黃昏慢慢散去。 大和頓物所:屏東縣竹田鄉豐明路26號 泰美親子圖書館:屏東縣竹田鄉豐振路2-1號 慢慢閒晃,竹田車站的區間車還在叩隆――叩隆――,走進「泰美圖書館」,從書櫃揀了一本書,順著旋轉樓梯走上小閣樓,整個人慵懶地窩在老沙發裡。 慢慢讀著一行行的字,懸在天花板的老風扇轉呀轉,就像在老家那樣,等醒來才發現剛剛瞇了一個盹,讀了一半的書還擱在腿上。 慢慢走回「德旅店」,窩在背包客房,一時興起坐在露臺看星星。晚安,竹田寧靜的夜晚,好好睡一覺。 竹田人的時間 早起 天色才矇矇亮,特別起個早,慢慢散步走去竹田市場,見識到客家「粄」的博大精深,小攤販擺滿龜粄、紅粄、白頭公粄、地瓜粄、發粄、蘿蔔粄。 :老闆娘,來一份茴香粄。 :茴香粄剛賣完,不然來份瓠粄好嗎? 原本還以為早晨7點挺早的,看來勤懇的竹田客家人起得更早,竹田的時間大概從日出那刻開始走。 吃一碗鹹湯圓,慢慢走去買「豆油伯」買一矸仔「金桂醬油」,走回竹田車站,站在月台等區間車。 兩人四口:屏東縣竹田鄉豐明路6-1號 豆油伯:屏東縣竹田鄉豐振路2-8號 竹田公有零售市場:屏東縣竹田鄉自強路41-18號 出處:屏東觀光 Meet Pingtung 2024夏 電子書: https://www-ws.pthg.gov.tw/Upload/2015pthg/meetpingtung/202406/mobile/index.html
- 潮州小鎮裡愛上老派浪漫的自己
在月台等著區間車,什麼誤點不誤點?沒關係,反正九曲堂、六塊厝、屏東、歸來、麟洛、西勢、竹田之後,很像舊式鬧鐘的發車鈴會提醒:潮州到了,該下車了。 畢竟除了極少數南迴線直達車,幾乎所有列車都會停靠潮州。 在下車前,只需要趴在窗邊,看車窗外一幕幕的香蕉樹,在鐵軌規律的匡噹――匡噹――聲中,放空、抽離、發呆,直到發車鈴響起,才匆匆回神。 踏出潮州火車站剪票口,32 °C的風,天氣晴。 傻傻杵在車站大廳,還沒搞清楚在地人口中的「前站」(中山路)和後站(榮吉街),停靠在站牌的屏東客運忽然打開車門,運將故作神秘一笑,遞來一紙《聯合報》剪報,是1997年3月27日〈多情書〉專欄投稿〈KTV點唱錄〉,他一時老派浪漫作祟,陶醉在老歌的氛圍,不曉得複印過幾次,卻還沒有泛黃。 細細讀著剪報投書,大概是致花心的山頂黑狗兄的一封情書。 「花心」的「山頂黑狗兄」:「三月裡的小雨」輕飄著,「太傻」的我,還是一如「往昔」地走在「悲情的城市」,在「街燈下」「十字路口」的那間「傷心酒店」,依舊飄來「美酒加咖啡」的「味道」,還有那首我「鍾愛一生」的「老情歌」。 運將大叔說,屏東客運來來回回開,有一天,投書人真的搭上車了,和剪報再次相遇。而我,則跟著〈老情歌〉旋律墜入時光漩渦……。 親像自己家 來潮州坐坐 漫無目的沿中山路走,不到10分鐘,就被赤炎炎的太陽勸服,左轉彎鑽進巷子騎樓,不小心闖入復古懷舊時代。 三角窗(sann-kak-thang)目鏡行,親像隔壁老厝邊,用「食飽未」、「有閒來坐坐」代替「歡迎光臨」,展示目鏡的玻璃櫃和傳統老式圓椅,沒有半點距離感,老闆就背對街口,自在坐在自家沙發椅,重播昨晚的電視節目。 羅德眼鏡行:屏東縣潮州鎮忠孝路1-1號 不遠處的布行,櫥窗前的模特假人全身貴氣繡花訂製服,動也不能動,連眼睛也不眨一下。整條街時間停格,像存在某個時空次元的黑洞奇異點,什麼地球自轉與它無關,有點捨不得打擾這份歲月靜好。 突然在亭仔腳停下腳步,眼巴巴渴望著「刀削冰」。老闆從冷凍庫拿出大冰塊,使著有點年紀了的菜刀,手起刀落,刷――刷――,晶瑩剔透的碎冰很快盛滿一碗。與其說是剉冰,不如說是貨真價實的「冰角」(ping-kak),淋上糖水,和仙草、愛玉、粿條、芋頭、紅豆。 阿嬤古早味冰果店:屏東縣潮州鎮忠孝路47號 坐在矮矮的木椅上,咔滋――咔滋――吃冰,後方是老舊櫥櫃。大概只有這麼熱的天氣,在阿嬤家,才能放肆把剉冰當成早餐。 路過潮州的江湖規矩:來一碗燒冷冰才算數 如果喜歡更入口即化的冰涼,直走右轉清水路,在潮州圓環的「燒冷冰」,或說「冷熱冰」,剉冰介在刀削冰和雪花冰之間,一樣是糖水,和蜜芋頭、紅豆、綠豆蒜,多了一顆大湯圓。 鐵湯匙在燒冷冰裡,挖呀、找呀,發誓非要找到那顆熱湯圓才肯善罷甘休。這是路過潮州圓環的老規矩。 只是,燒冷冰也有講究,道上江湖規矩:不要攪拌、由下舀起來吃、先吃湯圓。還有一條沒說出口的潛規則,聽說是以「芝麻湯圓」、「花生湯圓」,當作「潮州燒冷冰」角頭(kak-thâu)勢力的楚河漢界。 正老牌潮州冷熱冰:屏東縣潮州鎮新生路120號 阿倫燒冷冰:屏東縣潮州鎮新生路149號 愛人錯過 摸乳巷的浪漫 在燒冷冰融化前,心滿意足的離開圓環。從圓環某個路口岔出去,路標指著長興路,穿過摸乳巷即可到建基路老街,悠悠哉哉地走呀走。一輛勁戰摩托車忽然轉彎,在極窄的巷弄裡彎彎繞繞,知道該在哪裡往左稍微偏個幾毫釐,後座的女孩緊摟著他,兩個人笑著。 跟著摩托車進去探探,才發現巷子裡,藏有不一樣的風景。用手指輕輕撫摸紅磚砌牆,寬約1.2公尺,據說是由清末時期王姓望族及陳姓望族兩家的建築外牆構成,當時陳家的馬廄與巷子相連,陳姓家人都是騎馬經由巷子去巡田地,後來成為民眾的捷徑。 在蜿蜒巷子裡,格外適合〈愛人錯過〉的旋律,走過 路過 沒遇過/回頭 轉頭 還是錯/你我不曾感受過/相撞在街口 相撞在街口/你媽沒有告訴你/撞到人要說對不起/本來今天好好的/愛人就錯過。 走出來才知道,剛才撞見了摸乳巷的浪漫。 潮州摸乳巷:屏東縣潮州鎮建基路110號 小鎮上 有趣的老靈魂呀 繼續走,再拐了個彎,遇見一幢老日式平房,又融合巴洛克式復古,是屏東戲曲故事館。在這戲曲小鎮,現在檔期上演「蘇家班」的明興閣掌中戲特展,隔著木格窗,想偷窺掌中戲偶的靈魂,因為碰上旅行的美麗錯誤「本日公休」。 失望並沒持續太久,因為可以期待下個檔期的戲曲,也或許,下個路口還有另個有趣老靈魂在等著。 屏東戲曲故事館:屏東縣潮州鎮建基路58號 在潮州小鎮,一個街角轉彎,就是另一個時空蟲洞的穿越。從屏東戲曲故事館右轉建基路,沿途籐具、籐椅老店,讓人相信在這個鎮上,老靈魂是真實存在日常生活裡,偶然被老店櫃子上,一只可愛籐編玩偶深深吸引,下意識「想逛看看」走進店裡,門鈴叮咚――叮咚――響,卻始終沒人應門。 永昌藤具店:屏東縣潮州鎮建基路72號 原本自打沒趣嘆著「無緣啦」,結果瞥見透天店面深處,頭家娘無閒(bô-îng),在灶咖準備中晝飯,不禁笑了笑,好啦有緣再見! 反而在前方不遠處轉彎,一家老茶莊門前,偶遇「鎮鵝阿寶」在大街遛躂。 鎮上關於阿寶的傳言很多,據說,阿寶曾經有過個展〈不期鵝遇—Chill潮州〉,述說喜歡散散步、泡泡澡、躺躺草皮,大搖大擺走在潮州馬路上的生活觀。阿寶在鎮上待久了,也活像個潮州人的步調。 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屏東縣潮州鎮延平路22號 冰與火 清涼退火之後…再來碗牛雜湯 陪著「鎮鵝阿寶」四處悠哉閒晃,不知不覺走到了三山國王廟旁,又有一間老字號青草茶,「幾包?直接喝嗎?」用枸杞、鳳尾草、仙草慢慢熬煮,熬成不苦澀的青草茶,一包13元買個清涼退火。 林耀輝草茶:屏東縣潮州鎮西市路33-5號 但,午時的潮州又瀰漫熱滾滾的味道,九層塔融合藥膳牛肉湯香氣。在鎮上,潮州牛肉湯有本店、有路邊店、有老店,在每個在地潮州人心裡都有自己獨特的堅持:想吃全牛肉熱炒會去這一家,牛肉火鍋會訂那一家,如果只是想簡單來一碗「牛雜湯」,就去家門口那家吧! 很簡單的牛雜湯,滿滿的毛肚、牛肚、牛腸、牛肝,蘸上薑末醬料,再點一碗白飯,就是潮州人樸實無華的一餐。 牛肉福路邊店:屏東縣潮州鎮金陵街14號 潮州 下一站 回到潮州火車站,迎接旅人的旅蛙問著:親愛的旅人啊,在這多彩的陽光中,有看到那個純真童年的您嗎?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台鐵單程票進站,盯著火車時刻表。潮州之後,距離崁頂4.8公里,距離竹田4.1公里,下一站該去哪裡? 出處:屏東觀光 Meet Pingtung 2024夏 電子書: https://www-ws.pthg.gov.tw/Upload/2015pthg/meetpingtung/202406/mobile/index.html
- 屏東攜手醫院推「護理人力補助專案」人力缺口逾400人已招募近半 月收入平均提高13%以上
屏東榮總團隊在學生實習期間提供照顧與啟發 為強化護理量能、守護民眾就醫權益,屏東縣政府啟動「護理人力補助專案試辦計畫」,與縣內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攜手投入留才補助行列,對象包括應屆畢業生、返鄉及重返醫院職場者。計畫上路後成效顯著,原本護理人力缺口超過400人,目前已召募203人(含已執登及預計到職),達成率逾4成,招募行動持續進行中,目標鎖定500名護理人力,有助充實急重症與住 院照護人力。 此項計畫針對初次執登、返鄉或重返臨床工作的非公職護理人員,凡於縣內醫院輪值急性、慢性一般病房或特殊病房者,每月醫院調高本薪3,000元,縣府再加碼補助3,000元,最長可補助12個月,等同每月最高加薪6,000元,平均月薪提升逾13%。此外,各醫院也同步規劃調薪與優化現職護理人員福利,全面打造更友善、更穩定的護理職場,期盼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屏東、長期留任臨床,提升整體醫療照護品質。 偏鄉與原鄉地區的鄉親感受尤深,許多長輩回憶過去因為人力不足,小病得忍、急病得忍痛搭車轉診外縣市,延誤治療風險更高,如今有了穩定的護理團隊與醫療資源,不僅就醫等待時間明顯縮短,急重症病患也能第一時間在地處置,大幅降低外縣市轉診率,對生命安全多了一層保障,來自牡丹鄉的潘阿嬤感動地說:「以前救護車載到外縣市,路上就要超過2個鐘頭,就怕來不及送醫,現在縣內醫院護理師多了,很多狀況馬上處理,不用再顛簸到外地,真的安心很多!」 目前服務於恆春基督教醫院的護理師陳佳琦是高雄人,投入護理相關行業已近30年,原本在台北長照機構服務,今年5月恆基到職。她表示,從事護理工作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偏鄉更需要護理人員,看到縣府推出的政策覺得很好,除了院方提供住宿優惠,更能增加實質薪水很有感,她也分享,恆春半島是旅遊熱區,醫療挑戰不少,除了常見水域活動傷害外,毒蛇咬傷等特殊情況都需要即時判斷與處理,護理團隊的經驗與應變力成了守護鄉親與遊客的關鍵。 恆春基督教醫院護理師陳佳琦(中)表示,護理團隊的經驗與應變力成了守護鄉親與遊客的關鍵 現任恆春南門醫院加護病房護理長楊智慧,2000年起就在南門醫院服務,2018年因身體因素退休休養,今年6月再度回鍋,自詡「醫療專業打火隊」,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她說,在偏鄉加護病房除了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巡迴醫療同樣重要,幅員遼闊常常單趟車程就得花上半天,但團隊不畏辛勞,因為知道「快一步,就可能多救一條命」。 恆春南門醫院加護病房護理長楊智慧(左) 年僅20歲的黃詩雅、徐豊順,都是美和科大護理系專五生,雖然決定繼續攻讀二技,但因在屏東榮總實習期間深受團隊照顧與啟發,毅然投入第一線,並選擇外界認為最艱難的加護病房。徐豊順分享,曾在小兒科照護一名自閉症孩子,透過長時間陪伴讓對方打開心門,這份感動更堅定了他留在屏東服務的心。 年僅20歲的黃詩雅(右)、徐豊順,目前是美和科大護理系專五生 屏東榮總主任徐敏芬指出,院方積極導入智慧醫療、行動e化車等科技,減輕護理負荷、縮短行政作業,讓護理師專注於病人照護。近3年已有超過90家醫院前來參訪觀摩,也感謝縣府的政策,讓護理人員切實感受到被支持。 屏東榮總積極導入智慧醫療,縮短行政作業 醫院同步規劃調薪與優化現職護理人員福利,期盼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屏東 縣府衛生局補充,結合教育部展翅計畫,針對五專四、五年級學生,只要畢業後願意到恆春地區醫院服務,從專四開始每年給予12萬元生活津貼(補助2年),畢業後再服務2年,期間每年再補助10萬元。整體效益包括:保障民眾就醫權益、提升醫療照護品質、改善醫事人員工作條件、縮短急診及住院等候時間,更重要的是,讓偏鄉鄉親不再因距離與人力不足而承擔額外的健康風險。
- 青年挖掘枋寮風土記憶 地方見習增進家鄉認同感
見習生到港邊記錄手工漁網編織職人紀聰敏 枋寮鄉位處屏東平原與恆春半島的交界,坐擁山海資源,也是南屏東重要交通樞紐,為讓旅客路過枋寮停下腳步,地方創生團隊積極投入,從進駐枋寮彩虹藝鐵園區的空間,到挖掘在地魩鱙產業文化底蘊,透過屏東縣政府見習生計畫申請人力支援,帶著大專青年解鎖各式任務,認識地方特色,貼近家鄉土地。 縣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推出地方創生見習計畫,今年邁入第三年,由申請團隊自行招募暑期見習生,縣府給付見習薪資津貼,共核定23件計畫、錄取60位見習生,期望透過二個月的時間,落實「以青年培育青年」的支持系統。 地方創生團隊之一「來日枋常」,從去年開始紀錄逐漸式微的魩鱙漁業。三位見習生來到枋寮漁港採訪、拍攝,畫面的主角是擁有超過50年手工編織魚網經驗的職人紀聰敏,他自豪地展現大大小小、尺寸齊全的工具,示範各種補破網的方法,還特地找尋甘蔗花對比今昔漁具的差異,展現過去就地取材的智慧。 來日枋常團隊影像紀錄魩鱙文化產業 來日枋常負責人陳玫鈞(左二)帶著見習生紀錄。漁網職人紀聰敏(中)特地找尋甘蔗花比照今 見習生陳姿年表示,能為家鄉做事、保留珍貴的產業文化,除了與土地連結更深外,也希望讓走進枋寮的遊客更認識地方。這次的見習計畫改變她對人生目標的設定,到台北念書後發現最愛的還是故鄉,認為「留在家鄉可以成為一個選擇」。 俗稱魩仔魚的魩鱙漁業,枋寮漁民每次出海作業會使用兩艘網船、一艘探魚筏、一艘運搬筏,來日枋常負責人陳玫鈞表示,經訪談漁會得知,魩鱙漁業興盛時期有30多對網船,如今僅剩2對,她找來同樣是文創設計背景的見習生,從田調開始,訪談對象包含船長、漁網職人,以影像、教具設計、文創商品等形式轉譯文化,讓見習生將所學付諸實踐,從實做中了解設計與地方結合,被記錄的職人也在互動中獲得自信,從一開始害羞到大方分享,獲得的反饋令人動容。 青年投入地方除了資金、技術外,還需要有情感的支持陪伴。枋寮蓮霧農蘇意玲2019年創立大地小學堂,創造青年交流場域,今年進駐枋寮彩虹藝鐵園區(前身為枋寮藝術村),帶領見習生從零到有,打造結合屏東農產、輕食、策展、共學交流的多元空間,也於店休時間帶著見習生田調訪談,認識家鄉土地。 大地小學堂負責人蘇意玲(中)帶著見習生解鎖各式任務 大地小學堂負責人蘇意玲創造青年交流的場域 大地農屋進駐枋寮藝術村,打造農產結合輕食、策展等多元空間 蘇意玲表示,長期在地方蹲點發現,有些年輕人因為家人年邁等因素返鄉,但回到枋寮並沒有朋友,與家裡發生衝突時也沒有夥伴商量,於是,她串聯不同產業的夥伴異業結合「做好玩的事」,身教影響下,兒子19歲畢業後不急著升學,自主選擇留在果園工作,對此,她尊重兒子的決定:「如果阿祖時代,一樣的土地可以養那麼多孩子,為什麼現在我們沒有辦法在這裡生活?」但也坦言,見習生利用暑假返鄉,畢業後會不會回來無法保證,不過相信孩子們會記得土地帶來的能量。 勞青處表示,縣府積極推動青年人才回流與在地青年學子留鄉扎根,為協助青年銜接未來職場,推出公部門暑期工讀、地方創生見習、「屏青實習超有薪」114年職場實習等計畫,同時鼓勵年輕人創業,近三年數據顯示,屏東整體失業率從2022年3.7%降至2024年的3.4%、大專以上學歷失業率從5.6%降至4.5%,顯示多項青年培力政策已有逐步成效。
- 2025世大運及溜冰亞錦賽屏東選手大放異采 周春米接見頒發獎金慶賀
周春米縣長和選手們開心自拍 2025世界大學運動會及2025亞洲滑輪溜冰錦標賽陸續於7月圓滿落幕,屏東隊表現優異。縣長周春米8月26日接見選手並頒發近50萬元體育獎勵金勉勵運動員,肯定他們在國際舞台上努力奮戰、為國爭光的精神,也鼓勵大家持續精進,繼續在國際賽事中為屏東爭光。 2025年第20屆亞洲盃滑輪溜冰錦標賽集結亞洲多國滑輪溜冰菁英齊聚一堂,來自屏東的蔡佳妤、陳瑞斌、劉懿萱、李孟竹、林欣妤、郭立陽、林星澔、蔡承軒等8位優秀選手,技壓群雄,共斬獲11金8銀2銅, 充分表現台灣選手在國際賽場的競爭力,也讓全世界再次見證屏東在滑輪溜冰領域的強勁實力。 縣長周春米見到選手們帶著佳績回到屏東與她分享,感到非常開心,她說,成為運動選手的過程十分辛苦,不僅需要努力練習,也要具備天分,再加上教練及場域相關資源的支持,才能在高壓競賽中 脫穎而出 ,步步都不能馬虎,此次屏東孩子站上世界舞台,為台灣拿下獎牌,讓人相當感動 「 唯有將體育館舍完善建置,不論是推廣鄉親運動,或是培養優秀選手,才能奠定更好的基礎」 周縣長指出,位於潮州的滑輪溜冰場是國際標準場域,選手們平時在此訓練,已相當熟悉,因此在國際賽事上能夠沉穩發揮拿下佳績,此外,羽球館舍、國際棒球場、棒球春訓基地及網球中心等相關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縣府團隊將持續努力,成為選手最堅實的後盾。 屏東滑輪溜冰隊長林星澔表示,此次能奪得佳績的關鍵,在於潮州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場地可以練習,他謝謝周縣長興建這座專業館舍,讓團隊們能在賽場上發揮更加順利。 2025世界大學運動會,擁有「羽球小可愛」的王珮伃屢次打破僵局,頻頻為台灣隊突破戰績,本屆世大運羽球比賽高手雲集,台灣隊連續五場比賽過關斬將,一路挺進決賽,首戰對地主德國即在關鍵第4點女單以2比0搶下勝績,幫助台灣隊往決賽挺進,最終獲得第2名佳績。競技體操林宜蓁則與隊友合力挑戰四個項目,獲得女子團體賽第6名。 奪下世界大學運動會羽球銀牌王珮伃表示,這是無比珍貴的榮耀,謝謝教練、團隊與家人的支持,才能在運動場上不斷突破自我,未來會持續往國際賽發展,爭取更多好成績。 縣府體育發展中心表示,此次頒發近50萬元體育獎勵金勉勵選手,分別為世大運2位獲獎選手獎金12萬元及溜冰亞錦賽7位獲獎選手獎金37萬4,000元,縣府近年努力推動各項體育政策,積極整建各項場館及設施,提供頂尖訓練環境, 期待所有選手持續在競賽場上拚搏,為國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