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森林裡的咖啡冠軍



COFFEE MASTER

卓榮華╳卓志昌╳卓永昌


咖啡,可以是便利超商用銅板價取得的日常,

也能是杯測師口中的大學問,

從種植、加工、烘焙、沖泡技術,門派林立,

各個言之成理,最近,

眾人目光焦點放在一款以自然農法種植的藝伎,

近年來三連霸屏東精品咖啡豆評鑑冠軍,

更獲得台灣菁英咖啡邀請賽冠軍,

想要打開這本大書,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搗咖啡的出生地,

深入生長在海拔1,200公尺的卓家咖啡園,

答案就在深山中。


 


盛暑,高底盤四輪傳動車在山頭僅容一台車通行的產業道路轉來繞去,車上的重心始終沒穩過,連少會暈車的攝影師全程緊捉扶手,強忍翻騰胃液,就在手中相機快hold不住的當下,車子戛然止停在舊瑪家的部落山頭。



微微細雨中下車,拄著雨傘當手杖,煙雨濛濛的山景在眼前展開,高過二層樓的筆筒樹、拔地而起的針葉林,在這處深邃的森林之中,雲在流動,蝶在採蜜、蚱蜢跳躍,定了神才看清楚,這就是冠軍咖啡的家。


斜坡上的咖啡樹結滿剛沐浴過的綠果,果實飽滿、色澤明亮,若以貌取果,這般素顏就已十足迷人。


其實,咖啡與部落的淵源已久,早在日治時期,日方已在臺灣先後推動甘蔗、茶葉等經濟作物,但咖啡剛進入推廣階段,日軍即撤退離開臺灣,乏人管理的咖啡就此野放山林,未能發展成為具規模的經濟作物,但近年咖啡產業的崛起,讓部落開始回頭找尋被遺忘近百年的咖啡,卓家正是其中之一。




78歲的父親卓榮華從警界退休,孩子們也都在公部門服務,但心中一直牽掛著祖先傳承的土地,只要不上班、不上課的時間,就回到山裡栽種桃樹、李樹、茶樹、造林,直到最近20年,重心轉往日益興盛的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

 

這一天,趁著暑假,穿著雨鞋,腰上配著工作刀的卓榮華帶著老大卓志昌、老四卓永昌走入咖啡林,俐落步行在濕軟的黑色腐植土壤上,父子三人此趟任務是補植咖啡苗,看似不起眼的小苗可是當今的搶手貨,採收下來的咖啡,擁有純正的冠軍血統,2024年的咖啡生豆拍賣價格是1公斤3萬元,沖泡的單杯也能賣到350元,只要能夠好好拉拔這些樹苗長大,搖身就能成為一棵棵部落經濟的搖錢樹。



卓永昌分析,產區是咖啡風味的關鍵之一,生產地的土壤成分、海拔高度、日照時間、降雨多寡……都會影響到咖啡豆的品質和風味,而卓家家族合計2.5公頃的多塊土地,正好分散在海拔700到1250公尺之間,位置面朝東及東北的方向,夏季雨水充足,冬季霧水重,非常適合咖啡生長。


回顧臺灣咖啡的生長環境,卓永昌認為海拔越高越好,但遇到結霜則有凍傷歉收的問題,卓家的咖啡在1200公尺的高度,很適合生長,因此選對區位和品種就能有高品質的咖啡。在適地適種的大原則下,先是以日治時期留下的阿拉比卡種的鐵畢卡為起點,一步步把重心轉向黃波旁,如今則全力投入高單價的藝伎品種。


咖啡園雖分屬不同的兄弟所有,二代人卻以家族之力,共同打下一片天。在責任分工上,退而不休的父親負責田間管理,卓爸笑著說,每週都得上山除草,每年12月到4月進入黃波旁、藝伎產期,就得與山裡的果子狸或五色鳥鬥智,「猴子常在旁監督我採果,山羌則發出抗議聲」,與野生動物們搶果要分毫不退,才得以守住一年的收成。



至於兄弟們從研發、生產、銷售、品牌,各司其職,這四年奪冠的咖啡園是屏東瑪家「望香」與「嵐雲綠海」,高雄茂林的「一山沐」是當地知名的咖啡屋,一家人From Seed to Cup,自產地到銷售採取了一條龍模式。


其中,「嵐雲綠海」最早闖出名號,利用暑假在嵐雲綠海咖啡吧檯煮咖啡的老大卓志昌,窮究咖啡的前世、今生與來世,不論無水發酵、肯亞式水洗、半水洗、蜜處理、日曬法……均已細細琢磨一番,又曾多次擔任咖啡賽的感官杯測評審,更能掌握咖啡豆特質,一出手就是一杯具有個性的咖啡。




一手拿起咖啡杯,湊近鼻嘴間,他認為自家咖啡的性格是口感乾淨明亮、香度強、厚度重、尾韻足。熱飲時,初入口香氣濃稠,中段味道有著花蜜的幽香,尾韻則是帶著淡淡煙燻味;冷飲時,整體香氣十足,前調是果香,滋味圓潤。


比研究員更研究員的卓永昌,每接觸一項產業,非得弄個通透,否則不肯罷休。先是走在原生種台灣山茶,如今專注在藝伎咖啡,最大堅持是與自然共生,不施肥、不噴藥、靠雨水滋潤,甚至抱持著非必要不修剪的原則,讓植物回到最好狀態生長,藝伎從種子發芽、換苗盆、定植,整整花了7年才有穩定收成,產量雖僅為其他品種的三分之一,但高產值足以彌補產量的不足。


身為「望香咖啡」的主理人,卓永昌這兩年憑藉著冠軍頭銜,得以嶄露理念,身為咖啡路上的先行者,卓永昌急不了也不想急,他維持一貫步調,連年得獎像是為他的夢想裝上了翅膀,讓他擁有更多力量,可以號召更多族人投入栽種,共同發展區域品牌,要當部落的咖啡後盾,盼有朝一日能讓瑪家鄉成為藝伎咖啡之鄉。



除了當紅的咖啡,卓家老么轉入新竄起的可可產業,這名斜槓的巧克力職人,拿下法國AVPA巧克力 80%黑巧克力特別獎,卓家父子五人攜手在農業界走出新路,如今已是部落的一頁傳奇。


 

FROM TREE TO BAR


屏東咖啡種植規模237.84公頃,是全台數一數二的咖啡產業種植地區,亦是原民部落的重要產業發展項目,屏東縣政府近年大力推廣屏東咖啡品牌,現已是屏東知名伴手禮之一。


其實早在日治時代部落就已開始栽種咖啡,荒廢多年後,約在1990年代有一波咖啡熱潮,屏東山區的微氣候,讓咖啡的飽和度、甜度與複雜度潛力十足,於是從三地門德文到泰武、春日、瑪家、霧台甚至在獅子鄉等山區部落先後有族人嘗試種植咖啡,從種苗、育苗做起,投入田間管理,並學習採收與後製法,讓屏東咖啡的質與量不斷提升。


屏東縣政府當起部落的後盾,設置屏東咖啡園區、採購咖啡處理設備、開辦咖啡專業課程、舉行咖啡評鑑比賽,今年「2024屏東咖啡節」系列活動,共舉辦屏東精品咖啡豆評鑑、屏東精品咖啡豆媒合會、屏東咖啡全國手沖賽及咖啡文創市集等活動,要讓屏東的咖啡品牌更上一層樓。 


今年屏東咖啡節主審陳俞嘉說,這次咖啡評鑑比賽得獎的12支(特等1、頭等2、優等3、優質6),其中有5支是藝伎品種,前5名藝伎咖啡有很棒的花香,在評審團眼中是很棒的咖啡。


在縣長周春米眼中,屏東咖啡是標準的「From Tree To Bar」,自產地到餐桌是擁有碳足跡最少的咖啡,風味足以比擬國外咖啡等級,期盼藉由咖啡節活動,讓屏東咖啡品牌能更加深入人心。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4/8月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