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相沿數百年,王船從早年竹架紙糊到近年耗資千餘萬木造,全在烈焰中驅疫除煞化為裊裊香煙,燃金送王遊天河。為了具現王船文化,屏東縣政府打造典藏王船。甲辰正科千萬信眾蜂擁迎王時,師傅們一棒接一棒,建造工程也抵收尾階段。他們平均逾70歲迎來人生高光,每個人都覺得「做了十幾科能留下這一隻,有夠光彩」!
典藏王船建造工程今年4月13日在王船文化館開斧啟動。盧宣勳印象很深刻,整備工作很早就展開,因為4月3日花蓮大地震那天,上午7點多,芮氏規模7.2強震連續觸發國家級警報,「那時正好跟師傅要搭電梯上樓,逐家攏掣一趒」。
他原在東隆宮文宣組工作,此次被調來當小工,自稱「看師傅做了很多科,但其實很難,從大木作、細木作到木雕,沒一樣會。那不是在旁邊看就能學會的功夫,最多只能幫手」。他做最多的是幫忙清理環境,最大貢獻是年紀稍輕,拉低了平均年齡值。
第一階段進場的木作師傅,最年長的謝春長已74歲。因專精木造王船技藝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的蔡文化,小他一歲。其他造船師傅潘鳳得、陳明益全七字頭以上。與木作師傅分頭趕工,在老家製作船帆的蔡財安,因家傳製帆技藝也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有20多年製帆經驗,也快奔七。
最後階段進場的彩繪師傅蘇天福也74歲,他師承第一代本土畫師潘麗水,號稱潘派唯一仍在執繪者。不少廟宇指名要他彩繪,典藏王船更是少不了。但他在凱米颱風侵台時不慎摔傷,家人後輩都擔心,最後還是硬挺上場。
工匠個個造船出身
人人想為王爺造船
「我們這一代都造船出身,」潘鳳得回憶,「那是東港漁業的黃金年代,查埔囝、頇顢讀冊的,毋是掠魚就是造船。」他們平時都在造船廠打拚,三年一科迎王平安祭典前就到東隆宮王船組報到,極盛時有快兩百名義工,個個都想為王爺造船,每人只能輪流排三天工。
但甲辰正科王船組義工已不到百人了,象徵木造船黃金年代早落幕,取而代之的是玻璃纖維與合金。這也是典藏王船起造的主因,因為值得珍藏的不僅是相沿數百年的王爺信仰,更是維繫信仰的傳統工藝。
陳明益說,像王船的現吋圖,是謝春長已過世的哥哥謝春成留下的。他是少數仍會繪製的師傅,生前也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東港每一科年的王船幾乎都以其繪製的三視圖為底,依其標示的尺寸打版,做出一塊塊現吋板後,再以現吋版裁切實木組建。
典藏王船也不例外,建造期間到文化館,看師傅在漫天粉塵木屑中各據一方,有的敲打有的研磨。文化館仍在趕工中,不像東隆宮王船廠通風且明亮,師傅們穿著藍色制服,才半天就全汗濕黏在身上。陳明益笑說,「歲頭有矣袂當騙人!」室內工作不比王船廠明亮,得戴老花眼鏡。聽他說也才發現,所有人眼鏡都積層薄粉。
這艘典藏王船的長度42尺6、寬度12尺3尺,比甲辰正科王船略小。連續去了工地好幾次,一開始看到兩端微翹略有曲度的龍骨,之後再去看到其上垂直安裝勒骨,接下來一一組裝船外版終於看到船型。每次去都看到師傅手持檜木,或裁或磨,入眼全是原木色,只是大小不一,但最後掀起蓋板,隔艙做好了,五王厝、大公厝……全都做好了。
造船一輩子 工藝刻腦海
問師傅船怎麼變出來的,有沒有所謂SOP(標準作業程序),師傅們眾目相覷,一片靜默後又是敲打釘槌聲。因木造船沒落轉行承做廟宇的潘鳳得說,「這實在不知從何說起。」他國小畢業開始造船,其他師傅也差不多,「大家造船一輩子,已經不用別人叫,看到人家做什麼就知道接下來要幹嘛,一步一步各自做工就把船造好了」。
「著啦!」蔡文化附和說,「三年一科造一擺船,現在學三年後袂記得。」這些工藝藏在他們腦子裡,蔡文化印象最深的卻是,年輕時天天從琉球搭船來東港造船,那年代連「公船」都沒有……所謂的技術就如此跨海一天天學來。
「看無造船,芼你來看較有趣味耶。」潘鳳得帶頭打開上鎖房間,展示一地像袖珍屋的細木作,從羊豬犬雞舍到馬廄,到手掌大小的禽畜,連廚房、廁所都一應俱全,全是船上的生活用品。原也參與建造,後來因年紀大身體不適被勸退的許龍振,只好在自家工廠做了小石磨的推柄,如紙蜻蜓大小,卻以上等烏心石製作,並以車床打磨出龍目。
「這隻的龍目『偏心』(按:指眼珠偏離眼球中心點)三公分。」他說,「王爺公足靈聖!」今年初在碼頭做工,整個人倒栽蔥落海,也是王爺顯聖才獲救,「落尾無法度造船足遺憾」。
金碧輝煌 絕不落氣
其他師傅的心情也一樣,潘鳳得說,典藏王船是他們今年建造的第四艘王船,大家不用監督,每天開工收工到溫府千歲爺座前執香祝願就是打卡,「每一人的思想攏相仝,做了十幾科能留下這一隻,有夠光彩,絕對袂當落氣」。
八月中木作工程告一段落,李慶成、伍進生等彩繪師傅接手,他們參與過好幾科王船彩繪,李慶成因是七角頭之一埔角仔的幹部,裡裡外外兩頭忙。他們強調,典藏王船所有漆工都比照甲辰正科王船,「因為要永久典藏,層級只能高不能低」。
為了防止木材吐油,光防吐油就刷了好幾層,之後再「披麻捉灰」──先在木料外層貼覆麻布紗布,再均勻塗上灰泥,以使表面光滑並防止龜裂,接著再上白底、畫底圖……最難的是,所有工都沒辦法趕,得靠時間一層層風乾再堆疊。
李慶成說,「蘇老師的圖無仝款,毋是柴頭尪仔,足活顯。」最後還會安金,他估算,典藏王船至少要兩萬片金箔。他們進場那天一台兩金價已快破萬,比去年同期漲逾三成,「那種金碧輝煌,到時你來看著知」!
出處:2024屏東本事 秋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