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以空白搜尋找到 1186 個結果
- 從生活中感受美學!屏東潮好玩幸福村「潮怪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
八隻可愛又充滿個性的「潮怪」現身屏東潮州!為讓孩子們從生活中感受美學,屏東縣政府11月2日於潮好玩幸福村舉辦「潮怪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活動,縣長周春米與藝術家徐至宏共同揭開潮怪世界的序幕。周縣長表示,期盼透過溫暖且充滿想像力的藝術特展,讓孩童在日常生活中與藝術零距離。 開幕活動中,小米姐姐與創作者徐至宏化身探險隊長,帶領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展開尋找潮怪大冒險,當巨鱗獸、龜仔獸、長頸獸、蠑蠑獸、蛋上小鱗獸,以及三隻調皮的小鱗獸一一現身時,孩子們驚呼連連、興奮地將牠們團團包圍,現場笑聲不斷,氣氛熱鬧又溫馨。 縣長周春米(左)與藝術家徐至宏(右) 縣長周春米表示,謝謝藝術家徐至宏打造兼具生態環保意識的八隻怪獸,與孩子們分享創意與樂趣,她說,潮好玩幸福村自111年打造至今已突破百萬人次到訪,園區內除了設有共融公園遊戲場、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常設展外,後續將持續建置托嬰中心與日照中心,讓屏中地區成為幸褔社區園地,打造全年齡、平日與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創作者徐至宏表示,在創作過程中,想像恐龍若因氣候變遷而存活至今,經過長時間的演化,身形與習性 已經不是原本的樣貌 ,因此誕生 怪獸系列的小角色來陪伴大家,希望讓孩子不只是看展,更能感受藝術走入生活的溫度。 縣府社會處表示,本次特展共有八隻造型、個性且大小不一的潮怪,有三隻充滿活力愛跑跳愛爬樹小鱗獸、在潮好玩草皮發現一顆巨大蛋的小鱗獸、幽默冷靜的巨鱗獸、認真細心的龜仔獸、膽小易緊張的蠑蠑獸,以及高達2公尺愛仰望天空有遠見的高個兒長頸獸, 展場周邊同時設置紙箱城堡及紙箱恐龍等自由遊戲空間,讓大小朋友參觀潮怪後,還能繼續在紙箱城堡裡與恐龍開心捉迷藏。 社會處說,「潮怪的異想世界」特展期間,凡於展區拍照打卡,與潮怪們一同留下最幸福的紀念,即可兌換限定版潮怪明信片,數量有限請儘速前來以免向隅,另外潮州中心也會持續推出假日市集、自由遊戲、館室方案及劇團表演等活動,更多精彩資訊都在屏東縣政府社會處及潮好玩幸福村臉書。
- 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登場 紙風車華麗開演掀熱潮
屏東縣政府攜手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舉辦「2025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11月1日於林邊火車站登場,由縣長周春米主持開幕,宣布活動正式啟動。廣受親子喜愛的紙風車劇團壓軸演出,為活動掀起熱潮,笑聲、掌聲不絕於耳。 包括台鐵公司總經理馮輝昇、立委徐富癸、林邊鄉長鄭慶堂、南州鄉長劉美吟、崁頂鄉長廖國富、東港鎮長黃禎祥等位貴賓皆出席開幕式。儀式由「屏東戰隊」帶來熱力四射的街舞秀揭開序幕,接續由「阿緱囝仔人聲樂團」與「嵐天樂集」輪番演出,以人聲與器樂交織的節奏展現屏東音樂能量。重頭戲則由紙風車劇團帶來《巫頂看世界》,以熱鬧的歌舞、寓教於樂的故事,帶領孩子探索世界、開啟想像。 縣長周春米表示,南部地區的高雄、台南漸漸鐵路地下化,屏東則是高架化,在各火車站仍保留許多美麗的風景與歷史記憶。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從潮州、南州,今年第三屆移師到林邊,並主打親子主題,從11月1日起至12月13日,為期一個半月的活動結合藍皮列車、鐵道走讀、講座及藝術巡演等豐富內容,串聯沿線鄉鎮風光與人文特色,明年還要持續往南到佳冬等鄉鎮,邀請大家循著鐵道體驗屏東的文化與故事。 今日同步啟程的「噹噹一族彩繪列車」,讓搭乘旅客感受列車的可愛氛圍,除開幕兩天每日5班次往返屏東與林邊站外,將持續行駛至明年2月,馳騁各地展現屏東鐵道文化風采。此外,南迴鐵道沿線小站共設有11座「噹噹一族藝術裝置」,邀請大家一起搭車尋找,留下獨一無二的鐵道旅行回憶。 一連兩天的開幕活動還有五十多家在地品牌、美食與文創攤位的「鐵道派對市集」,限量販售「噹噹一族創意親子鐵道便當」,更吸引民眾爭相排隊品嚐。 11月2日活動由 SURE 人聲樂團、踢踏電台及 DJ 親子派對等團隊接力演出,為現場注入節奏與活力。壓軸節目《藍寶 Let’s Go 》以街舞、音樂與戲劇融合的跨界創作,打造適合親子共賞的鐵道主題兒童劇,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加入噹噹一族的鐵道冒險故事。更多活動詳情,請關注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官方臉書或活動官網: https://www.realrail.com.tw/ 。
- 屏東南島文化節縣民公園盛大登場 千人圍舞、藝術展演打造原民文化盛會
「屏東南島文化節」壓軸活動,11月1日在屏東縣民公園隆重登場,今年以「湧動的靜流 Silent Currents, Rising Tides」為主題,48個部落青年領袖邀請縣長周春米、原民會主委曾智勇、立委伍麗華等人共舞,延續屏東收穫祭精神的千人圍舞,場面壯觀,還有藝術展演、工藝市集、生活體驗與名人講座等,打造屏東年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會。 縣長周春米表示,自106年起舉辦「收穫那麼多」慶典活動,將累積8年的能量,以 嶄新樣貌 「屏東南島文化節」呈現,連結部落力量舉辦一系列的文化與藝術活動,讓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等族群的青年有更大的舞台展現才華,也以開放的步伐,邀請南區原資中心大專院校師生、吐瓦魯在台學生、新住民朋友共享這場文化盛宴。 透過傳統儀式祈求活動圓滿順利 延續屏東收穫祭精神的千人圍舞 周縣長一一為部落青年戴項鍊 部落青年熱情與周縣長打招呼 周縣長表示,屏東南島文化節不僅是地方的文化慶典,更是世界對話的舞台,緊接著原民會將於12月10日在來義鄉第一屆世界原住民運動會,邀集多個南島語系國家參與,希望屏東珍貴的原鄉文化被全世界看到,展現「越部落、越國際」的精神。 屏東南島文化節邀請吐瓦魯在台學生、新住民朋友共襄盛舉 縣府原住民處表示,除了有千人圍舞,今年設置了部落聚場,來自屏東九鄉的青年、地方族人在此交流聚會與分享,讓觀眾看見屏東地方的多樣文化共融。還推出了「cemedas日出」為核心的主題策展,結合青年會團聚的影像,展現世代傳承的力量。 現場更設置近80攤的南島豐收市集,有在地手工藝品、文創小物、特色飲食、部落料理與地方品牌,響應永續環保精神,不提供一次性提袋,設有環保餐具租借。此外,還有適合親子共作的文化手作體驗,讓人享受悠閒的一日屏東南島生活。 夜幕降臨,屏東南島文化節進入「火邊坐下晚會」,邀請屏東大學古源穗文化藝術團、吐瓦魯在台國際學生、安克隆樂團、羽擊舞藝術,以及來自花蓮太魯閣族兒路藝術工寮,與原住民知名樂團圖騰樂團及漂流出口等歌手與藝文團隊接續演出,為活動掀起另一波高潮。
- 南國漫讀節講座 沈春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閃閃發亮的位置
「變時代」來臨,變動帶來不確定,但也給我們一個重新定義人生的機會。資深新聞主播沈春華,11月1日下午現身屏東總圖「南國漫讀節」講座,以「在歲月裡淘金:沈春華的生命書寫與開創人生」為題,與讀者分享她從鏡頭前走入生活現場的觀察與轉變,全場座無虛席。 沈春華長年活躍於新聞界,是臺灣女性媒體人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多年主持與報導經驗,讓她見證社會變遷與世代思潮的起伏。離開主播臺後,她持續投入節目主持與公共事務,並以溫暖、誠懇的語氣與聽眾對話,分享自己在職涯轉折中的心境,以及如何在變動的時代中,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節奏。 南國漫讀節11月講座邀請沈春華以她的新作《在歲月裡淘金,一閃一閃亮晶晶》為引,透過真實經歷與生活故事,談成長、談選擇,也談學習放下與前行的勇氣。她認為:「我們都在歲月裡淘金,不論成就或失落,重要的是找到那個讓自己發光的時刻。」 她提到,「第三人生」不是從頭開始而是重新看見自己,開創新的可能性,把轉折當作人生再出發的契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閃閃發亮的位置!透過她侃侃而談人生哲學,引領觀眾從新聞現場的冷靜思辨,轉向面對自我與生命的柔軟理解。 沈春華與縣長周春米同為高雄女中校友,周縣長特別到場致意,感謝學姐沈春華甫自義大利返台,仍馬不停蹄南下屏東演講,為南國漫讀節增添光采。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今年南國漫讀節從8月底起跑至今,已在全縣展開超過三十場活動,涵蓋講座、走讀、工作坊、藍皮列車等多元形式,吸引廣大讀者參與。更多活動內容,歡迎上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及屏東總圖臉書查詢。
- 屏東十大伴手禮進軍日本「熊本台灣祭」 優質品牌展現南國物產實力
屏東縣政府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率領屏東十大伴手禮獲選店家,前往日本熊本市參加「KUMAMOTO台灣祭2025」,以屏東在地特色與生活美學展現南國物產實力,推廣優質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參展品牌包括「味一食品」、「豆油伯」、「檸檬大叔」、「大花農場」、「沐穀曲」及「長安製麵」等知名店家,將共同展現屏東產業創新能量。 屏東縣政府表示,此次特別安排十大伴手禮店家前進熊本,以地方品牌為主軸,引發現場民眾好奇、買氣熱烈。「味一食品」以新鮮魚鬆及魚類加工品結合傳統與創新,鹹香風味令人回味無窮;「豆油伯」堅持天然釀造、無添加,保留古法風味;「檸檬大叔」以100%天然檸檬原汁展現屏東檸檬的熱帶果香;「大花農場」以有機玫瑰開發茶飲、果醬及保養品,吸引眾多女性消費者選購;「沐穀曲」以金鑽鳳梨為基底製作手工鳳梨酥,帶來甜蜜且爽口的美味;「長安製麵」則以百年手工製麵技術打造多樣化乾拌麵產品,深獲市場好評。 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表示,「KUMAMOTO台灣祭」自2023年起於日本熊本市花畑廣場舉辦,為九州地區規模最大的台灣主題活動,也是日本民眾體驗台灣文化、美食及市集魅力的重要年度盛會。活動自首屆舉辦以來人氣不斷攀升,去年吸引超過10萬人次共襄盛舉,今年活動規模再度擴大1.5倍,集結近60個攤位,內容涵蓋台灣特色小吃、文創藝品、舞蹈表演、燈籠展示及夜市重現等,並結合萬聖節主題變裝遊行,預計吸引超過15萬人參與,成為熊本秋季最受矚目的城市活動之一。 傳播處說明,熊本市與屏東皆為農業重鎮,雙方在農產加工與食品研發領域具備深厚基礎,此次參與「KUMAMOTO台灣祭2025」,不僅是推廣屏東優質產品的國際行銷行動,更是深化台日友誼,促進雙方文化與產業交流的重要契機。未來,縣府也將持續透過國際展會、品牌輔導及跨境媒合等多元管道,協助在地品牌拓展海外市場,讓屏東好物走向世界,讓更多國際友人體驗台灣最南端的熱情與創意。
- 歷史建築背後隱蔽的總和
一直以為修復歷史建築像特效化妝,不過擦脂抹粉。但那天去了里港郵便局工地,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工地裡堆了木作樣本,「追掛丈栓継」到「金輪継」……榫接方式不同,用途各異。生石灰在養灰池裡攪合半年,得加麻絨才能塗牆抹壁。因連日豪雨影響工進,現場已夠忙亂,老土水師傅夫妻檔還為了開水龍頭,扯開噪門一陣叫罵……「翁某定定咧冤啦,正常。」工地主任高嵥鈞淡定說,這些終會過去,養灰池會拆,老師傅會退場,「等技法、用料及老師傅等等看不見的總和填塞進去,就是我們見到的歷史建築」。 里港郵便局在里港鄉最熱鬧的中山路上,是屏東縣內僅存的日治時期郵便局,昭和13(西元1938)年竣工啟用至今,已有87年歷史。里港拓墾早,其實明治30(西元1897)年即有「阿里港郵便收取所」,其位置約在現今里港鄉公所、阿里港公園附近,後來因郵便業務需求才另建新局。 近世紀前里港庄 唯存記憶與郵便 當年的中山路上,有公學校及神社,也有公共浴場及公共廁所。郵便局負責郵政、儲金、匯兌業務,甚至兼掌電信電話業務。但里港庄遺跡難尋,如今僅剩郵便局。其建築分為辦公廳舍與附屬宿舍兩部分,日式傳統建築外觀隱約展現現代主義風格。屏東縣政府2015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去年展開修復。緊鄰郵便局的陳姓機車行老闆說,「45年前來里港當學徒就知道這裡,但在隔壁開機車行以來,沒看它開過,只記得剛搬來時宿舍有人住,後來空了」。 「我們進場時荒煙蔓草,看來像廢墟。因為很久沒人住,漏水、垃圾很多。」高嵥鈞做建築20多年,10多年前開始修復古蹟、歷史建築。之前修復過勝利星村、恆春古城……在他眼中,里港郵便局不是最慘的,「之前有些案子,接手時發現貓狗等動物遺骸,我朋友甚至在其他案場清理過人骨」。 復歸之難唯在今世重拾過去 歷史建築修復難在復歸。「像里港郵便局,最完美的狀態是找到結點少甚至無結點的上等檜木、杉木,但臺灣、日本現在都禁伐,上哪找?」他放眼整個工地,除了上等木料,幾乎所有建料都有難度。像屋頂鋪的日本黑燻瓦,因為以黑色陶土燒製,整塊敲破,內裡也是黑色,雖然跟臺灣窯燒的文化瓦差不多,但就是不一樣,即使日本也僅剩兩間廠商生產。不過這瓦片尚可進口,日本傳統建築用來裝飾屋脊的鬼瓦更難找了,「郵便所兩棟建築共需19塊,修復後有8塊堪用,還缺11塊,怎麼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雲紋鬼瓦」。 修復團隊最後拆下郵便局所有黑燻瓦,以挑選西瓜的方式輕敲撿選,把硬度尚可的舊瓦片全撿出來,集中鋪設在宿舍棟的前面及側面。近一世紀日曬雨淋,堪用的瓦片僅夠鋪好四分之一屋頂,不足部分只能進口。當年瓦片下以檜木片層疊防水,如今則改鋪防水毯。至於裝飾鬼瓦,雖可以開模燒製,但以往經驗,複刻一片要價十餘萬元,礙於經費限制,最後只能尋求圖紋近似。 右為日治時期舊瓦,因不堪使用只能進口新瓦 右為原始鬼瓦,因複製所費不貲,只能尋求近似替代品 因為那是鋼筋混凝土稀缺的年代,修復團隊一進場還先蓋了長寬逾兩公尺,約半人高的養灰池。接著養灰,生石灰篩過加水引發劇烈化學反應,白煙滾滾,溫度飆升逾攝氏百度。除了派人充當「人肉預拌混凝土機」至少攪合兩個月,之後還得抽取麻繩,把一絲絲麻絨混入拌勻才能當水泥用。 開工前先搭建養灰池,師傅需不定期攪拌 舊時料件備齊僅起步 修復當得老師傅 「料件備齊只算跨出一步。」高嵥鈞說,公司後來從美國阿拉斯加進口木料。接著檢視全棟建築木料,從屋架、天花板到立柱,嚴重毀損待抽換者綁上紅布條,仍堪修復者繫上黃布條。下一步得找師傅榫接,按日本傳統「鎌継」工法,「追掛丈栓継」、「金輪継」到「蛇頭榫」,視用途是橫梁或立柱,各有不同榫接法,「有些榫接手法較費工,一個老師傅一天也打不好一個榫。」此時除了等待,別無他法,急也沒用。 日本傳統鎌継工法 接榫方式採南瓜榫 時間是歷史建築的靈魂。 因為時間本來就是歷史建築的靈魂。「像傳統日本建築最常見的編竹夾泥牆,就靠時間堆出來。」一堵牆得先用竹片編織打底,再以編成扇形的麻繩綁紮。接著抹上黏土、稻草、稻穀攪拌而成的土漿,過程中,麻編扇子一半被覆蓋一半露出。待凝固,再以石灰攪合砂子塗上當中土層,一併覆蓋麻繩剩餘部分,以分層固著方式提升握裹力……他一層一層說明工序,其繁瑣令人聽了頭皮發麻,但至此還沒到最後一層。 「最後還得塗上一層黏土粉光。」高嵥鈞說,這層也不可大意。他曾聽過有人濫挖黏土,因土中有草籽,塗上後發芽長草,整堵牆打掉重做。不過歷史建築讓人無法一眼看透的深度也在此,「如果沒發芽長草,牆體裡一層層、從編竹到綁紮等等手藝,也全部埋在內裡看不到」。 傳統建築常見的編竹夾泥牆 他們在魚雁未返的年代把郵便局蓋回來 從去年5月進場至今,里港郵便局一步步被修復回來。牆面下方以洗石子工法施做的收邊裝飾略有毀損,現已復原。辦公廳舍的窗戶上緣,開了半月形的通氣窗,是建築特色之一。當年全以洗石子工法修飾,如今全復舊如舊。廳舍裡的木作櫃檯、銅製格柵,以及挑高地板下可通風的鐵製格柵亦已修復。 70歲的老土水師傅林合成,天天從枋寮通勤到里港做工。里港郵便局啟用時,他根本不知道家鄉以北50公里外,有個地方叫里港庄。一年多來他幾乎天天來,跟他一樣的土水、木作師傅,整個修復團隊加起來20多人,一手接一手,把里港庄的郵便局帶往新世紀。 「很多人會問啊,花那麼多錢蓋新的早蓋好了,幹嘛修舊的?」高嵥鈞這幾年進出工地,常聽人這麼問。他坦言,「不知怎麼解釋最好。就像我帶孩子出門玩,偶爾經過修復過的建築,我也會考慮要不要跟他們說『這是爸爸做的』。我覺得他們對平板電腦比較有感,對歷史應該沒興趣。」不過這應該只是他的看法!等到有一天,人人出門隨手「逼」一下即可完成線上交易,等到虛擬科技把真實人際完全糊化,絕對有人會想起那個得靠郵便局魚雁往返的年代,屆時也只有靠里港郵便局為憑了。 懸外音》 屋架上的老畚箕 里港郵便局修復時,發現一個日治時期吊掛至今的老畚箕。其意義為何,至今仍無法拆解。 工地主任高嵥鈞說,他們進場時畚箕還在,就吊在辦公廳舍屋架上。上面沾滿灰塵,把手以樹藤編製,跟市面看到的竹製畚箕不一樣。他修復過不少歷史建築,從沒見過這種狀況,不曉得有沒有特殊用意。 其實畚箕吊在屋架,若非拆卸天花板看不到。屏東大學之前執行里港郵便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時即首次發現,且看到畚箕裡有螞蝗釘。工作團隊很好奇,去信詢問日本建築師直井隆次。他推測可能是新建或修復時工人忘記拿走,也可能有祈福意思,但他從沒看過。 直井說,日本傳統習俗,確實會在建物完成後,在屋頂或地板留下象徵驅魔或守護的物件,例如棟札。放在屋頂的物件,相傳是為了避免外力侵擾才刻意置放,藉此把已完竣的建築偽裝成施工中的狀態。 但這僅是他聽聞的習俗,里港郵便局的畚箕是不是刻意置放仍無定論。目前畚箕已被移到工務所,修復後未重新掛上,其背後意義仍是謎。 出處:屏東本事2025秋季號
- 屏東高中生啟航帛琉 逐夢南島海洋 展現青年國際行動力
帛琉訪團與帛琉高中華語班與科學班交流 「出生臺灣的我,對海洋教育、海島國家以及二戰託管地的建國歷程非常有興趣與熱情。我走過世界許多地方,也希望帶著臺灣的孩子感受家鄉與世界的聯繫。」東港高中教師邱廷熙對世界的好奇與對海洋永續的熱情,促使他帶著10位築夢青年,於10月18日至11月1日前往西太平洋的友邦帛琉,展開國際圓夢之旅。 這項名為「帛琉之邀・南海島嶼的智慧」的計畫,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首梯次核定專案之一。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是政府期盼讓每一位懷抱理想的臺灣年輕人,不論家庭或資源背景,都能獲得政府支持,勇敢跨出國際的第一步。 此次的帛琉逐夢計畫是由屏東縣教育處高中精進輔導團輔導員邱廷熙策劃,以「南島文化交流」與「海洋永續教育」為主軸,結合在地原住民族文化底蘊與國際教育視野。在競爭相當激烈4,480件申請案中,經層層書審與面審勝出,7位屏東縣高中生得以親身體驗南島文化、海洋生態與國際合作的真實樣貌。 學生們拜會駐帛琉大使館與國合會農業技術團,了解臺帛雙邊合作成果,並參與潛水、環境教育及島嶼永續旅遊課程;他們訪查海洋保育區,學習珊瑚復育、環境友善農法與減廢機制。枋寮高中高岑安說:「我看到台灣在帛琉推動永續農業的努力,深深體會到國際合作的價值。」枋寮高中許芸臻提到了對土地與人類責任的思考。 駐帛琉大使黎倩儀接待帛琉訪團 帛琉訪團參訪國合會農業技術團 除了海洋永續教育,文化交流更是這趟旅程的靈魂。10位團員中,有4位具原住民族身分,分別來自排灣、布農、阿美與魯凱族。他們將以歌謠、舞蹈與手工藝為媒介,與帛琉南島語族青年共學共演。晉見帛琉傳統領袖Bilung Sally女王當天,大同高中陳孟蔓同學詢問文化傳承問題、東港高中黃仕丞詢問移民與婚姻政策,女王無所不談,讓學生們對帛琉母系社會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帛琉訪團與帛琉高中課程交流 致贈帛琉傳統領袖Bilung Sally女王速寫 屏東縣政府教育處表示,本次活動特別感謝駐帛琉大使館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協助規劃參訪行程,以及探索南島海洋文化協會的指導與支持。當飛機起飛的那一刻,帛琉不只是目的地,築夢青年們正帶著屏東的海洋精神與南島文化,航向世界,透過國際行動力,也把全球視野帶回家鄉,讓臺灣海洋與南島文化更加豐富且多元,而這批青年也透過圓夢航向更寬廣的未來。
- 排灣天籟唱出屏東之光台灣盃、世界盃阿卡貝拉大賽連創佳績
排灣貝拉青少年人聲樂團 屏東縣政府扶植的阿卡貝拉人聲樂團「排灣貝拉青少年人聲樂團」、「T.K.T停看聽」,參加2025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台灣盃/世界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表現搶眼,「排灣貝拉青少年人聲樂團」勇奪台灣盃青年組金牌第三名、世界盃銀牌;「T.K.T停看聽」脫穎而出拿下台灣盃社會組銀牌獎。 台灣合唱音樂中心所舉辦的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匯聚國內菁英與世界高手同場競技,不僅是亞太地區最具指標性的國際重唱藝術節,亦是每年秋天台灣最盛大的現代阿卡貝拉節慶。今年阿卡貝拉大賽10月25日、26日於台北舉行,屏東縣阿卡貝拉人聲樂團再度展現實力,創下佳績。 排灣貝拉青少年人聲樂團創新傳統古謠,以天籟之聲及絕佳默契在台灣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獲金牌第三名、最佳舞台呈現獎,並以《老人飲酒歌與一想到你呀》拿下最佳本土語言歌曲獎三項大獎,更唱進世界盃與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阿卡貝拉團隊同台較勁,勇奪青年組銀牌。同時也受日本茨城縣大引高校邀請,明年2月將赴日本進行學校音樂交流,讓屏東藝文軟實力走向國際。 另外,「T.K.T停看聽」團員由熱愛音樂的大學生及社會人士組成,今年首度參賽社會組嶄露頭角,獲得銀牌佳績。 T.K.T停看聽 文化處表示,「屏東阿卡貝拉培訓計畫」今年邁入第15年,透過公開徵選、培訓,並到各地交流演出, 讓更多人聽見屏東阿卡貝拉的魅力。 11月29日於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舉辦「2025阿卡貝拉音樂劇-勝利食堂三部曲」,透過阿卡貝拉樂團的多層次展現屏東眷村故事,歡迎民眾一起來感受人聲的能量。
- 月光下的南島文化盛宴首屆屏東南島文化節 11/1 縣民公園壓軸登場
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10月29日晚間於屏東原百貨,舉辦沉浸式文化盛宴《土水動靜》,席間美食與藝術交織,瀰漫著濃濃南島風情的氣息,縣長周春米表示,首屆「屏東南島文化節」壓軸活動將於11月1日 在 屏東縣民公園盛大登場,邀請全國民眾共襄盛舉,讓屏東成為南島文化最閃耀的舞台。 活動開場由屏東原鄉、屏東市原住民族協會青年及吐瓦魯在台學生會共同演出,青年男女身著族群華麗服飾,踏著鼓點緩緩入場,月光照映下的步伐充滿力量與柔情,縣長周春米也以一襲原民當代改良服飾現身舞台,象徵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贏得現場掌聲不斷。現場觀眾沉醉於旋律、燈影與香氣交織的南島夜色中,月光、樂聲、走秀與佳餚相映成趣,成就一場難忘的文化饗宴。 青年男女身著族群華麗服飾,踏著鼓點緩緩入場,月光照映下的步伐充滿力量 縣長周春米以一襲原民當代改良服飾現身舞台,象徵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是一片擁抱多元的土地,讓南島文化在此生根、發光,今晚的《土水動靜》不只是味覺饗宴,更是一場回到土地、傾聽記憶的旅程,整場晚宴由屏東青年團隊策劃與執行,走訪九個原鄉部落向長者學習、向文化請益,將傳統智慧轉化為創作靈感,使這場盛宴更具靈魂與情感。 周縣長指出,首屆「屏東南島文化節」以「從土地出發」為核心精神,自6月起展開系列活動,包含屏東演藝廳族語歌謠欣賞會、牡丹鄉高士部落及霧台鄉神山部落的文化講座,邀請部落講者現身分享土地的生命故事。壓軸主活動將於11月1日 在 縣民公園盛大登場,現場將有南島市集、青年信物交換、部落聚場串聯、千人圍舞、長者手作體驗及月光下的樂舞演出,邀請全台民眾共襄盛舉,在星光與鼓聲交錯的夜裡,感受南島文化的深邃與溫度。 《土水動靜》菜單設計以屏東山海食材為靈感,結合Pulima原食與SUGARbISTRO小食糖的創意料理,四道菜系以「從山、從海、到大地、夜空、星宿與族群共融」為主題。主廚團隊與來義鄉文樂部落文化顧問得陸・鳩浙恩澇(Terudj Tjucenglav)攜手設計,從山林野菜的清香、海洋鹹風的滋味,到象徵星宿的甜點,每一道皆蘊藏著對土地最深的敬意與情感。 更多活動資訊請鎖定活動官方專頁 https:// www.facebook.com/masalutpingtung (屏東南島文化節 Pingtung Austronesian Cultural Festival)
- 周春米縣長施政報告推動五大策略 宣布115年起「未滿一歲嬰幼兒營養補助金」 最高可領2萬4千元 讓全齡照顧更升級
屏東縣長周春米10月29日在縣議會第20屆第6次定期會中進行施政總報告,以「全齡照顧、城市進化、產業升級、文化觀光、屏東韌性」五大面向展現成果與未來願景,周縣長報告節奏明快、條理分明、施政數據充實,展現對縣政各項進度的深度掌握外,更宣布自115年1月起將推動「未滿一歲嬰幼兒營養補助金」,每名嬰幼兒可獲得最高2萬4000元補助,象徵屏東全齡照顧政策再升級。 縣長周春米表示,縣府近年積極推動「全齡照顧」政策,從長輩福利、母嬰照護到公共建設,全面打造友善城市,114年不僅將敬老、博愛卡點數翻倍至1,000點,更推動生育津貼首胎補助2萬元、第2名以上新生兒補助提高至3萬元,並延續孕婦產檢交通補助、廣設公共托育中心,以及全縣幼兒專責醫師布建率達100%,成為婦女從孕期、育嬰到托育的最佳後盾。 周縣長指出,為持續強化家庭支持、減輕育兒負擔,115年1月1日中央將加碼每胎生育補助提高至10萬元,縣府同步推出「未滿一歲嬰幼兒營養補助金」,凡自114年1月起出生的嬰幼兒、且父或母設籍並實際居住屏東滿一年,每月可領取2,000元營養補助金,為期12個月,縣府已編列9,800萬元預算,期望以實際行動守護嬰幼兒健康,讓新手爸媽更安心。 在城市建設方面,屏東縣近期完成萬倉街鐵道綠廊道的改造外,正積極推動多項公共建設升級,包括高鐵延伸、高捷延伸及屏南快速道路等重大交通建設,以及和生市地重劃,與九如巴轆公園、新埤綜合休閒公園與萬丹森林等三大公園改造工程,並建置縣網球中心、棒球春訓基地與大同羽球館等運動設施。周縣長強調,提升鄉親用路安全是縣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將持續進行重大道路拓寬及基礎道路建設,完善鄉親生活環境。 為全面提升青年生活與學習品質,縣府將於屏北地區打造旗艦圖書館、客家總圖及潮青圖書館,並規劃客家青年基地,創造更多青少年閱讀與學習空間,同時建設恆春國中體育館、滿州國中活動中心以及車城國中游泳池,提供學生更多教育與訓練場域,全力升級校園環境外,更推動1,130戶社會住宅興建,盼打造安全便利、宜居的城市環境。 在產業升級方面,周縣長說,屏東已正式納入半導體S廊帶,114年3月,中央宣布國家火箭發射場設置於滿州九棚村,國科會已向行政院提出近100億元建設規劃,期望共同打造國家級太空村,此外,在行政院、台積電及國科會支持下,今年5月宣布台積電供應鏈進駐屏科,預計將創造1,400億元相關產業效益。目前屏東科學園區招商計畫已全部順利完成,屏東正邁向產業升級的新里程碑。 周縣長強調,高科技產業的引進與發展,人才培育相當重要,除已與高中、大學建立連結,提供完整教育支持外,也與太空中心在牡丹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共同舉辦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吸引全台不少優秀學子參與競賽,明(115)年第二屆活動也將如火如荼展開,期望在國家火箭發射場建置完成後,培育出充足的人才投入相關產業。 觀光是屏東的重要根基,縣府團隊持續精進港灣建設與改造,目前興海漁港擴建工程已完成升級;鹽埔漁港將正進行擴充貨運碼頭工程;車城海口漁港遊艇碼頭已於9月動工,第一期完工後將可提供11席船位,待第二期完工後,將吸引更多遊客,提升港口觀光及休憩功能。 近年面對極端氣候挑戰,縣府團隊也展現高度「韌性」,推動治水、防災、農業復建及桿線下地工程,包括:香蕉防風支柱獎勵、紅豆田圍網補助等措施,同時與台電合作推動沿海電力系統下地9案工程,並將持續向中央爭取逾86億元治水經費,強化防災與永續環境,最後更積極協助花蓮震災救援,展現屏東團隊的超人精神與人道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