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以空白搜尋找到 1186 個結果
- 送上門的健身房
要活就要動,動嘴容易,做起來就難了,索性將改裝的健身房開入社區,外送教練帶頭做,搭配彈力繩、彈力球交替做,「別停,屁股搖搖仔」,就在撐不下去的前一刻,能言善道的教練送上帶點色彩的笑話,搭配「讚讚讚」、「水水水」,上氣不接下氣的長輩們在蜜語鼓勵下,不知不覺將有氧、肌力、伸展運動做了二三輪,即使氣喘吁吁卻精神十足,回程「走像飛」,絲毫不見被操到的模樣。 若要說公私合作,屏東縣政府與純青基金會可說是長期攜手的最佳拍檔,彼此互補,相互給力,在運動這件事又是一個全新的雙贏合作模式。 屏東的社區關懷據點向來以佈點密集、課程精實見稱,不斷更新進化,今年初啟動的健身車,由民間捐贈,縣政府則為長輩量身打造客製化的延緩課程,再交由功力一把罩的據點輔導員上山下海,帶領社區長輩動起來,送上門的健身房與專屬人員,讓懶得動的人找不到推託藉口。 招牌老師帶活動 插科打諢先暖身 這一回來了行動健身車,每個社區爭著一探究竟,因此,即使是下著綿綿細雨,竹田鄉泗洲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們,頭戴米妮的髮箍,刻意妝點打扮,就是要等健身車開入社區,來看看健身房到底賣的是「什麼碗糕」。 健身車套餐就像外賣健康套餐,一來就是一整套,車子到了定點,先由據點輔導員帶著做各種體適能活動,等到身體暖起來,心花也開了,再視個別需求,教做健身車裡的設施。 「阿娘」、「愛人」這對據點輔導員可是來自社區的精選教練,深諳長輩喜好,自名字中取了好記又有趣的外號,一搭一唱,在枯燥的健身動作中插科打諢,自嘲不正經,不時開村長玩笑,每次都說是最後一次,然後,拼了命得練肖話,不時蹦出帶點顏色的18禁笑話,來轉移上氣不接下氣的長輩的注意力,那種只能意會的你來我往,逗得大夥笑到花枝亂顫,絲毫不讓「鐵獅玉玲瓏」專美於前。 「跳夠了厚,那就屁股搖一搖」、「腳給它抬高高,子孫仔中狀元」、「大腿袂酸就沒效」……陪伴團隊看似隨機的種種回應,其實多是暗藏玄機,深諳每組動作的忍受極限,乍看輕鬆的課程,其實藏著團隊的計算與準備。 10幾位長輩有夫妻檔、失智者和整天在家按遙控器的長輩相揪出門,在剛下過雨的綠樹下,跟著「愛情的恰恰」、「愛拚才會贏」等華、台、客、日、英文等各種歌曲旋律,做著有點難又不太難的運動,活動過程被老師吃豆腐卻樂不可支,開口笑時,金牙、銀牙在陽光下閃亮亮。 其中,「小涼涼」是據點裡的甘草,既是志工也是學員,裡應外合的炒熱氣氛。70歲的林正涼自從開刀拿除膽囊後,成為無膽的怕某大丈夫,勞苦大半生,在重拾健康後,決定用笑容迎接未來的日子,每次到據點動一動,就可以把心中的不安和鬱卒全部倒光光。 據點執行長趙美蓮則是最佳代言人,為了照顧中風及失智的母親,辭掉工作全心陪伴,她以自身為例透露,原患失智症的媽媽自從參與據點活動,一方面活動了筋骨,又能與街坊鄰居互動,不僅個性活潑起來,笑容開始出現臉上,很多想不起來的往事,有時候也會不經意的談起。 開箱健身車 現場試啞鈴 雖然長輩對健身課很買單,卻也沒忘了新玩具,最後推派兩位不老長輩代表開箱健身車。 健身車的設計可以輕鬆開展雙翼,各種健身法寶收納其中,不過別誤會,這輛活動健身房可沒有外送飛輪等健身機,而是備有設備讓長輩實測體能,再視各自狀況,社會處工作人員從旁協助,選用啞鈴、踩踏等強手健腳的設備健身,可在5分鐘內完成一套強化肌耐力的體適能訓練。 社區據點推派招牌的一朵花與一枝草,分別是88歲的林盆阿嬤和82歲的劉秋隆阿公,在現場實測肌力,阿嬤的肌力在標準值內,阿公則略低於標準值,測了體能後,兩人分別拿起2公斤或3公斤的啞鈴,小試身手後說「沒想到拿起來比想像還要重」,但仍以實際行動認證了自己寶刀未老。 工作人員「小白」說,一個人做運動,常常三兩下就沒力,但在群體感染力下,個個輸人不輸陣,還能夠趁機八卦聊天,就是要讓長輩忘了老。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8月號
- 南州彩稻種出「海底世界」 雙十國慶揭神秘面紗
當魚米之鄉遇上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在魚米之鄉呈現,將會碰撞出更燦爛美麗的火花! 屏東縣南州鄉除了蓮霧種植面積是全國第一,也是屏東縣的重要糧倉,在屏東縣政府全力協助下,南州鄉公所20日在南州鄉運動公園東側農地舉辦「彩稻插秧體驗趣」活動,屏東縣長周春米及地方民意代表、當地國小學童熱情參與。周縣長說,今年彩稻種植以海底世界為主題,預計在今年雙十國慶四天連續假期最豐盛,歡迎全國民眾一起來參觀。 縣長周春米表示,南州是重要的魚米之鄉,2015年前縣長潘孟安帶領縣府團隊,在南州鄉種彩稻,轟動全國,8年後的今天再次回到南州這個起點,特別有意義。而當年因為彩稻節讓農民可以站在第一線成為主角,讓農民行銷屏東、行銷臺灣,「誰知盤中飱,粒粒皆辛苦」,這是最棒的食米文化及環境教育,透過實際種稻讓孩子們了解農家的辛勞,只有揮汗如雨的辛勤耕耘,才能歡喜收割。 南州鄉公所委託神農獎得主林清源工作團隊操刀,種植以「海底世界」為主題的可愛卡通稻田彩繪,並舉行彩稻寫生比賽,活動當天也有農特產品觀光市集系列活動,透過彎腰插秧、流汗播種的過程,讓孩子們學會感恩,體認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真諦。 嘉源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林清源,不僅是神農獎得主,同時也是近年屏東興起彩繪稻田的重要推手,2015年以彩稻在屏東種出LINE的卡通圖案而驚豔全台。林清源組成彩稻種植團隊,從3D繪圖、座標定位和插秧等過程,林清源說,由黑、紫、淡綠、黃和原本綠色的稻米,構築出「海底世界」的美麗圖案,稻田彩繪除了要熟稔稻田特性、插秧技術,更要下田定座標、指揮插秧,才能準確長出圖案,值得期待。
- 心向北大武 張大川空拍部落的珍貴身影
位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3樓屏東原民館,8月15日起推出「心向北大武─張大川部落紀實」個展,展出空拍攝影家張大川分別從空中及陸地以鏡頭記錄的山林部落,其中越嶺古道一般人難以抵達,張大川翻山越嶺15天、深入人煙罕至地區,才拍下古道的珍貴身影。 「心向北大武─張大川部落紀實」展包含「見山─五大聖地」、「古道─越嶺古道」、「望海─恆春半島」、「人聚─文化紀實」等四大主題,總計展出42幅作品,除了空拍的大山大海,還有深入山林的古道及部落,有些部落及古道,在照片中猶如時光靜止的山林國度,格外吸引人。 張大川表示,橫跨屏東霧台至台東知本的知本越嶺古道,橫跨於臺灣南部,又稱為大小鬼湖縱走,或是鬼湖越嶺古道,過去是魯凱族人為開闢新的獵場而走出來的古道,沿途連接了遴近13個大小湖泊,藍湖、大小鬼湖、紅鬼湖等。 他與同行夥伴總計花了15天走完全程,累計爬升了12000公尺,徒步約202公里,幾乎與外界完全斷絕聯繫,深入人煙罕至地區,他說,「走過越嶺才才真正知道什麼是翻山越嶺。」 另外,他還逐一走訪圍繞大武群山及古道沿線的部落,包括古樓舊社遺址、老望嘉遺址、七佳舊社、舊佳平等,有些部落已遷村多年,但遺跡仍佇立在山林之間,是部落文化的足跡見證。 現場同時展出跟著張大川走過廿年大山大水的登山杖,還有一支是在尋訪古道期間拾獲的木杖,他形容那是山神賜予的神杖,不但賜予他平安,更賜予他力量克服艱辛。 展場中同時展出張大川以山林身影剪輯的影片,觀眾猶如身歷其境,是難得的山林體驗。這項展覽將在原民館展至12月31日止。
- 七夕來屏菸打卡放閃 入園優惠買一送一
七夕情人節來臨,屏菸1936文化基地推出常設展門票「買一送一」大放送活動,8月22日當天穿著情侶裝的遊客,只要在園區內拍照打卡即可獲門票「2人同行1人免費」的優惠,歡迎七夕情人節一同穿著情侶裝到屏菸,一次「解鎖」四大展區! 屏菸1936文化基地目前展區包括「屏東菸葉館-複勳的金黃記憶」、「屏東客家館」、「屏東原民館」、「沉浸式體驗館-屏行宇宙」特展, 縣政府文化處表示,不論是情侶(夫妻)檔,凡於七夕當天著情侶裝入園,只要在園區內拍照打卡出示給售票人員,即可享常設展「買一送一」門票優惠。 另外,暑假登場的漫威運動主題活動《英雄集結之漫威運動會》也推出加碼優惠,即日起至8月31日止,只要購買「英雄集結之漫威運動會」特展門票者,憑票根及手章,加購屏菸常設展門票乙張,並追蹤、分享屏菸1936文化基地IG,即可獲國賓電影票乙張,1日僅限2組,敬請把握機會一起和漫威英雄來冒險。更多資訊請至屏菸1936文化基地臉書查詢。
- 在南國無邊際漫遊 重量級講者雲集屏東南國漫讀節
全台最具指標性的閱讀活動「南國漫讀節」,2023年邁入第五屆,今年以「在南國無邊際漫遊」為主題,於9月2日起陸續邀請多位重量級講者齊聚屏東,分別以六大關鍵字「80年代、長照、創作、旅行、性別、藝術」主題,並串連各鄉鎮圖書館、獨立書店,帶領民眾展開多元閱讀的無邊際漫遊。 2023年南國漫讀節迎來嶄新的風貌,主視覺邀請曾獲得金點設計獎的設計師宋政傑操刀,以打開書本踏上無邊際漫遊之路為靈感,呈現出典雅的文青新風貌。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今年的南國漫讀節從9月至12月,舉辦講座、書展市集、藝文表演與藍皮火車等超過50場活動,從主場地總圖延伸到鄉鎮圖書館、獨立書店各型態的閱讀推廣,讓大家穿梭在不同主題的活動,來場閱讀與藝文的無邊際漫遊,打造閱讀城市。 9月2日11點於屏東總圖的開幕活動,邀請知名作家王文華擔任主持人,與屏東縣長周春米、知名作家吳若權、知名作家李昂,以「我的80年代」為題共同對談,各自分享在80年代如何獲取知識,開創視野,以及在AI當道的現代,該如何讓視野與知識更為無邊際漫遊。 緊接著12點30分由王文華以「從文藝青年到文藝中年」為題,分享從80年代至今的個人經驗;下午2點吳若權以「照顧長輩,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分享自身長期陪伴家人的經驗,也呼應屏東縣於今年成立全台第一個長照處,提供民眾與從業人員各種協助;4點30分由從80年代就在文壇大放異彩的李昂,從性別角度分享「從『北港香爐人人插』漫畫談性騷擾」。 9月3日下午1點30分邀請知名製作人王偉忠,以個人主演的舞台劇來場「謝謝大家收看-王偉忠分享會」,暢談40多年來一路的發展歷程;3點30分邀請重量級的作家張大春,以「從老台北談記憶與書寫」為題,張大春從80年代就開始寫作,多本著作陪著大家長大。 此外,一連兩天開幕場從下午2點至8點,在屏東總圖戶外廣場還有「無邊際書展市集」,邀請當紅歌手張若凡、創作歌手Karencici、新生代R&B王子鶴 The Crane等人演唱,並分享個人寫歌的創作歷程。 2023年南國漫讀節9月場次還邀請包括作家邱一新、創作歌手吳志寧、插畫家Johnnp、設計師李君慈、歌手春艷、攝影師林科呈、作詞人左光平與影評人塗翔文等人舉辦講座分享。 更多南國漫讀節詳情可上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官網 查詢。 出處:文化處
- 檸檬磚砌起了新王國
當主角或配角有時是天生命定,沒得選擇。好比檸檬,就是萬年老二命。明明檸檬魚、檸檬塔都端上桌了,焦點還是魚鮮、塔酥,像跟它沒關係。不過老二也不是好當的,得處在最佳狀態,隨時都能上陣,才能襯出主角,相得益彰。薛丞睿花8年把果型橢圓的檸檬變成磚,讓它隨時處於最佳狀態,終於擺脫除臭劑的命運。 看似有點無心插柳,但成果得來沒一絲僥倖。 這個花時間擠壓而來的專賣品牌叫「檸檬大叔」,在「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V.I.P Zone」勝利區設有實體店。從整顆檸檬榨取,可常溫保存的檸檬磚,到加了金桔、蜂蜜調味的膠囊,撕開封膜倒杯裡,加水就有滿滿的檸檬C。 此外,還有利用檸檬皮研發的清潔用品,或是名叫「灣沏辣」(閩南語諧音,意指我女朋友)的泰式鮮檸辣醬,以及師法港式茶餐廳知名飲品鹹檸七製成的鹹檸檬醬。把檸檬價值從皮到肉發揮到極致,儼然已成檸檬應用旗艦店。 不讓檸檬當除臭劑 回顧品牌發展史,看似有點無心插柳,但成果得來沒一絲僥倖。薛丞睿出身農家,父叔輩曾在潮州一帶種植9甲地,各色蔬果依季節交替輪種。他對農事不陌生,有一年行車經過九如卻大吃一驚。 屏東縣是全台檸檬最大產地,每年盛夏經過九如總見枝頭磊磊,艷陽愈熾熱長得愈飽滿,不時還可聞到淡淡檸檬香。但那年檸檬大崩盤,一斤約6顆只要3元。來自農家,他知道檸檬種下得苦熬兩年半才能收成。那年天熱讓檸檬大豐收,但他行車而過卻看到果農心寒如陷冰霜。 「我跟朋友聊,大家都覺得怪!」薛丞睿說,檸檬明明應用很廣,從手搖飲到餐廳、西點烘焙,冷熱都派得上用場,熬兩年多卻棄若敝屣肯定有原因。 他跟朋友天南地北「?豬屎」(閩南語,意指打屁亂聊),最後結論是,每次想喝檸檬汁就到市場買一斤,但常榨一次就丟冰箱,最後乾癟全切開當除臭劑,「如果有人賣新鮮、百分之百無添加的檸檬汁,就不用再買檸檬當除臭劑了」。 第一顆可常溫保存的檸檬磚 這句看似無厘頭的結語,給了薛丞睿靈感。但他拆解過程發現不容易,如果只是趁「敗市」進貨,榨汁後裝瓶搶市,僅是市場小販等級。他想做的是小顆包裝,想喝時來一顆,就等於一顆優利卡檸檬連皮帶籽現榨。看似簡單但障礙不少,要獲市場信任,果園要有產銷履歷,還得有安全可靠的食品廠加工,更關鍵的是,檸檬價格走揚仍能穩定取得貨源,檸檬汁最好能常溫保存。 但他覺得可以試,2015年起,社會氛圍鼓勵農友結盟。「我唸書不行,但箍人還可以。」薛丞睿笑說,他大學唸兩間才拿到文憑,但畢業前參與社區營造創新事業,發現自己滿會揪眾幹大事。第一年找到10位農友契作,今年已成長十倍突破百人。 有了品質可靠的果農當靠山,他跟團隊馬上研發出需冷凍保存的檸檬磚。薛丞睿說,雖然第一個檻跨過,但不甘願,總覺得常溫保存有什麼難?當時不少業內前輩告訴他,加點東西就過了。但他不想放棄,覺得挑戰不可能更有成就感。經過重重技術考驗,2019年總算做出第一顆可常溫保存的檸檬磚。 薛丞睿很自豪,「這在歐美也很罕見!」這幾年他燒光百萬積蓄,前年還因趕路發生重大車禍險送命。這麼拚究竟為了什麼?他靦腆笑說,「就為了共好!」一句話道盡揪眾幹大事的初衷,乍聽高調,但其實像檸檬滋味,帶點酸甘甜仔酸甘甜! 出處:屏東本事2023夏季號
- 請草鴞來幫忙農民抓老鼠 生態與產業共榮共存
為兼顧友善環境及保護生態,屏東縣政府農業處推出「草鴞生態服務給付」方案,農民架設棲架提供合適草鴞棲息環境,利用大自然的食物鏈推動生物防治,農民則可申請農地友善獎勵金與棲架監測獎勵金,讓生態與產業共存共榮。農業處將自8月17日起在鹽埔等地舉辦4場說明會,歡迎踴躍參加。 屏東縣自去(111)年加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動生態服務給付方案」,針對屏東縣境內瀕危物種(草鴞)分布和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透過不施用毒鼠藥、毒餌、非友善之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或架設棲架提供合適草鴞棲息環境,給付「生態薪水」給配合執行保育措施的農民。 屏東縣草鴞生態服務給付區域包含屏東市、九如鄉、里港鄉、高樹鄉及鹽埔鄉等5鄉鎮市,農業處表示,參與草鴞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的農民,可申請農地友善獎勵金與棲架監測獎勵金,農地友善獎勵金每公頃每年最高可核發2萬元,每案每年以領取1次為限,如果再配合架設及協助維護棲架者,可再領取棲架監測獎勵金3,000元,如果拍攝到猛禽影像再加發1萬元。 111年農民總申請面積合計55.35公頃,核發獎勵金67萬360元,112年申請自即日起開始受理,在實施草鴞生態服務給付區域的農民可洽所在地鄉公所、農會諮詢相關申請辦法,即日起至112年9月30日止受理申請,歡迎符合條件的農友響應。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處長鄭永裕說,草鴞是保育類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亟需保育及復育,卻因為人類活動區域與動物棲地過於重疊,造成棲地劣化與消失,導致族群不斷減少,而參與草鴞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的農民,能藉由執行友善草鴞耕作方式,與瀕危物種共存,維護自然生態環境。 出處:農業處 延伸閱讀》鳥店的鳥人鳥事
- 日本當代藝術家矢延憲司首次台灣特展 「船仔貓」《SHIPʼS CAT in Pingtung》屏東看海美術館8/19登場
被譽為日本「大阪三寶」之一的「船貓」來台灣了! 遠得要命的屏東車城海口港「看海美術館」,自8月19日起帶領民眾走進日本當代藝術家矢延憲司(Kenji Yanobe)的幻想世界,其代表作「SHIPʼS CAT」系列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富有想像力的創作享譽國際,將在恆春半島展開他的首次台灣個展,為台灣觀眾帶來一場夢幻科幻與療癒心靈的藝術體驗。 來自日本大阪的當代藝術家矢延憲司,現任京都藝術大學教授,是將日本漫畫、動漫和特效電影融入當代藝術的先驅之一,擅長用幽默的藝術手法來表達社會議題。尤其他小時候目睹大阪萬博會科幻建築的輝煌展示,最終變成廢墟景象的過程,後來成為他創作的靈感,啟發他思考「現代社會的生存」議題,他甚至親自前往俄羅斯的車諾比核災廢墟進行考察,所以他的創作總是傳達出對科技未來末日的關心,在日本國內外贏得極高的評價。 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指出,矢延在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展出的「船貓」,與萬博遺跡的「太陽塔」怪獸、以及安藤忠雄的「青蘋果」,是大阪最著名且最受歡迎的公共藝術作品,被譽為「大阪三寶」,此次非常難得來到國境之南展出,也是矢延憲司首次在台灣展覽。 船貓是什麼?船貓又稱為「水手貓」,自古以來許多貿易、探險和海軍船隻上常可見到貓咪,因為對長期在海上航行的船舶來說,囓齒動物是危險的,可能會損壞船上設備、威脅船員的食物,也可能對船上貨物造成經濟損失,甚至是疾病的來源。船貓除了保護船貨免於老鼠的侵害,同時也陪伴遠離家鄉的水手渡過海上漫長又寂寞的日子,給船員們帶來家的感覺及心靈上慰藉。 「船貓」系列是矢延憲司的代表作,靈感來自於大阪港口城市的特色,他以大阪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為靈感,創造出一個充滿幻想和療癒力量的世界。在這個系列中,貓咪化身為船上的守護者,或科幻或現代,凝視著觀眾,用鮮紅色彩和夢幻造型,傳遞出希望、愛與關懷的信息。 此次來台展覽,矢延憲司特別帶來了三個全新的「SHIPʼS CAT」船仔貓作品,包括高達3.7公尺全身發出金屬光芒的「SHIPʼS CAT (Ultra Muse)」、純白夢幻的「船首像」以及慵懶的「宇宙睡貓」。此外,現場並展出矢延憲司的藏家手稿等,作品總價值超過2億日幣,為觀眾提供一個更深入了解藝術家創作過程和思想的機會。 近日矢延憲司已經抵台開始佈展,8月19日上午10時開幕將現身和大家見面。由於「船貓」超萌吸睛,看海美術館也特別引進日本官方的扭蛋船貓販售,迷你精緻令人愛不釋手,以及多款台灣展專屬紀念商品,預計將掀起搶購熱潮;展覽館內還有特製「貓掌燒」,歡迎品嚐。 活動官網:《SHIPʼS CAT in Pingtung》 出處:傳播暨國際事務處
- 向北九號的練心房
陶藝品要傳世得經得起燒煉,初胚在窯爐中得挨得住攝氏一千多度高溫,時間或一晝夜,撐不了全會化為烏有。創作者的煎熬更炙熱,為時更久。屏東陶藝創作家李國維通過試煉了,人生前中期的紛亂滾燙沒把他燒盡,反為創作增艷。收藏家說他近年的作品有種風中悠漾的流動感,很難形諸文字的變化,應該源自於李國維解鎖了,覺得自在了。 李國維近年以陶藝剔花技法在創作圈自成一家,這種技法在千餘年前,約五代十國即出現,東、西方皆有,卻在他手下重新被定義甚至被正名。其實他發光更早,十年前台灣首屆陶藝青年獎即入圍,近作更獲文化部藝術銀行收購典藏。外界見其行跡,以為是自小打下基底。 貧脊土壤裡硬掘出的沃土 其實他出身勞工家庭,硬要牽扯,高中以前唯一受過的訓練,是小學四年級上過兒童美術班,就到老師家塗鴉吃點心那種。後來高中重考拼上美術系,是亡父給的機會,有點像在貧壤中硬掘出沃土培植的不容易。 李國維記得決定重考時爸爸的反應,他表情艱困,語氣卻堅定,一句「要重考就去補習,考不上就不要讀了」,隨後給補習費,讓李國維再翻一次機會牌。他高中讀四年後拼上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成為家族當年書讀最高的人,其實都是亡父那句「考不上不要讀」起的頭。外人聽似語帶威脅,但身處其中就懂,那裡有很深的、傳統東方父子難以言明的疼惜。 這也是他大四那年,爸爸突然胰臟癌離世,其世界連帶燬燼的線索。師範畢業從事教職沒多久,他重返校園攻讀研究所,前後創作都隱藏父喪、家族、親情的幽靈,線性非線性交纏,差在具體或抽象。他的碩論創作有組作品以亡父入歛為主題,透過藝術轉化不見森冷,反讓人悲憫起觀望者。 是不捨吧!李國維後來一邊執教一邊把阿公內埔鄉向北巷九號的祖厝改成「向北九號工作室」,這裡是爸爸每年寒暑假把他從高雄右昌載往的歸所,名義是陪阿公阿嬤,實則是把割截的臍帶重繫上。他工作之餘專注創作,當成練心,室外有枝椏茂盛向天增長的桂花樹,其葉則成李國維剔花描摩的對象。 不到一毫米深的刻痕 點線相連成葉脈 若時間允許,他常在工作室一剔至更深。昏黃燈下,一人獨坐,剔刀在手中,吐納間在素樸胚體留下不到一毫米深的刻痕,點線相連成葉脈。李國維說,早期剔花臨摹桂樹,現在剔出來已轉化成不知名的樹種葉脈,其意象來自腦海中的森然綠意,不需構圖。 他刀下的葉脈,不論是剔在杯盤等日常生活陶瓷品,或大型創作擺件,微觀葉葉各有姿態,遠望卻又往同一方向奔轉,就像萌生同一樹上。李國維笑說,那確是創作時的刻意舖排。但就此打住,沒進一步破解腦海意象,猜想應該是枝繁葉茂必有所源,就跟他必得回老宅才能安心創作的道理一樣。 有收藏家系列購藏其創作,發現刀法與早期略有不同,現在剔出來的葉脈,有種在風中悠漾的自在感。究竟時日接力推移間發生什麼?李國維在深夜的向北九號前極目穹蒼,自忖片刻說,大學末期到研究所算是他的自我療傷期,後來成家生子,感覺有好點了。 這句或是說給天上父靈聽的,意思是,爸爸給的機會牌扭轉其命運,他如今安然自在了,就像風中葉牢牢牽繫本株,卻是自由了! 出處:屏東本事2023春季號
- 戴上耳機 平凡日常循環播放小確幸
戴上耳機後的疏離, 仿若與世隔絕, 不過, 卻也有人說,戴上耳機之後, 全世界都是我的。 迷離恍惚和遺世獨立只在一線之隔。 盤腿窩在厭世設計事務所的狹窄音箱裡, 自我意識縮小再縮小, 任聲音在平行時間、空間裡循環播放, 練習和屏東的聲音獨處。 他戴全罩式耳機,特立獨行走在路上,降噪麥克風、簡易指向性收音器憑直覺直走轉彎,明明安靜得只有自己,聽見小小鳥啼的快樂卻震耳欲聾。 厭世設計事務所的蕭富銓,顛簸在牡丹鄉通往旭海的199縣道上,途經屏東和台東的分岔路口,他習慣性搖下車窗,想吹吹車窗外的風,想享受暖暖冬天的樹蔭山嵐,山裡來的風聲徐徐呼嘯,心裡的靈感指使他停車、錄音!錄下音質沒有很好的風聲。 收音——聲音地景的漸強漸弱 循風聲而走,蕭富銓慢慢習慣張開耳朵。火車到站,他會佇立火車站門口,沉浸在四面八方喧嘩而來的車水馬龍,心中的聲納從極低的聲音訊率調頻到極高,抽絲剝繭探測方圓內微弱的音頻,聽到火車、垃圾車、救護車疾駛,漸強又漸弱,還有很遠、很遠的鐘聲翳入天聽。 任由聲音牽引他的心之所向,蕭富銓在東港華僑市場,收集生猛海鮮漁獲攤販的吆喝聲,那天也許耳朵靈敏,聽得到很遠、很遠的鐘聲,才知道東隆宮在附近不遠處祭改。 靠近發聲源收音,東隆宮的班頭煞有介事地問信徒姓名、年齡,莊重且威風凜凜的磁性聲音,宏聲稟告溫府千歲王爺,筊杯擲地有聲,王爺靈顯答允「大改」三大板,但透過麥克風收音,改運責杖打下去的聲音卻小到只有王爺聽見,在耳機裡更是突兀得莫名幽默可愛。 後來蕭富銓又隨興走入大鵬灣潟湖西南側的青洲灣,耳機放大所有聽覺感官,在道路和青洲灣點到點之間連線,浮躁吵雜的人聲慢慢被海濤聲浪覆蓋,然後就只聽得到一大片海浪聲,「人聲、海聲互不相干,可是在大鵬灣環灣道路上包容在一起,沒有斷點的,人聲Fade in、海聲Fade out。」 麥克風追著衝浪客向前跑追浪,耳機裡是細碎的海浪聲。 「不曉得為什麼,各種聲音熾熱火辣,這感覺好屏東!」在蕭富銓的想像裡,東港4月黑鮪魚季迎接漁船、拍賣第一鮪的聲音,應該也很東港。 調音——抽象波形加點想像 簡易指向性收音麥克風,單方面將聲音振動轉換電流信號,經放大器傳輸給錄音磁頭的線圈產生磁場,收錄聲音的信號。屏東縣民公園地坑和周遭屏東工業區廠房機器運作砰––砰––聲和蒸氣聲共鳴,看不到但聽得到的工廠聲,通通被軋入屏東的音軌聲道。 學平面設計出身的蕭富銓,安安靜靜的寂寞疆界突然闖進了聲音,被神奇海螺裡的聲音魅惑,不知不覺跟著走。 「視覺產生具體既定形象,聽覺反而有一種想像空間感。」他說,同樣都是海浪聲,自己腦海裡的細碎浪花拍打聲音,卻是爸爸嘴裡所謂的,電視機壞掉的雪花雜訊聲。 一樣的聲音,在不同人的腦袋裡,會自己激盪生成畫面,好比說貝多芬經典名曲《給愛麗絲》,德國的人們大概無法聯想,旋律聽在台灣的耳裡,浮現沿街追逐垃圾車的印象。 聲音既有想像空間、卻又說不了謊。屏東香火鼎盛的玉皇宮,初九天公生的祭祀擊鼓鳴鐘,信眾恪遵廟方指示脫帽、參拜,視覺乍看行禮如儀的穆靜,只有耳機裡的聲音知道,每個人還在忙自己的事情,用彼此才聽得到的音量小聲閒聊,窸窸窣窣。 共振——聲音和意境共處 「有些聲音藝術品,明明是在都市的聲音,卻假裝是某座山裡的采風,是反諷,也是在說聲音異想無窮。」 蕭富銓對聲音的共振,源自於之前長時間蹲點台南,曾經身歷鹽水找尋「古月津八景」,鑽研史學推敲詩詞裡的地理方位,滄海桑田後變成水稻田,就算八景意境沒了,堅持算準時辰走入稻田收音,粼粼銀白月光如詩詞所說的灑下,結果被狗追趕驅逐。 播放收集來的聲音,有稻葉摩擦、腳踩石頭和狗的吠叫聲,月津港的聲音微乎其微。照理說,稻田跟月津港雖然有一段距離,古人應該還可以聽到月津港的潮汐海風、漁船回聲,稻田和海浪聲音疊合在一起。 「意境沒了,但聲音還在。」聲音地景某種程度還有弱連結維繫,聲波傳達更有遐想空間。 聲音稍縱即逝——好想錄下來 蕭富銓收拾對聲音的悸動,背負行囊回屏東的家,徜徉在199縣道,這條路從小走到大,直直地通往旭海,發現了從未發現的事,鳥兒只獨鍾某一小段路,鳴叫聲份外宏亮。 父子間一來一往地聊,就連爸爸粗獷的聽覺神經元也突然纖細了不少,在跑計程車的日子裡,幾乎跑遍整個屏東,偶然誤闖一個神秘地帶,「你已經踏入軍事管制要地,請盡速離開。」廣播語調嚴肅戰慄,使人不敢再往前一步,不過心裡另一個聲音是,好想錄下來。 隻身撤離之後,座標消失得無影無蹤,屏東罕見的肅靜噤聲也隱沒,不曉得何時會再次誤觸百慕達訊號音頻,只能和兒子分享奇遇。 耳機殼裡快樂——只有聽的人懂 蕭富銓閉上眼睛,「眼前是無垠的空曠原野,沉重機械金屬聲嘎嘎響,遠方飄來一陣重複叫賣聲,高麗菜十元、高麗菜十元,充斥摩托車和腳踏車尖銳剎車聲,還有氣勢磅礡的海浪聲。」他耳裡的畫面有點抽象。 屏東聲波頻率,混合平埔、客家、山地部落原住民複雜口語聲調的「氣口」(khukh嫠),沒閩南腔調那麼溫柔平緩,比純樸再更豪邁鄉土,聲音地景波形從深綠漸層淺黃、湛藍。 當外在環境改變,無形的聲音卻可能相對雋永,冰封某些地景記憶。蕭富銓暗自想著,聽說屏東恆春貓鼻頭、三台山、龍鑾潭、虎頭山、赤牛嶺、馬鞍山、猴洞山、關山,有所謂瑯嶠八景,不曉得聲音頻率看起來的模樣。 「貓鼻龜蛇峙海邊/三台高聳入雲巔/龍霪雨化潭心同/虎嘯風清岫口煙/牛背躬耕歸野徑/馬鞍誰著出塵鞭。」即便恆春八景不再,他深深相信聲音或許還存在。 蕭富銓繼續戴上耳機,縮回耳機殼裡采風,表面上和外界隔離封閉,唯有戴耳機的人知道,聽覺感官變得敏銳,放大了小小的理性與感性,也放大了微不足道的快樂滿足,厭世設計靈魂也有被療癒的一天。 視覺產生具體既定形象,聽覺反而有一種想像空間感。 有些聲音藝術品,明明是在都市的聲音, 卻假裝是某座山裡的采風, 是反諷,也是在說聲音異想無窮。 勝利星村│厭世設計事務所│屏東縣屏東市中華路221巷9號 出處:屏東本事2023春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