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以空白搜尋找到 1186 個結果
- 台灣最南端與日本最北端締結友好 恆春鎮與日本北海道稚內市簽署交流協定
屏東縣恆春鎮長尤史經與日本北海道稚內市長工藤広(KUDOU Hiroshi) ,雙方11月28日透過視訊完成簽署友好交流協定,未來將從觀光方面交流互訪為起點,再擴展至農漁業、經濟、社會、教育與文化發展等各領域,共同推動台日雙邊的合作。屏東副縣長黃國榮表示,很榮幸見證這一重要時刻,期待未來雙方進行實質合作,進而促進地方產業經濟及文化觀光的發展,帶動地方國際化。 簽訂儀式在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謝長廷、駐札幌分處長粘信士、稚內市副市長川野忠司(KAWANO Tadashi)、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等人見證下進行,恆春鎮與稚內市締盟,是北海道近2年第12對台日友好城鄉連結。 屏東副縣長黃國榮表示,恆春鎮是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熱帶城鎮,擁有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豐富的自然景觀、史前遺址、加上膾炙人口的恆春民謠,極具地方特色,與日本最北端的稚內市地理條件相似,雙方在觀光產業皆極具潛力,而台日也一直維持良好友誼關係,日本尤其是台灣人熱愛的旅遊地點,期待創造經濟互惠友好關係,讓台日關係持續升溫。 恆春鎮長尤史經致詞時說,稚內市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貿易城市,更是一座海濱城市,值得一提的是,稚內市透過水產和畜產認證成功建立自有品牌,為其食品提高吸引力,振興當地的經濟和產業。此外,為了保護環境,稚內市更努力成為日本第一個引入再生能源的城市。 尤史經表示,簽署協定開啟雙方長期友好關係的新里程碑,期待未來進行互訪,分享彼此經驗,共同促進台日間交流。 稚內市長工藤広致詞時表示,臺灣最南端與日本最北端締結友好關係別具意義,很珍惜這份緣分,期待相互理解,發展關係,在不同領域有更深入交流,希望將來有機會到恆春造訪,加深彼此的連結。
- 屏東可可巧克力2023 ICA世界總決賽狂掃31面獎牌
屏東可可巧克力再度耀眼國際,ICA世界巧克力大獎(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2023世界賽屏東業者共獲1金21銀9銅共31獎牌,占台灣總獎牌數一半,光耀世界舞台。 ICA世界巧克力大獎(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旨在表彰優秀的可可巧克力製造商,並且透過可追溯產地來源的資訊,推廣支持優質的可可種植者,創造永續的市場。隨著今年世界各區賽事的結束,脫穎而出的各區業者拿到決賽門票,參加今年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舉行的世界總決賽,耗時一個多月以現場及遠程的混合方式進行評審,才在11月決定最後得獎名單,並在當月26日舉辦頒獎典禮,吸引來自不同地區的入圍者蒞臨參與這場工藝巧克力的年度盛事,而世界總決賽最終成績台灣共拿下60面獎牌,其中31面是來自屏東的在地業者,成功拓展屏東巧克力的國際舞台。 屏東縣政府作為在地小農與業者的推手,持續協力屏東巧克力品牌向前邁進。讓我們恭喜今年世界賽得獎的屏東業者福灣巧克力、曾志元巧克力、老莫可可農園、可可雅米巧克力工坊、PSA有限責任屏東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福爾摩莎可可農場及Kuo YI Ting(郭怡婷),讓「屏東可可‧台灣巧克力」品牌在國際上延續佳績,期待未來有更多屏東業者拿下國際賽事獎項,發揚世界。 ※資料來源ICA官網: https://enter.chocolateawards.com/competitions/asia-pacific/asia-pacific-bean-to-bar-craft-chocolatier-competition-2023-winners/
- 千錘百鍊的鐵漢子
永興鐵店─楊永耀 落款,是對自己作品的致敬, 枋寮百年鐵舖出品的刀具, 烙上了老舖子的五圓紋, 一如日本在建築構件、陳列器物上的「家紋」, 代表著家系、宗派或商號的紋樣, 百年來, 五個圓的刀具已在台灣的山林、家戶與生活中流轉, 不斷的披荊斬棘,開出一條又一條生路。 刀是人類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從最初以木頭、骨頭或石頭製作,後以銅、青銅、鐵、鋼等金屬及合金製作,近來,陶瓷、塑料等非金屬刀開始現身,用於切、割、削、砍、鍘,刀,變換成不同的尺寸、型態、結構、功能,每個人都非得在刀口下生活不可。 位在沿海公路旁的永興鐵店,呼嘯而過的引擎聲和突然加速的油門聲,時不時,與饒富節奏的金屬旋律,形成一種獨特的聲響令人血脈賁張,成為一種都市叢林外的原始聲音。 百年,光是數日子,就已讓永興與眾不同,重力敲擊一下都難的打鐵工作,永興一家三代刀匠相傳,活過了一世紀,身處機械化的年代,仍堅持一槌一槌的手刀術,這是賴以百年的家傳活,除了部分無關痛癢的步驟外,寧可汗流浹背,拿手絕活怎麼都不肯讓給機器。 百年打鐵店 在屏東開枝散葉 永興鐵舖的第一代楊清敦是澎湖人,13歲在澎湖學打鐵,20歲到枋寮當打鐵師傅,就此落地生根,打鐵出了名,不僅3個兒子跟著學,還收了不少徒弟,成功傳承正宗打鐵工法。現今潮州、林邊還有不少打鐵老店就是自楊家分支出去。 在農村社會,鐮刀是生財也是維生工具,當時水底寮的打鐵店就有5、6間,工業化後,打鐵業愈趨落寞,念汽修科的楊永耀退伍後,打算外出闖蕩,父親以一句「你不接,就沒人接了」,加上母親的眼淚攻勢,讓永興鐵店成為枋寮以南唯一的手工鐵舖。 在鐵舖長大的楊永耀,28歲獨當一面,父親交代給他的只有一句話,「做代誌要仔細,不能馬馬虎虎」,30年來,每一把刀具都是用古老技巧,純手工鍛造出來,從刀背、刀刃到刀鋒,都得端視再三,自己滿意才會放行,甚或,主顧抱怨刀柄的銜接處封口不夠細膩,他坦然接受,自此連此細節都不放過。 正因為二代的不馬虎,三代的超龜毛,讓這家台灣最南端的百年鐵舖成為一種傳奇。 這家百年鐵舖是左店右廠,各種尺寸、樣態、類別的利刃靜置不同位置,或是玻璃櫃或直接放在地面,各種刀器等候伯樂來帶它回家。 鐵鋪右側是煉刀房,裡裡外外都是煉刀的機具,滿地的鋼材、鐵材、早年購得的砲彈殼,皆是刀的前世,歷練上千度高溫的火爐、各種磨砂機才真正浴火重生。種種的製成與這模樣幾乎和百年前的工序相去不遠。 煉刀術的眉角就是不停地做 很多工作可以用想的,但,打鐵行業不行,非得一關接一關的做,不停地做,找到了訣竅後,再繼續做下去。身為專業刀匠,楊永耀的優先考量,從選材到製程,依據每把刀不同的功能,讓刀具性能最優化,透過摺疊鍛打將硬度與韌性結合為一體,就是工藝。 製作一把手工刀耗費功夫,必須歷經打坯、熱鍛、鏟、銼、磨、熱處理、回火、初修、精修等繁複程序製成,完全仰賴匠師自身經驗,靠著眼力,搭配手勢,才能將不同屬性的金屬塑成為鋒利的刀具。 說著說著,楊永耀突然嚴肅起來,因為他要開始進入具成敗關鍵的熱處理,他眼睛緊盯刀身說,鋼材基本成型要透過淬火來增強鋼材的硬度和強度,這是製作手工刀的靈魂所在,高溫爐裡的鋼材熱到橘紅色光散發,經過反覆的加熱與鍛打,再放入黑機油中急速冷卻。 楊永耀說,若用水降溫會讓刀具過度硬化,反而變得跟玻璃一樣脆,油則會讓刀更具韌性,富有彈性,使用時才不易斷裂。 既有鋼性又有韌性才是好刀 「淬火」後的鋼材易脆,所以刀匠緊接著進行「回火」處理,目的是降低刀具的脆度。「回火」是將淬火鋼材加熱到刀體發出橘黃色光時的溫度,保持高溫加熱1到2小時後冷卻,反覆透過「淬火」和「回火」的調質,可讓鋼材的結構趨於穩定,降低其脆性,提高韌性與塑性。 熱處理後的刀具,楊永耀依舊審視再三,來回敲打,調整到位後,再用鐵夾將刀放到研磨機上,在四射的火花中,修出刀身的細部線條和弧度,先粗磨,再細磨,最後精磨。楊永耀說,磨刀看似不費力,其實用了不少暗力,火花愈大,施放的力度愈強,他秀了變形的右手中指說,「這就是付出的代價。」 至於哪一種刀好?楊永耀不給答案,他說,刀的製作必須要符合用刀人的需求,哪種鋼材硬度高、哪種鋼材韌性好?其實合用最好。 刀具訂單登記簿就是鎮店的葵花寶典 在功能性上,永興的刀用於山林披荊斬棘,因為十分容易上手,在口耳相傳下,深受全台林產業使用,多年來,鐵店總會從各地山林寄來成批待磨的刀具或訂製新刀。這幾年在市場當紅的大馬士革刀,則需把不同的碳化鋼鍛造焊接在一起,在反覆摺疊或拼接鍛造下,留下美麗的花紋效果,加上恆春的部落藝術家會在刀柄雕刻或搭配鹿角,賦予更多文化元素,讓刀器成為具蒐藏潛力的藝術品。 手上的工具與額上的汗珠不曾停過,楊永耀唯一停頓的時刻是接電話,一面接電話,順手翻了翻桌上的刀冊,回應查詢進度。這本看似翻到爛的本子,是一本厚筆記本,詳細記錄尺寸、樣式、需求、圖案、刀主人基本資料都被精確記錄下來,既是刀具的出生證明,又是鎮店的葵花寶典,雖然早已記不清楚換過幾本,唯一不變的就是排隊等候的名單一長串,讓楊永耀無法偷懶,天天過著千錘百鍊的日子。 32年來累積的一身功夫,除講究工法、質感與售後服務,更有看不到的感情與責任,還身兼地利社區理事長,積極反哺社區,分身乏術,很多主顧擔心他會歇業,他笑稱會做到不能做為止,但尚無接班人選,百年老店的未來只能問蒼天。 出處:屏東本事2023冬季號 延伸閱讀:第47屆金鼎獎揭曉「屏東本事」創紀錄四度獲肯定
- 第47屆金鼎獎揭曉「屏東本事」創紀錄四度獲肯定
文化部第47屆金鼎獎得獎名單22日揭曉,屏東縣政府出版的「屏東本事」文化季刊,榮獲優良出版品推薦,創下四度獲得金鼎獎肯定的紀錄。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金鼎獎是國內出版界的最高榮譽,「屏東本事」以超乎傳統官方規格進行企劃編輯,創新政府出版品的質感與風格,繼第43屆「政府出版品類-數位出版」優良出版品、45屆政府出版品雜誌類大獎、第46屆優良出版品推薦,今年又再度獲優良出版品,實屬不易。 文化處表示,近年屏東在城市設計力、歷史、人文、美學等各方面,翻轉各方的印象,所蘊含的文化潛力無窮。從總圖、勝利星村、屏菸1936文化基地、遺構公園等各項軟硬體實力,或生活文創、工藝、表演藝術等不同領域職人的採訪書寫,「屏東本事」編輯團隊在每一期用不同企劃挖掘多向度的題材,希望讓更多人從這份刊物看見屏東的文化厚度與廣度。 從2017年發行的「屏東本事」,一年發行四期,以紙本雜誌與電子書兩種形式,每期推出皆索閱踴躍。從刊物的核心價值、封面、主題規劃、編排設計,以跨族群、跨領域的多元視角,視覺美感、內容呈現再進化,實踐「文化即生活」,帶領讀者探究在地的文化脈絡,細細閱讀屏東的城市內涵。
- 屏東馬卡道文化祭 內埔老埤走鏢、祭典率先起跑
屏東縣政府推動馬卡道文化祭活動, 11月27日由內埔老埤夜祭打頭陣,從上午走鏢、老祖祠祭拜進行乞水儀式,下午迎祖靈及平安宴,一整天的傳統祭典活動,場面熱鬧。後續還有高樹加蚋埔、萬巒加匏朗夜祭接力登場。 老埤馬卡道族人及泰安國小、內埔國小、榮華國小、幼兒園等鄰近學校學童上午齊聚社區活動中心前,參加走鏢活動,為活動揭開序幕。 文化處表示,每年馬卡道文化祭活動串聯老埤、加蚋埔及加匏朗三個部落擴大辦理,透過祭典儀式、會親交流、文化課程,凝聚族群共識,也讓大眾對馬卡道族群無形文化資產有更多認識。每年的祭典活動除了各地馬卡道族來此會親歡慶,也吸引許多對文史考據有興趣的民眾與青年學子參與。 12月27、28日(農曆11月15、16日)登場的高樹加蚋埔平埔夜祭,在女祭司「尪姨」帶領下,遵循古禮崇敬祖靈,包括狗靈祭、土牛祭、趒戲、點獻豬、敬天公等禮儀,展現馬卡道族人對自然環境的崇敬及感恩,祭典從農曆15日下午進行到隔日下午,感謝阿姆祖對族人的庇佑。 萬巒加匏朗夜祭於113年2月24日,每年的農曆1月15日仙姑祖的誕辰日,加匏朗居民都會準備許多祭品,聚集在仙姑廟前舉辦夜祭趒戲,祭典結束後的晚餐是傳統的席地宴、會親歡慶。
- 「粉紅浪漫」屏東聖誕節盛大開幕 12組巨型燈飾夢幻登場
每年吸引上萬人打卡朝聖的「屏東聖誕節」11月24日晚間盛大開幕,今年以「粉紅世界」為主題,打造12組繽紛燈飾,主燈「造夢廠」更是高達12米,屏東縣長周春米特別穿上應景的粉紅牛仔外套出席,與AIT高雄分處長張子霖、屏東縣議會議員、屏東市長周佳琪、市民代表等共同啟用點燈,讓這座百年屏東公園沉浸在奇幻、浪漫氛圍中,現場民眾直喊:好漂亮! 屏東聖誕節正式點燈,縣長周春米帶領孩子巡視12組燈飾,椰林大道上造雪機讓屏東下起冬雪,南國瞬間化身夢幻雪國,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AIT高雄分處長張子霖也以台語親切向屏東鄉親問候,與家人及朋友共同參與盛會。 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聖誕節自2017年起每年舉辦,歷年主題持續成功創造話題,吸引了上萬名遊客到場共襄盛舉,成功打響屏東品牌。今年將屏東公園打造成一個充滿粉紅泡泡的夢幻世界,除了有巨型粉紅聖誕樹,主燈「造夢廠」上方的禮物盒跟熊熊廠長都會隨著音樂動起來,體育館的牆面更是設計了光雕秀,邀請民眾即日起至明年1月1日到屏東過聖誕、感受多向度的精采。 周春米說,園內燈飾裝置不管白天或夜晚都吸睛迷人,在試燈期間更引起網美爭相拍照打卡,搶先一睹燈飾之美,此外,備受矚目的聖誕下雪活動,於每周六、日及國定假日18點至22點的每整點登場,聖誕老人與夥伴們也會在燈區內隨機出現,與現場民眾互動、發送糖果及拍攝限量拍立得等豐富活動。 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表示,今年有12座燈飾分布於屏東公園各處,包括造夢廠、雲端星夢、造夢大道、夢想之星、奇幻繪畫牆、夢幻星河、床邊故事、許願池、甜蜜通道、小小花園、PINGTUNG、Pink World迎賓大道等,並有三區燈光展演:主燈秀「造夢廠」自18:00開始第一場,每30分鐘演出一次;在田徑場大樓廣場的「奇幻繪畫牆」,每5分鐘展演一次;及空中繪本「床邊故事」,每10分鐘展演一次,賞燈、拍照打卡都超好玩。 傳播處表示,今年首次與VTuber團隊「春魚創意」合作,邀請人氣偶像厄倫蒂兒擔當「屏東聖誕節虛擬大使」共同行銷,將會以5G直播與粉絲們見面介紹粉紅聖誕燈飾,期待這次開創性的合作讓更多人看到屏東聖誕節。 傳播處表示,還特別規劃了外型可愛的聖誕販賣屋,販售各種暖心的商品,及屏東聖誕節限定的歡樂拍貼機,讓大家留下最美好的冬日紀念。更備有發光胸章及聖誕小夜燈等聖誕小物,民眾可到服務台兌換及加購,一起感受粉紅旋風襲捲屏東。 另於12月22日至24日共3天,在屏東公園田徑場前廣場舉辦聖誕市集村,現場販售特色風格餐飲、異國元素及文創商品,還邀請到「2022屏東十大伴手禮」獲選商家,也有街頭表演節目,陪伴大家一起共度歡樂的聖誕節! 更多活動詳情請洽2023屏東聖誕節活動官網 或追蹤「i屏東~愛屏東」及「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臉書查詢。
- 屏東銀閃閃銀髮藝術節 歡迎作伙來追星逛市集
屏東縣政府首度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辦理銀閃閃銀髮藝術節,於11月25日至26日連兩天盛大登場,除邀請到白嘉莉擔任開場嘉賓,更有多組大咖明星演輪番上陣唱懷舊金曲。縣長周春米邀請大家共襄盛舉,歡迎各位阿公阿嬤一起來追星。 「這是為了屏東長輩們辦的銀閃閃藝術節 !」周縣長強調,屏東縣截至10月底屏東縣老年人口比高19.96%,超高齡社會來臨前做足準備,屏東縣政府積極普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與輔導轉型成為巷弄長照站,目前全縣已設立高達401處據點,並且連續8年每年辦理銀閃閃系列活動挑戰大舞台。 銀閃閃銀髮藝術節活動首站由「最美麗的主持人」之譽的白嘉莉個人畫展拉開序幕,白嘉莉近年結合繪畫與公益活躍於藝術界,應屏東縣政府邀請,集結了20餘件各類型繪畫的優美之作,同時也是她首度在屏東展出。周縣長表示,參觀白嘉莉畫展有如走進世界藝術大熔爐,她有雙發現「美」的眼睛,日常所見的花鳥蟲鳴在其筆下以溫暖的色調躍然紙上,透過藝術創作,傳遞正向積極的生命能量。 銀閃閃銀髮藝術節整體規劃豐富,周縣長表示,今年度首次辦理銀閃閃銀髮藝術節,透過打造專屬銀髮族的藝文活動,設計貼近銀髮年代、議題及復古的活動體驗,有演唱會、有市集、有畫展、有講座,讓看藝術節不再只是年輕人的節目,屏東銀閃閃長輩也一樣流行、健康又時尚! 銀閃閃銀髮藝術節系列活動,分為四大活動主題,其中三場次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10號倉庫辦理:自11月18日至12月24日「白嘉莉的美麗世界」個人畫展、11月25-26日眾星雲集的老歌演唱會,老中青三代藝人輪番演唱金曲、演唱會同日周邊更設有富有懷舊風情以60年代為主題的復刻市集,以及12月3日於總圖5樓演講廳辦理議題講座,邀請到白嘉莉分享生活美學,如何保持正向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變化,及邀請華裔設計Daniel Wong銀髮穿搭教學,如何透過現有的舊衣搭配出時尚新風味。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表示,這是一場專屬設定給50+的銀髮藝術薰陶派對活動,期待提供銀閃閃長輩也能有一場視覺、聽覺與美學同步的高級享受!歡迎各位阿公阿嬤來追星!
- 2023全國華風盆栽展首度移師屏東盛大開展
2023年中華盆栽藝術全國總會年度大展「華風展」,11月25日於屏東農業物產館盛大開展,縣長周春米到場共襄盛舉,對於此次全國華風盆栽展首度移師至國境之南感到相當榮幸,現場有來自14個國家、170位樹友展出逾150件作品,展期將持續至12月3日,周縣長邀請喜愛雅石藝術的朋友們前來欣賞,一起享受大自然芬芳。 縣長周春米表示,近年來縣府團隊舉辦盆栽展覽皆吸引不少在地職人參展,今年更跨出一步,得到中華盆栽藝術全國總會的青睞,特別感謝全國各地理事長的努力與支持,此次屏東有20多件的金牌作品參與展出外,也吸引全國各地海外參展作品與報名參訪,是名副其實的「以樹會友」,歡迎達人們把握機會,到訪氣候宜人的屏東欣賞盆栽展覽。 縣府表示,全國華風盆栽展稱號是亞洲地區的盆栽嘉年華,今年更是疫情後的大回歸,現場展出的作品皆有著獨特性與不一樣的生命力,造型不僅千變萬化,更像是一幅立體畫,欣賞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位置來欣賞,期待透過此次的展覽與大家共賞金牌盆栽創作,相互交流並提升園藝造景層次。
- 全台最大粉紅世界 2023屏東聖誕節搶先看!
「2023屏東聖誕節」即將於11月24日登場!12組大型精美燈飾、6項主題活動,將屏東公園打造成「全台最大粉紅世界」,還有周末限定的飄雪秀,一路熱鬧至2024年1月1日,屏東縣政府邀請民眾一同到現場感受粉紅浪漫的聖誕節。 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長鄞鳳蘭表示,今年屏東聖誕節以「繽紛粉紅夢境」為燈飾主題,設置12組燈飾,有主燈「造夢廠」的「造夢大道」、閃爍幸福快樂能量的「小小花園」、漫天星光點綴出的「夢幻星河」、擁有神秘力量的金黃色泉水「許願池」、甜蜜繽紛的「甜蜜通道」、粉紅世界中最璀璨的「雲端星夢」、燈光沿著框架流動的「PINGTUNG」以及將車水馬龍的公園路妝點成「Pink World迎賓大道」跨街燈飾等,亮燈時間自11月24日起至明年1月1日止,每晚17時30分至22時,精彩不容錯過。 活動期間每晚18點至22點有3區不同型態燈光秀輪番展演。入口處的主燈「造夢廠」,每30分鐘一次的燈光秀,以4層樓高的超可愛熊熊廠長為題,帶著其他小熊一起打造大家的夢想;每5分鐘展演一次的「奇幻繪畫牆」,演繹著聖誕老公公搭麋鹿雪橇送禮物的幸福畫面;每10分鐘展演一次的「床邊故事」,讓民眾體驗坐在草地上,跟松鼠、啄木鳥及貓頭鷹一起聽故事。 除了有繽紛燈飾外,每周六、日搭配主燈秀,營造大家最期待的南國飄雪場景。此外,結合時下最夯的韓國拍貼機,以歡樂聖誕主題搭配可愛的小道具,免費提供限量拍攝,讓民眾留下美好記憶。 為增加聖誕節濃厚氛圍,今年屏東公園內特地設置4間特色賣店,販售熱紅酒、貝禮斯可可、馬林糖、法式鹹派、可麗露等甜蜜美食,在這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小確幸莫過於,來杯暖暖的熱飲搭配幸福甜點。屏縣府邀請民眾,趕快安排一場屏東之旅,與親朋好友們度過一場不一樣的聖誕佳節!活動詳情請洽屏東聖誕節官方網站或傳播處及愛屏東臉書查詢。
-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公佈「縣市環保永續施政表現」屏東勇奪全國第1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參採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我國永續會指標等,於2023年提出全新25項訴求,並評量2022年各縣市政府永續環境施政成果。經由各領域專家與學者專業評量後,今(21)日公布成績,屏東縣雖非六都,行政資源較不豐沛,卻連續4年奪得最高等第-優等成績,今年更獨占鰲頭勇奪全台第1名佳績。屏東縣長周春米欣慰地表示,屏東縣政府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全球的永續發展、台灣的永續發展以及屏東縣的永續發展。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每年均會請各地方政府提報「節能減碳與再生能源推動」、「公害防制」、「國土規劃與環境資源管理」、「基礎生活設施」、「綠色生產與消費」、「氣候變遷因應」、「生態保育」與「公眾參與」等八大永續指標的施政成果。另外,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2月15日公布,亦即代表著我國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重視程度。 近幾年屏東縣人均碳排放量約為6.3公噸CO2e,屏縣環保局於111年開始即著手研擬屏東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從「推動住商節電,邁向低碳家園」、「轉型綠色工業,多元經濟產業」、「便捷低碳交通,完善運輸系統」、「發展再生能源,強化用電自給」、「增加自然碳匯,實行循環環境」,由縣府各局處擬定策略,再經「屏東縣低碳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共同整合及落實,一步步邁向淨零碳排的願景。 周縣長表示,本次考核榮獲全國第1的最重要原因包括,完善再生能源發展策略,有效逐步提升設置量,且已達成民生用電RE100之目標,於此同時也解決了農村高齡化與沿海地層下陷的難題(符合永續發展指標SDG 7),另外還首創「海廢帶回、漁獲自肥」及農業廢棄物一條龍處理鏈等策略,更值得肯定的是與台積電合作共同處理農廢及廚餘榮獲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獎,與完善循環再利用永續目標SDG 12相符。在低碳永續城市發展(SDG 11)方面,建置屏東縣智慧運輸平台與都市幹道智慧交通控制等發展永續運輸,推廣綠建築、提升綠地面積與協助低碳家園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當然,更不忘守護在地珍貴動、植物,保育濕地與自然棲地,以禁伐補償保育原民區林地,實踐永續目標SDG 15之陸域保護。此外,在面對氣候變遷調適(SDG 13),屏東伏流水開發,解決枯水期乾旱之苦,並以農業保單,守護廣大農民,讓農民不用再看天吃飯。最後,屏東縣守護原民與客家文化(SDG 10)與照護學生及老寶貝(SDG 3)等,讓珍貴族語與習俗永續傳承。 在國際合作方面,屏東縣政府相當重視國際間的合作夥伴關係,踴躍參與各項國際永續評比及會議,分享本縣氣候變遷因應策略模式及成果,並深受國際組織肯定,包括於2020至2022連續3年成功維持國際碳揭露平台(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具領導力」評等,並以零預算模式發展綠能經驗於112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書(Global Smart Solution Report, GSSR)獲「可複製性及可拓展性」指標最高分。 屏東縣政府戮力達成環境永續之目標,規劃於2030年前累積減碳量30%、2040年累積減碳量65%,並於2050年與世界同步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藉由本次臺灣環境聯盟永續環境施政績效評比成果,希冀能逐步完善屏東縣永續發展作為,成為縣民內心堅強的後盾,以「屏東向前、希望城市」作為縣政願景,打造綿密的屏東永續發展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