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屏風小編

陶瓷修復吳家聲




「有些東西是有回憶的,即使有損你也會想保留;有些東西只要稍微花點心力修補,就可以繼續用。」


訪談結束前吳家聲遞來一張她的名片。磅數頗高的美術紙,壓印著她的聯絡方式與工作室名稱,和她做的事情一樣,十足的手工感。

 

「為什麼工作室叫雪松?」

 

「因為我的英文名字是Cedar,就是雪松。」細瘦白皙的女孩笑得開朗:「就剛好拿來用。」

 

她將理由說得輕輕巧巧,好像一切就那麼順理成章,不需過多刻意的周折。像她給自己岔出一條陶瓷修復的道路去走,也是自然而然。用她自己的話講:很佛系。

 

吳家聲回到屏東的日子約莫一年,工作室窩在住家車庫一角,以屏風隔出專屬禁區與日常空間。「我都跟我媽說不要來動我的桌子。」陶瓷修復工序細碎繁雜,且多半看不出正在進行什麼大件事,「有時候像是隨手擺在那邊,但可能是在等漆乾。」家人理解箇中幽微,都知道不要靠近。 



時間往回推,在回屏東之前,吳家聲在高雄住了兩年左右,在那裡,她開啟了陶瓷修復的副業,雖是佛系經營,然而在口耳相傳之下,還是有不少客戶遠從中北部帶著面目全非的委託物南下尋她。再繼續回溯,她在中國待了六年,工作之餘,她期望自己能夠習得一門手藝,以開展自己的事業。對手工藝始終頗具興趣與天賦的她,輾轉接觸到繕鋦課程,覺得這在台灣似乎是相對陌生、稀少的技藝,就決定嘗試看看。

 

陶瓷修復最常使用的兩種工藝技術是「鋦瓷」和「金繕」(又稱「金繼」)。鋦瓷指的是將銅片這類具延展性的金屬片製成騎馬釘,打入相嵌的破碎瓷器,將之結合起來,屬中國傳統技法。金繕則是日本傳入的修復手法,主要是用漆樹的汁液來黏合碎塊,或調和適當的纖維、泥土等來補缺。吳家聲會看委託物的狀況,兩種技法交互使用,以最佳修復效果為原則。 



吳家聲坦言她在中國上的課程時間並不長。「陶瓷修復的基本工法其實就是那些,只要摸個幾次,多少就會一點。」然鋦瓷和金繕都是易學難精的工藝,屬於標準「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專業,「要針對不同材質、不同損傷去判斷如何修復,可能物件毛細孔很小,或碎片很脆弱、釉層剝落;還有修好後要怎麼美化、裝飾等等。這些都要經驗累積。」技術可以學,方法都知道,但實際細節怎麼做、做到好,就要靠自己摸索了。

 

對於試圖要將副業轉正,家人雖然有點猶豫,卻不致阻止。「我媽覺得做這個的人很少,但我認為就是因為少,才是藍海所在。」畢竟誰手邊沒有幾個具紀念性的陶物玉器,一不小心磕道裂痕,甚至摔成碎片,留著無用,丟了心痛,只是不知道往哪去修。又或太多工業化生產的日常器皿,因為買得便宜,一旦缺個小口,隨手扔掉也不覺可惜,便製造出非常多的垃圾。「有些東西是有回憶的,即使有損你也會想保留;有些東西只要稍微花點心力修補,就可以繼續用。」從事修復工作,吳家聲真正想傳遞的是:在丟掉之前,你還可以有另一個選擇。

 

「我希望或多或少用我自己的力量,去改善快速消費的心態。無論如何,能夠把這件事做下去,是蠻重要的。」 



-------------------------------------------------------

●找師傅

0983-743-727 吳家聲

屏東市廣東路1143巷6號

FB:雪松繕鋦工作室


出處:勞動暨青年發展處─屏東人抵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