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斜坡上做弓的男人

作家相片: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舉起一把弓,搭箭、開弓、瞄準、放箭,身、心、弓合而為一,箭的彼端,一則以生,一則以死。


射箭的無限性,讓矛穿越千年時空,自后羿射日到羅賓漢的劫富濟貧,箭是手中利器,只是漸被被槍炮取代,弓與箭從功能性轉趨休閒性,朝工藝靠攏。在屏東來義山區有一名專門做弓的男人李飛明,在反覆的瞄準、修正中,將一根木製成一把弓,把一根竹磨成一把箭,朝遠方射出他對美的無盡想望……。


 

18歲入伍當兵的李飛明,曾是士官長、碼頭工人、聯結車司機,一路走來,總是硬漢形象,或許一如名字裡的飛,在經濟穩定後,抑不住內心隱隱奔騰的悸動,歸返部落,開始了工藝創作。


靠山吃山的原鄉部落,射箭是必要的生存技術,才能獵到足夠食物來守護族人。


自小獵人VUVU默聲製作弓箭的身影深烙李飛明的腦海,因此,決定走上創作後,就把心思放在弓箭製作。


李飛明說,為了狩獵隨身的方便性,傳統弓箭的尺寸較小,主要在陷阱捕獲獵物後,近距離給予致命一箭。過去族人總是自製所需弓箭,不願傳授外人製作方法,不過弓箭製造之術從材質、用料到射擊,箇中學問大,不擅使用弓箭的李飛明只好依著腦中記憶、網路資訊自行摸索,偶有高人願意指點,他以旅遊為藉口,帶著妻兒直奔宜蘭,儘可能吸收每一個訣竅。



10餘年的實作與摸索,讓他成為一名專業製弓人,從選材、磅數設定、定線下刀、握把、弓臂打磨、弓弦孔、上弓弦,一點一滴內化為基本功,其中,選材是第一步,李飛明指著牆面一隅的大丁黃說,這種木材細緻且強韌,是製弓的好料,然後轉身到隔壁工作室,指著裡頭收藏最多的七里香、刺竹,是當今製弓的主力木料。


一如採礦需具慧眼者揀石挑玉,進而琢磨方能成器,弓也是一樣,選材需兼具硬度與彈性,每每進入林木間,李飛明總會沿著樹體觀察,預見取材後的線條是否符合弓體三點一線的原則,以免木料的浪費。


取回後的木頭需經乾燥步驟,陰乾5到8個月,竹子的話最好是兩年竹以上,多半的長度約200到220公分,接著削皮與修整弓體的厚薄、弧度,緊接著進入成型階段,關鍵是三點一線,也就是以握把為中心,上下木頭的彎曲程度都要一樣,日後射箭的施力才能平均。


至於箭身的製作功夫亦深,族人多以高山箭竹為材,所以每到冬季到隔年雨季來臨前,就是攀登北大武山取材的好時機,由於箭竹生長區多蛇,總是三倆結伴而行才能彼此照應。取回後須經過陰乾、燒烤等程序,再取約100公分備用。


總在夜裡坐在工作室製箭的李飛明,以每個竹節為單位整型。一手火烤調整後,另一手放入水中冷卻定型,然後放在視線前方仔細觀看,反覆一冷一熱一瞧的塑形三部曲,一點一點將歪斜喬到筆直,從零到有的過程亟需時間與耐性,最後分別去除頭尾二端微翹約10公分,一支筆直的80公分箭身才算大功告成,此時,脫下手套的手掌經過一連串的工序,早已是赤紅一片。


箭頭過去是採生活中隨手可得的鐵片燒整、敲打、磨利而成,但現在則常用鐵釘取代。箭身和箭頭完備後,接著就是組合,李飛明專注將箭身和箭頭一圈圈纏繞、綑綁,最外層還會上膠增加穩固度。



每把弓箭都是精雕細鑿的心頭肉


近年弓箭的裝飾性大於功能性,於是李飛明花費更多心思在設計與外觀,他向來鎖定握把段進行彩繪或雕刻,頭尾端則保留原有木頭質地,形成了兼容並蓄、層次分明的特色,甚至添加樹脂等現代材料來與傳統符號對話,一把弓箭最多得花上半年時間才能完成。


最近來義鄉南和村將舉辦五年祭,有位宗長預定了一支長矛,他在弓體的視覺焦點繪上與其身分相當的山水、百步蛇、土地紋,且包覆銅片,象徵權勢集於一身。


李飛明將全部心力放在木、竹上頭,投入的時間比陪伴老婆還多,當年的宮廷劇正夯,老婆開玩笑自稱是失寵的妃子,有一回,夫妻互虧打趣,就這樣決定了「後弓傳奇」的工作室名稱。至今已製作上百把弓,工作室的牆面掛起了一把把退役的弓與箭,正是李飛明10幾來一手建立後宮裡的粉黛,每把弓箭都是李飛明的愛。


「這把弓是七里香製做,走得是日式簡單風格;第二把採用二支竹子層壓而成;這是用龍眼樹製成的父子弓;這一把的前世是英格蘭的櫻桃木,流露出英倫風……」李飛明如數家珍的道出每把弓箭的特質、神韻和故事,數量雖遠不及後宮三千佳麗,但對李飛明而言,每一把弓箭都是獨一無二且無可取代。


偶有來客抱怨,他的弓箭射不準,蒙受不白冤的李飛明只能不厭其煩的解釋,弓箭的原料都是自然素材,容易受到溫溼度等自然條件影響而變形,必須經常做校正,歸零再使用,弓箭才能恢復應有的水平。


一路走來,從弓箭、刺刀、分享刀,甚或各種獸牙、獸皮等裝置藝術,對他而言,「文化如果只是拿來觀賞,哪傳承就只是複製而已……文化接合現代,才有『活』的動力」,遊走在傳統與現代之中,這位斜坡上的男子試著走出一條路。


文化如果只是拿來觀賞那傳承就只是複製而已,文化接合現代才有「活」的動力。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12月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