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才彥
2014年承接客家電視臺委託拍攝紀錄片,紀錄對象呂金守,一個陌生的名字。搜尋電腦才恍然竟是小時候引進我另一片天的人。
一九五○年代,《李文古笑科劇》貼近南臺灣客家鄉村風味,透過電臺傳播而風靡客家庄。
記得我家隔壁編竹門簾的阿樹伯,平日工作時板著面孔,不發一語,滿室只聽簾錘碰撞聲。笑科劇風潮起,看著他扭大收音機音量,順便也把他的笑容扭開了。阿樹伯的家擠滿了鄰里老少和來買門簾的,還真是熱到起笑的七月天。
後來才知道編劇與作詞是藝名敏郎的呂金守。李文古、老師、阿叔、叔母,幾個腳色各顯神通。飾演李文古的李龍麟,是本劇最受歡迎的諧星。呂金守演一位常被戲弄的老師、阿叔等。
第一次拜訪,買了一盒進口蘋果作見面禮,沿著內埔到萬巒鄉大林庄呂屋。
因坐骨神經痛,行動不自在,年近八十,已不顯過往劇中痕跡。談到李文古,氣氛熱了起來,提及紀錄片拍攝,呂金守劈頭一句說不習慣在公共場合被跟拍,我一時支支吾吾,忘記回了什麼。
當晚呂老師意外來電,口氣不悅說蘋果是爛的。
隔天趕到水果店,一顆顆鑑定再送一次。呂老師提著垃圾桶出來,指著爛掉的蘋果,氣呼呼問這是哪一家?
大半生年節送水果禮多次,不曾聽聞親友提過異見,這是我頭一遭碰到講實話的人。
爛蘋果事件進一步了解呂金守脾氣,個人覺得紀錄片找到故事核心,鎖定呂老師個人魅力。
這階段拍片準則:出門拍攝不方便,在家受訪可隨意。
呂老師話一開沒完沒了,搬出久違了的編劇本色,早期歌唱界、錄音室種種,中段事件講在前,頭尾排在後,俗語粗話插在無意間,隨你錄到滿拍到夠,即使是稀哩嘩啦噪音的下雨天。
訪談一次、二次、三次,心血來潮時,融入氣氛吟唱起來,低起高落,丹田渾厚寶刀未老。最愛聽呂金守本人唱〈臺東人〉。幾句「稻仔大肚驚風颱,阿娘仔大肚驚人知。左手牽衫掩肚臍,右手搧君仔擱再來」。高明的譬喻手法裝飾了看似草莽的低俗,令人佩服。
年少時呂金守曾跟隨萬金村民爬南大武山,上山砍樹木,下山扛木頭。錢好賺吸引了一群外地人,臺東來打工的總愛唱他們的林班歌,趁休息時彼此交流展歌喉,呂金守鍾情一首歌,常跟著哼上幾句。
為了圓歌唱的夢,28歲時關上腳踏車店大門,呂金守攜妻兒遠到臺北闖蕩,參加歌唱比賽被鈴鈴唱片公司相中,從此步上他愛演愛唱的舞臺人生。由於略諳日語,恰逢翻唱日本歌曲風潮,來自萬巒的小人物終於熬出頭。
有一天呂老師突發奇想,當日騎他心愛的日本製500cc重型機車從臺北飆回屏東萬巒,找到熟識的萬金村友人。雖事隔多年,朋友依稀記得〈臺東人〉的片片段段,呂老師謹守用詞分際略加改編,這是名曲〈臺東人〉的由來。
在唱片公司上班時,作詞是他的本務,隨身攜帶紙筆以備急需是日常。
曾在洗澡當下靈感乍現,浴間無紙筆,二話不說光著身子衝出,拿到紙筆趴在地上記下詞曲。
這些故事都是回溯的畫面,我的電腦剪輯檔欄位,一長列是坐著講話影像。用聽的讓人覺得有十足魅力,畫面看來就活力不足了。
訪問告一段落,前端作業部分粗剪完成,距離合約50分鐘的需求尚有好幾段的長路漫漫。
打了十幾通電話,想碰碰運氣,老師總回說沒有外出計畫。
那一陣子經常開車尋靈感,東南西北繞呀繞,頭溝、三溝、泗溝、五溝水,萬金等,心情就像呂老師寫的那首〈斷線的紙鷂〉。
一年了,紀錄片合約到期,須申請再延一年。
2015年,情況有了改變。
某日早上呂老師來電,只響兩下,像是按錯手機號碼,趕緊回,先側聽到環境聲,趕緊問老師人在哪裡,原來是左營高鐵站,搞清楚今晚臺北住宿地點後,隨即開車至左營。搭高鐵轉捷運,抵達臺北士林某旅館,已經是下午三點多,詢問櫃檯住宿名單經查無誤。
坐在旅館對面的全家超商外頭,從下午三點半待到晚上八點多,終於見到一輛廂型車緩緩駛進旅館玄關,下車的除了呂老師夫婦,還有「李文古」劇團主角李龍麟,一行人接受老友招待,隔天有安排的錄影行程。
呂老師見到我,嚇了一大跳。原本準備就寢,特提議外出吃宵夜。這下子我可心花怒放了,不只拍了逛街,全紀錄用餐聊天過程,且外加《李文古笑科劇》雙主角合體。畫面也對應了呂金守相關流浪到臺北的歌曲。
我得趕最後一班高鐵,臨走呂金守夫婦齊聲對我說:「回到屏東打電話給你。」
呂老師回到屏東後,如約通知我,答應所有生活上跟拍。
諸如找老友敘舊、咖啡店暢飲、農路夕陽鐵馬行等。這是日常生活側拍,並非刻意安排,對紀錄片助益不少。
有個夜晚,坐上剪輯臺,將大量剪輯素材一一拉下,發現忙了幾天卻不見曙光,心裡又開始著急。
隔天中午,手機鈴響,響一聲而已,鈴聲的感覺似曾相識,赫見呂老師的手機號碼,果真又是來報佳音的。原來呂老師正等待西卿的來到,卻按錯號碼。
難掩心中竊喜,沒經過呂老師同意,直奔呂屋。
真巧,今天晚上是呂家大喜的日子!
興奮之餘,沒想到呂老師竟板著臉孔告訴我,今晚他不參加婚宴,除了神經痛外,熱鬧場面也讓他不舒服。意思是說我可以回去了,晚上也不用來,紅包免了。
收機器回家。一路上心情沮喪,怎麼辦?只好仰賴紀錄經驗指引我該走的路,汽車就這樣來到餐廳門口。
呂金守曾在黃俊雄布袋戲團寫過好幾首歌詞,如〈冷霜子〉、〈醉彌勒〉等。也曾為西卿製作唱片,布袋戲盛行年代,她那一首〈苦海女神龍〉,流行全臺。
這次西卿特地南下屏東求教呂老師,主要為了社區的歌唱課程,而碰巧遇上這場喜宴。
七點開席,我提早多時站在餐廳大門守候。因為心中有盼望,時間過得特別快,沒多久見男方親友團從停車場走來,舞臺上樂隊啟奏,臺上臺下熱鬧起來,呂金守等人在宴席廳親友席坐定。我借用吵雜聲來壯膽,走近呂老師跟前,大聲請問今晚是否上臺唱歌,他搖頭揮手說不唱,西卿一人唱就好,還遞給西卿一張點歌條。
這時我想到一個人,希望能助一臂之力。高瘦的他正從貴賓室出來,我跨步正面擋下,懇切說了幾句,他反應快,點個頭轉身走向席間,蹲在呂老師旁咬耳朵。下了點功夫後阿公還是搖頭,說著說著,膝蓋蹲得越來越低,賀喜的親友擠了過來,此情此景,阿公不答應也不行了。
今晚的宴席,氣氛籠罩在呂金守與西卿懷舊歌曲中,像一場歌廳秀。西卿唱〈苦海女神龍〉,史艷文、藏鏡人似乎又回來了!呂金守的〈冷霜子〉、〈醉彌勒〉強力放送。
親友來賓大都為中老年人,聽到「咱若是心頭結歸球,都來飲酒濕一個濕一個……」齊聲對著呂金守高喊「國寶」、「國寶」!
就在今夜,呂金守影像魅力指數100。
呂老師創作的名曲,客語、河洛語、國語總共不下百首。除客語歌外多為翻譯日本的歌曲。歌雖流行,卻不為官方和民間藝文界給予高的定位。
2018年在屏東演藝廳盛大舉行呂金守追思晚會,呂老師遺願終歸實現。
那一天我們家三人出席,進場有專人引導,不用排隊。一生第一次在崇高殿堂坐上貴賓席。晚會場上看紀錄片時,心中想到很多該感謝的人、事、物,包含呂老師那支老手機。
呂金守1935年至2017年。
向呂金守老師致敬。
◆邱才彥,屏東竹田人,長期在地耕耘的資深影像工作者。以鏡頭將南國的風土民情、人文故事、傳統技藝,一一蒐羅於影像方格裡。拍攝上百部影片,曾獲八座金穗獎。
編案:紀錄片導演邱才彥,應該是以鏡頭守候屏東最久的人,得過八座金穗獎,到現在依然是攝影機不離身,在他的鏡頭裡,有過萬年溪、臺糖老火車、有過莫拉克風災、還有過恆春民謠人,他的鏡頭是屏東的文化歷史的快門、也是風雨快門;在他回憶的呂金守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他每一次鍥而不捨的寫照。
(本文同步刊登於文訊雜誌2023年9月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