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搭一座橋通往樂器之王的聖殿
屏東演藝廳舉辦管風琴工作坊5年了,今年開放報名不到10分鐘額滿,最後再加場。工作坊講師朱郁柔形容,「根本秒殺,很誇張!比周杰倫演唱會還搶。」但比起叫座,工作坊幕後更令人動容。她印象很深,每次工作坊要學員勾掛組裝管風琴的牽引裝置,多數人做不來,反倒視障學員最上手。後來知道,「他們所在的世界只能靠摸索,因此才被磨得如此善巧」––那一刻為之撼動,「原來人常被視覺矇蔽,真正要看見,可能得用心眼」。 朱郁柔從小學琴讀音樂班,出社會後當音樂老師,或在婚禮禮堂擔任電子管風琴琴師。近年工作以管風琴推廣教育為主,連碩士論文都以屏東演藝廳管風琴推廣為題。出現如此轉折,是因為一次美麗的誤會。 「有次在演藝廳看到一對父子,我聽爸爸指著牆上的管風琴銅管跟孩子說『這裝置藝術做得很漂亮耶』。」她形容,那瞬間像被撞擊到。其實也不能怪爸爸說得不對,管風琴建造時即跟建築同步,不同音樂廳有不同建築聲學,也因此全世界沒一臺管風琴形貌一致,每臺琴都是獨一無二,說它是裝置藝術也沒錯,也因此讓她更加堅定走在推廣管風琴之路。 號稱王者卻很親民 管風琴是歐洲生活日常 雖有「樂器之王」封號,但管風

屏風小編
2天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