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一定沒料到,他1873年創作的歌劇《卡門》,生前不受歡迎,一個半世紀來,卻成為熱門改編戲碼;先不算全劇改編的電影有多少,光劇中詠嘆調改編的華語歌曲「卡門」,從1960年葛蘭開唱至今,就數不清有多少人唱過。
今年夏天,《卡門》在屏東「南國表藝節」被改編成歌舞劇《籬笆外的卡門》,吉甫賽女郎卡門變身50年代菸廠女工艷紅,表演場地從巴黎喜歌劇院移到新啟用的「空翔區」遺構公園,有歌有舞還有雜耍扯鈴,更讓比才出乎意料!
在自己的土地上演譯歌劇
有多麼酣暢淋漓!
《卡門》劇情不算曲折,喬治.比才編寫四幕歌劇時,就以同名小說為本。它說的是卡門周旋於兩個男人間的故事;士官荷西為其傾倒,在她涉犯械鬥時將其縱放出牢,但礙於婚約、官職不敢跟她雙宿高飛;嚮往自由的卡門最後移情鬥牛士埃斯卡米略,但也因此死於荷西劍下。
眷村版卡門 竹籬笆外的吉普賽女郎
比才生前《卡門》沒大紅大紫,36歲病逝後,吉甫賽女郎卻在全球舞台死了千百回。卡門自揭心聲的詠嘆調──《愛情像一隻自由的鳥兒》──成功擄獲荷西,後來被改編成華語歌:「男~~人不過是一種消遣的東西……」已故男歌手羅文、天后阿妹(張惠妹)都唱過。
今年夏天,《卡門》被改編成歌舞劇《籬笆外的卡門》,卡門、荷西及鬥牛士埃斯卡米略,變身台灣50年代的菸廠女工、警衛及屠宰場小開,成為艷紅、建國及武雄。原長2個半小時的歌劇,改成1個小時選粹版。原劇膾炙人口的唱段仍以法語呈現,忠於原味,對白全改成華語,與在地接軌。
與原版表演型式更不同的是,《籬》劇移置勝利星村遺構公園「空翔區」演出。現場有日治時期留下的歷史建築、流水與草坡,艷紅不能像以往,站在劇院聚光燈下歌頌情愛,得遊走全場讓人見證她熾熱的愛。除了飆唱三連音的歌者艷紅,場內還有不停飛揚奔馳的舞者艷紅:歌劇與現代舞的結合,讓《籬》走出歌劇院,也走出比才的設想。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邀請「La Voix d’AMiS 藝術樂坊」與傑出演藝團隊「種子舞團」跨界合作,催生「阿猴(屏東舊稱)卡門」,成為今年南國表藝節唯一檔由縣府委託自製的節目。由於展演前遺構公園仍在趕工,逾百名演出及幕後工程人員僅能現場總彩一次,走位、燈光、音響……挑戰重重,但在藝術樂坊團長劉盛福眼中,卻似在家鄉圓了異鄉的夢。
原來他留學法國期間就曾獲喜歌劇院工作合約,那是《卡門》首演的聖殿,也是東方人難以擠身的團隊。劉盛福後來為照顧家人放棄法國事業,但沒忘情歌劇。此次擔任《籬》劇指揮,他每個手勢都牽動場上演出,但僅在謝幕才讓人發現他的存在。看他連指揮兩場後,渾身被汗浸透,像從水裡鑽出來,總算能理解「在自己的土地上演譯歌劇」有多麼酣暢淋漓。
舞者執導歌劇 跨域的環境劇場
「種子舞團」團長黃文人此次擔綱編舞及導演,她笑稱:「不懂什麼A大調、四二拍等古典樂曲式,無法用專業語言跟樂團、歌者對話。」但看完戲發現,她把舞者、歌者舖排的恰到好處,在比傳統劇院舞台大了三四倍的環境劇場裡,猶如畫龍點睛地安排了扯鈴手。雖是首次執導,卻展現舞團擅長的跨域合作底蘊。
《籬》劇演出時,觀眾聽著艷紅反覆飆唱:「L’amour……(法文,即愛情)」卻死在建國懷中,備感虐心。工作人員看艷紅與建國在草坡上爭執拉扯,心也被揪著。原來飾演艷紅的女高音法法灣.蒂地布(陳安妮)已懷孕六個月了,她首次嘗試次女高音角色,帶著胎動走位、小跑移動逾1公里,都是演唱生涯突破。
首場演出時,法法灣的魯凱族爸爸、排灣族媽媽都來捧場。難得回鄉演出,爸媽坐台下,讓法法灣謝幕後激動落淚,直瞅著肚裡寶貝說:「你辛苦了,媽媽辦到了!」《籬》劇藝術總監吳宗祐說,縣府自製歌舞劇也在孕育一種可能,透過發掘、培植在地團隊,有一天,午夜版定幕劇也許會成為夜遊屏東的亮點。
出處:2023屏東本事秋季號
延伸閱讀:向死而生的廢墟美學--屏東遺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