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民俗文化 定遠自治社區
Yunnan Traditional Culture
人生常是先懂酸甜,再能領略苦辣。里港鄉滇緬社區始終生活在邊陲之外的邊陲,那是屬於砂石車的國度,緊鄰的社區總在有意無意間被遺忘,偶而被提起,總是日常生活淡了,偶而會念想的異國料理,未曾真正被正視和對待,直到扎根在這處礫石地的第三代移民,決定用滇緬料理中的酸、麻、辣等滋味,顛覆始終少了甘味的人生。
里港、美濃交界的滇緬四村的故事,盡是戰火下的悲歌,1961年,政府將原處金三角地區的四國九族官兵與家眷安置在荖濃溪畔。地處里港大橋旁礫石遍布的瘠寥之地,雖名為田地,實際上卻是草木不生的河床砂石地。
歷經苦難生死後的滇緬孤軍來到新故鄉,放下了刀槍,改拿起鋤頭,明知地底下盡是礫石,依舊一伐一墾的開地築路,想盡辦法把根扎在石縫之間。
正因地處邊陲,語言、飲食、生活習慣皆與周遭客家、閩南聚落迥異,久而久之滇緬社區形成一處特殊領域,長達半世紀的遺世獨立,意外留下歷史特殊性、文化的多樣性、再生可能性,其中,定遠社區在2005年成立「滇緬民俗文化協會」,目的是要傳承歷史、文化、故事、生活習慣、特色文物,其中最大的基底的就是飲食文化。
三代移民魯玟言因逢父親離世而選擇回家,她與同樣來自滇緬社區,已在里港DOC數位中心扎根多年的彭薰誼,以及到此處沓查而對滇緬文化心生嚮往的吳翰倫等人攜手,用年輕的思維,尋找突圍的破口,決定用滇緬之味來突破制約社區多年的框架。
打小聽盡長輩顛沛流離日子的魯玟言說,當年孤軍光是果腹都有困難,飲食只能就地取材,加上瘴癘四起,養成孤軍擅用辛香料入菜的料理特色,這些香草植物被帶到台灣,融入食材成為滇緬後裔聊慰鄉情的食物。
邊陲之地以特色料理再出發
所以走進滇緬社區,住家無論大小,舉凡前庭、後院甚或路邊、公園,總會見到各式各樣的香料植物,家戶門前掛曬著辣椒、臘肉等食材,但凡家裡開伙缺東少西,媽媽們到院子繞一圈總能解決……魯玟言提起了那些現今社區的日常。
由於家裡是開滇緬餐廳,魯玟言用美食當作敲門磚,結合青年並導入上公私營部門資源,自「雲南美食文化季─潑水節計畫」,到「滇緬文化節」的長桌宴,推出各種從味蕾出發的活動。
深怕漣漪過後又回到從前,2021年這群年輕人與屏東縣里港鄉滇緬民俗文化協會、滇緬風情金三角餐廳共同合作,運用在地雲南香料與料理技術,打造「滇食一域」品牌,以社區自產原料為材,推出「滇覆湯底」冷凍調理包以及醃漬品,作為定遠社區伴手禮自產自銷,並以銷售淨利10%回饋社區,啟動永續發展的產業鏈。
2022年社區的第二、三代組成7人團隊,展開社區耆老訪談,試著用年輕人的美感和數位科技力重塑社區形象,繼續書寫家鄉的群體記憶,試圖從歷史裡找到機會點,演繹出特色主題社區小旅行。
溯源尋根推動社區小旅行
彭薰誼以漢族的中元節為例,社區做法不同,至今仍保有「祖先接進門」、「老祖宗請客」及「送出門」祭拜祖先儀式。每年農曆7月11日下午3點開始各種祭儀,從祭品的準備、程序到時間都不同,一到祭祖時間,家家戶戶忙著張羅,在外界來看是特殊景象,卻是她們的兒時回憶。
吳翰倫則用軟實力打造社區窗口,透過故事、美學、文創、設計等一波波的擾動,讓停滯多時的湖水起了陣陣漣漪。2022、 2023年的農村再生計畫中,定遠社區推出走讀行程「滇WAY尋香」,從香草、水醃菜泡製的體驗到餐桌料理,以香氣交織成屬於定遠的在地印象。
2024年一個春末午飯,這群年輕人打開社區集會所的大門,牆上的舊國旗與老照片、自東南亞買回的裝飾品、團隊開發的調理包……小小的空間裡,不同的時空、地域交錯著,頓時,反讓人不知所以。
魯玟言坦言,幾年下來,雖然開發了新產品,活動也被外界看見,但,對內的擾動則是來自另一個面向的挑戰,不同世代對於新變化存著不同的意見和觀點,讓前進的步伐些許遲疑。
拉扯帶來的停頓紛擾是思考的開始
這群新世代坦言,當社區打開大門,在看見與被看見之間,都有不同的挑戰與矛盾,魯玟言說,在推進的過程,開始面對早已存在於關係裡的各種難題,「讓我們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思索,在這之中,有人的離散,有意見的分歧,也有關於下一步應該往哪走的擔憂,當然也不乏日子裡忙碌所帶來的拖延」。
這樣的拉扯帶來了停頓,紛擾是思考的開始,這是社區再生必須面對的課題,於是,這群年輕人在反覆討論和思考後,在粉專留下反芻後的結論,「但現實是,往往不是所有人都能抱持相同的心意,這無關乎對錯,更確切來說是立場和角度的分別,使得看出去的世界不一樣」。
雖然前方路徑依舊模糊,這群遇挫的年輕人仍捨不得離開,「因為明白每一份看見有多不容易,所以想要放在心上好好珍惜」,依然打算堅持做自己覺得對的事。
午後的陽光正炙,三人走在社區重新整理過後的香料植物園,在4百平方公尺大小的土地上,種植了刺芫荽、水蓼、南薑、皺葉薄荷、香茅、馬蜂橙等可食用的香料植物,香料之於雲南民族大概就是一種靈魂般的存在,三人不時交頭接耳,手搓香草,討論各種新的出路與可能性。
一如料理中的香草,層層堆疊亦相互融合,不須特別凸顯哪一種風味,味蕾間的平衡反而更引人入勝,每一道難關都是再生的能量與契機,只是這樣的修練需要時間、精神與專業,只要存在記憶深處的香氣仍在,保初心,不忘本,自會驅動著前進的步伐,好事就會發生……。
現實是,往往不是所有人都能抱持相同的心意,這無關乎對錯,更確切來說是立場和角度的分別,使得看出去的世界不一樣。
出處:2024屏東本事春季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