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屏風小編

琉球來去 來去琉球


琉球的海灘景色(黃慶祥提供)

文:黃慶祥


民國五、六○年代,如果你要從臺灣本島去小琉球,第一、你可以從高雄的新濱碼頭搭兩個小時的交通船;其次,也可以從林園的中芸漁港搭船,該公司每天早上從高雄的鼓山區發出一班交通車以便銜接船班;第三,從東港搭船。從東港及中芸搭船(東港皆為木殼船,中芸已有鐵殼船)到琉球大約要七十分鐘。當時的這些交通船,琉球鄉親一概稱為「旺搬」(「運搬」的轉音),但隨著如雙園大橋通車(65年11月)等因素,高雄、中芸航線都跟著從小港機場到琉球的飛機一樣停駛,只剩距琉球最近的東港欣欣向榮。


東港溪出口南側,105年啟用的東琉線船運服務中心(六○年代沒有所謂的候船室,只圍起一道供排隊的水泥短牆),其東邊是聯營的候船室。聯營是由飛馬、光輝、群益、翔信、東昇等公司聯合排班經營。最新的船隻是111年10月首航的飛馬三號,它及104年首航的翔信號,船身都是穿浪型的雙體結構,比一般的鋁合金更加迅速穩定。服務中心最西邊是公船的售票窗口,公船是由中央政府補助建造而由鄉公所經營。由86年的欣泰號,92年的吉祥如意號,而至111年11月開航的琉興號。和公船共用一候船室的是泰富航運,號稱東琉之翼的泰富號共有三艘,首航是在93年7月。位於中間位置的是最新成立的藍白號,雖然110年8月首航是在大鵬灣,但不久就把原本的超商擠掉。由於輪船眾多,琉球鄉親現已鮮少使用「旺搬」一詞,而逕以聯營、泰富、藍白、公船稱呼,以便區別。以上前三者都是由東港直奔琉球的白沙尾觀光港,而公船則是到稍遠的大福漁港。同樣到大福漁港的還有從新園鄉鹽埔漁港開出的大福號(109年首航),雖然位處偏隅,但其周遭有相當數量的免費停車位,所以也吸引了不少遊客搭乘,而鹽埔地區很多的閒置空地也紛紛改建成停車場,以容納連假動輒上萬的登島旅客停車。密集的船班,十多分鐘的航程,小琉球與本島間繁忙的海面已被形容為「大航海時代」,而小琉球已然躋身為國旅勝地。但從大鵬灣出發的大鵬6號已於111年10月停航,和97年1月一度重啟高雄航線的蝴蝶公主號一樣,都維持不久。105年,開啟鳳鼻頭漁港鳳琉航線的翔飛號本以包船為主,107年1月起,嘗試經營每日固定航班,但在該年底起即一直停航至今。


相對於東港,在小琉球白沙尾原有漁港東邊的觀光港是在86年建成。除了供交通船及在地遊艇的停靠,也有造型很現代的候船室。但現在的候船室已被103年進駐的澎坊免稅商店取而代之。位於小琉球東側的大福漁港建成於78年,除可容納大量的漁船外,公船自始即以此為停靠點。最近,斥資近兩億的船運服務中心於111年11月啟用,除了吸納公船及大福號的船運服務外,澎坊免稅店也在此設立了小型的營運據點。


駛入小琉球白沙尾港口,映入眼簾最醒目的是矗立於東、西兩側的雙塔:鳳凰旅行社的觀光旅館及琉球漁會的觀光會館,而夾在其中的老字號白龍宮旅館則只變成一長列的等高樓房之一。觀光旅館的興建(尚未落成)引起當地民宿業者的抗議,主要是怕搶走了他們的生意。琉球的民宿以八村旅店的崛起(98年開始營業)最有代表性,其興建地點位於飛機場臨海西側,是以業者喜歡的villa形式構建。由於地處偏僻,剛開始很不被鄉親看好。但由於建物、視野及服務內容都有良好的口碑,入住的旅客絡繹不絕,因此眾多鄉親即跟著搶建。又由於搶建者賺得盆滿缽滿,所以又吸引更多的鄉親跟著瘋狂搶建。很快地,民宿由剛開始的幾間、幾十間直到現在的算也算不清(估計六百間以上),期間不過15年而已。其中,如:相思埔是返鄉青年把老家房間整修而成;熱帶嶼是在自家空地興建;船屋特色民宿改裝自原本的海產店;蘇宅旅店是把琉球唯一的巴洛克式建築打掉重練。其他則各占山頭,各顯神通。但其中的大部分並無民宿執照,而政府好像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演變成今日尾大不掉的局面。


跟著民宿一樣流行的是小琉球麻花捲,也是起源於98年。本是退休的王信和老師和朋友泡茶用的小點心,由於風味頗佳,就嘗試在網路試賣,沒想到引起熱烈的回響,並時有訂不到貨的現象。「王老師麻花捲」打響名號後,其他的鄉親也爭相前來跟他請教如何製作,他也不藏私地一一傳授。大家競相開業並且研發各種新口味的結果,以至於麻花捲風靡一時,已成為小琉球的名產,不管是實體店面或是網路上,至今都能維持相當的銷售量。已停止農作多年的琉球婦女則成群投入搓麻花捲的行列,跟整理民宿的房間一樣,已為在地的婦女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


這波小琉球的觀光興起跟綠蠵龜的登場息息相關。由於小琉球的沿岸海水清澈,海藻密布,所以綠蠵龜樂得在此生息繁衍。除了在岸上可遠觀外,「看不到比看到還難」的高能見度吸引眾多的遊客紛紛下海浮潛,以便能就近一睹其廬山真面目。但喜歡深海潛水的也不在少數,他們當然可欣賞到除綠蠵龜外更驚奇的畫面。最近又流行起雙人划槳及SUP(立式划槳),其鮮豔的顏色真的把琉球的海面妝點得五彩繽紛。


由於遊客的增多,自然湧現無限的商機。琉球第一家7-11於89年6月創立時並不被看好,但後來生意昌隆,又開了兩間分店。全家超商也不甘人後,於109年投入營運。至於各種連鎖的飲料店及鄉民自己開設的店面,真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近十年又吹起一股開燒烤店的風潮,也是由一家而至數十家。一般都是搭個鐵皮屋而成,而最新的當屬今年剛開幕的雀爾思燒肉。其豪華的裝潢、高檔的食材、一客899元的價格,都直逼都會區歐式自助餐的水準。


然而,在這一片大好的榮景下,眾多的問題也一一浮現。首先遭殃的是潮間帶:由於潮間帶旅遊的興盛,川流不息的遊客日夜踩踏的結果(雖然只在退潮時段),已使得各個潮間帶的生態奄奄一息,本來遍布整片海坪的「土鬼」(類似馬祖的貽貝)已繼夜光蠑螺及龍蝦之後被挖採一空,海藻也已被磨禿殆盡,只剩裸露的白沙,真如《紅樓夢》形容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洋面雖然還很湛藍清澈,但民宿、餐飲排放的洗浴、洗滌化學物質已使海水飽受汙染。以前味道鮮美的珊瑚礁魚或近海魚類現在吃起來都有了化學的味道。民宿、商家的爭相開設,使得全島的綠地日漸縮減,當然地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為了地盡其利,土地分割在琉球如火如荼地展開。但由於傳統一個家族的土地只登記在一個或少數人身上,所以即產生諸多的紛爭,一向純樸的鄉親也紛紛進到一生未曾去過的法院,進行土地紛爭的民事訴訟。十多年前,政府企圖打造琉球為無碳島,倡導電動機車,但無數的機車依然是燃油的機車,而未戴安全帽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車禍也時有所聞。


為了維護小琉球環境的永續,在地的一些熱心人士於98年10月成立小琉球海洋志工隊,其主要的活動是淨海及淨灘,尤其是淨海,至今已有四百多次深入海底的紀錄,其撿拾的海底廢棄物多到不可勝數,對於生態的保護已發揮相當的作用。近幾年又有環保琉行杯的創立,藉由觀光客在地借用,用完在地歸還的概念,降低一次性飲料紙、塑杯子的使用,和林佩瑜彩繪的「海灘貨幣」一樣,已獲得眾多店家及觀光客的熱烈響應,減少不少的垃圾量。其他還有潮間帶旅遊在人數(須由導遊帶領,同時段最多三百人)及季節(只可在春、夏兩季)上的管制,使潮間帶能獲得相當的休養生息。雖然這些只是亡羊補牢之舉,但總是生生不息的契機,值得大家的肯定與支持。


◆黃慶祥,民國50年出生於琉球鄉上福村,68年遷居東港,臺灣師大國文系畢業。著有:《小琉球手記一九七○》、《琉球行吟》、《古典小琉球》、《返鄉日記》、《返鄉日記2》等書。


(本文同步刊登於文訊雜誌2023年9月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