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便利商店有1萬3千多間,人均密度是全球第二,即使身處「便利之島」,有些地方必須翻好幾個山頭,才能聽到「叮咚」開門聲,或找到像「你家」的地方。這樣吧!既然找不到人潮匯聚的黃金三角窗,就把行動購物車開過去。這天開到瑪家鄉禮納里,76歲的杜勇吉買包孔雀餅乾,才結帳就在車邊打開,可能太開心包裝一撕開還有2、3片掉地上,但vuvu(排灣族語,意指祖父母)說:「沒關係,咔啦咔啦……大家一起吃才開心!」
屏東縣行動購物車結合行動藥師、行動營養師等主動式服務,織成整合性社區健康照護網。近年陸續拓點,3輛行動購物車如經緯穿梭於偏鄉聚落與文化健康站間,每週造訪90多個定點,穿山越嶺總里程逾1千公里。
像牡丹鄉東源村,沿屏199縣道前往村裡最令人神往的東源湖,得穿越牡丹水庫集水區,翻過好幾座山。最近的便利商店有20多公里遠,但行動購物車依然開進來。
這天它開到禮納里公共服務中心,司機小琪在滿山「唧唧」蟬鳴中拉開小貨車棚架,貨理到一半,幸福巴士剛好也到了。它從水門等村落載來一車的vuvu,他們要到活動中心2樓參加銀髮健身班,才下車,目光全黏在購物車上。「走啦走啦,先來動動,下課再來!」三地門衛生所護理師卜劭芬笑聲催促,像哄騙幼童一般,才把人帶往健身房。
超人氣行動購物車 偏鄉長輩的福利社
其實他們年紀都不小了,這天來的最高齡是93歲的高賴木火,對他來說,像勇吉vuvu那樣七字頭的,真是幼童。50分鐘健身課好不容易撐完,vuvu們全擠到購物車旁,神情猶如學童下課擠福利社一般。有人買牛奶,有人相中牛肉乾……總之沒一個人手是空的。
卜劭芬伸手遙指笑說,「看哪!像不像那畫面!」她手指處是服務中心清水模梯牆上的壁畫,在地創作者磊勒丹.巴瓦瓦隆親手繪成。綠色框裡有輛發財車,後廂堆置民生雜貨,車尾一名女子手拽孩童追著;磊勒丹畫的太好了,只是幾個無聲色塊,竟似聽到發財車頂大聲公放送著:「菜車來囉、菜車來囉……」女子手刀狂追喘聲如牛。
行動購物車就跟畫中的菜車一樣,也成偏鄉聚落的日常。與其說載賣的是生活用品、零嘴點心,不如說它載來的是需求滿足。
行動購物車是照護網的最後拼圖
「好比來服務中心看完牙,正好碰上購物車買瓶牛奶回家,或在文健站吃完午餐要回家,剛好購物車來了,就買塊麵包給孫子。」卜劭芬說,這些零零總總的公共服務各像一小塊拼圖,但拼起來了就是照護網。
小琪也是拼圖裡的重要一小塊。她開行動購物車快一年了,是司機也是店員;這天在禮納里頂著熾陽工作,貨才理一半身體已被汗浸透,頸項得圍毛巾,阻擋汗水漫延。她雙手沒停過,要不打印發票,要不就翻整貨架的罐頭或整理冷凍櫃的冰棒、冷凍水餃。想像此刻若是在市區的便利商店,恐怕清涼到制服裡得加長袖襯衣。
「是累啦,但其實有彌補一個遺憾的感覺,」小琪說時刻意抬高頭,似要禁止什麼泛流,熨平了心頭湧動才繼續,她從小由外公外婆帶大,他們過世後像把身上的某塊也帶走,「開購物車進聚落後,發現啊原來到處都有阿公阿嬤的身影。」她的LINE因此多了一百多個公嬤級好友,小琪擅於跟他們聊天,因為那就跟在家裡一樣,「有阿公看到我笑嘻嘻說『我孫女來看我了……』,我會回他『哪有啦,你是我哥哥』」,一句話逗的阿公大樂。
有位阿嬤每看到小琪,總趁沒人拉她袖口說:「妳帶我回嘉義啦,好不好,帶我回嘉義……」她不敢追問嘉義是阿嬤的娘家或有什麼人等著,只能把阿嬤當成自己外婆,盡可能滿足當下需求。
這顆把別人vuvu當成自己外公外婆的心,多年前也鼓動Zepulj(卜劭芬排灣族名)返鄉工作。所以偶爾有vuvu忘了帶錢,站在購物車旁不知所措,Zepulj總說:「來啦,算我的。」這……這個要記帳嗎?Zepulj笑說:「都是自己的vuvu ,記什麼啦!」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