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屏風小編

柴燒麵溫世和



「你是做一個『回來』的動作給別人看,還是有想要認真過日子?

住久了,你就會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才活得下去,

鄉下最精彩的也是這一點,荷包可能沒有人家滿,但很多活下去的可能。」


大路關柴燒老麵店名聲響亮,網路隨手google,其人其事其食,老闆溫世和如何返鄉創業,熱心參與地方事務,都有影有聲有色地被記錄,「可是我打電話給google,說人家在你們的地圖上找不到我們,也沒人理我。」採訪同事告訴他可以自己標註,他說,沒手機沒網路,反正事情也久了,訪談中有外地客打電話來問路,他照著當地人熟悉的地標,哪個公園、哪個大樹、哪個石頭指引對方。

 

連他都說自己很跳tone。先說開麵店只是為了交朋友,提到某天和客人聊起年輕時曾住過楊梅,有家五金行養了一隻肚子像籃球那麼大的金魚,客人驚呼就是他們家,「楊梅的街屋很多進,縱深有的超過五十公尺。我說的那個五金行,他們家中間第一個天井,就是養那隻金魚,我們常常去那邊買東西,還常常去看。」喝口熱茶,看我們沒什麼特別反應,又說:「就是熟了嘛,才可以進去裡面看。」接下來每一番話,都像老房子的超長縱深,走入一進又一進,才發現他要帶你看的不是金魚、街屋,是人情關係。

 



報導裡說溫家家族從清朝起即世代居住於高樹,但溫世和人生一路都在四處奔波。他愛到處看老房子,原因是紡織廠上班有周休二日,放假沒錢只能到不用花錢的地方閒晃。看著看著,有一度開始和一起參加過老街社造培力的「同學」們,沒事就到處去反拆遷的抗爭現場支援,培力課程教他們要為地方出自己一份力,他的同學就去肉身貼在要被拆掉的旗山火車站牆上,搞到行政院長都來了。「有人說炒作又怎樣,你知道它很重要,可是沒有凸顯出來讓更多人知道,它就不會留下來。」

 

從此他成為一個很主動提供資料的受訪者,訪談裡你可以看到他常帶著記者東看西看,連隱藏在門口柴堆旁的石碑,都清楚地寫著這間麵店的所有起造參與者名字,載明空間設計、木相、泥水、水電、灶頭、屋頂分別是誰做。「結果變成一輩子都在做這種事情,好像不知道在找什麼那樣。」還笑自己就連變成酒空也都在做「這件事」。

 

「會去找陪酒的啊,就手摸著大腿然後談文化的事。」問他匪類心裡的道德標準是什麼,沒回,只說後來酒駕就變成司機了。朋友稱許他戒掉菸酒癮實在了不起,他只說不難,人生裡有很多事,他都能說斷就斷。「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為什麼到頭來要被菸酒綁住?要也是被『家』固定下來還比較安全。」

 

「家」在他心裡很重要,連談起常常去支援抗爭的部落族人想蓋間屋給他住,都特別強調:「不是房子哦,他們說要蓋一個家給我住,很感動。」不過,溫世和還是繼續當人家的壞朋友。部落朋友用工廠切好的石板蓋屋,他在旁邊閒聊幾句說這種蓋多了,以後就沒有真正的石板屋了;有做土地代書的來問他哪塊農地值得投資轉賣,他就說你看住在這裡好山好水又可以種什麼。「早知道不要來問你!」朋友們笑罵,說溫世和讓他們斷了很多念頭。

 



真正的老司機深門熟路,走過摸過盡量不錯過,也沒停止尋找。一般人看他以為就是個到處撿老傢俱的囤物狂,只有懂他的人會來求指引。有人想在文化村裡建造等比例的客家傳統建築群,請他導覽四處看看,走一整天,他刻意選在傍晚時分到孩子們放學必經之路,「小朋友在你追我跑啊,我說你蓋一個村落在文化村裡面,可是沒有這種聲音,那像村嗎?」又有人討教他為什麼連擺個小小的村落市集都能吸引那麼多人聚集,「你那市集是做出來的給人家看的,我這每個攤位是生活需求,你是做一個『回來』的動作給別人看,還是有想要認真過日子?」

 

「我有很多轟轟烈烈的想法,但都壓抑住,覺得這種個性如果放出去,就收不回來了。」於是他把自己從風風火火的江湖場,收回灶頭柴火裡,也把想傳達的精神藏在那些被他收回家的物件中,麵店每三個月就換展一次,展的是地方文史,也是自己的中心思想。「我都告訴客人這家麵店其實賺不到什麼錢,但很有內容,沒手機我也活得很好。住久了,你就會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才活得下去,就可以自立。」

 

「像我朋友開保養廠修車修了一輩子,有一天突然說不做了,跑去種芋頭。鄉下最精彩的也是這一點,荷包可能沒有人家滿,但很多活下去的可能。」

 

-------------------------------------------------------

●找師傅:

溫世和

大路關老麵店

(08)795-7383

屏東縣高樹鄉廣福村中正路1-1號


出處:勞動暨青年發展處─屏東人抵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