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


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三寶爸陳上賢出社會工作至今,從事的行業都跟寸土寸金扯上邊。這四字讓人聯想到土地的稀缺性,猜他做過仲介。這聯想正確,但已快成過去式。他現在的工作是養蚯蚓,比仲介房地更貼近寸土寸金。


植基土地的營生


陳上賢出身屏東崁頂農村,老家現改成蚓響力莊園。他另在潮州八老爺附近租下約一分地養蚯蚓。近年因應中北部市場需求,養殖版圖逐漸擴大,台南善化、南投國姓都有據點。


會走到這一步有緣由。陳上賢大學念輪機系,算學有專精,畢業後理應跟同學一樣上船跑遠洋,但他有交往多年的女友,身上像有條隨時揣緊的線頭,實在跑不遠。他只能選擇回家,學做仲介,主要經營區域在東港沿線。


「我算跑的勤,雖然初入行,還是有成交。」陳上賢其實不太想回憶過去,那段時間每天面對的是數百甚至上千萬元的交易案,但他年輕,雖然刻意衣裝,帶客仰望華廈總感到對方似有懷疑,嚴重時甚至覺得「人家看不起」。


這種情緒日積月累堵塞心頭,他才決定轉行養蚯蚓。跟仲介相比,一樣都是植基土地的營生,但觀望角度幾盡翻轉,以前是仰望,現在則是低頭俯身。最大可長到成人手掌大的蚯蚓,成天在土裡鑽來鑽去,吃飽喝足排出蚓糞,未細看全是黃土色,但過篩後可變現,是最具體的寸土寸金。



蚯蚓對土地的貢獻,近兩百年前就獲生物學家達爾文認證,他生前最後一本著作就以蚯蚓為主,還稱蚯蚓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牠們穿行讓土壤透氣,保持活性,蚓糞富含氮、磷、鉀等養分及微生物,更是天然肥。

陳上賢說,養蚯蚓一周平均餵兩次,食源從家庭廚餘到牛糞、雞糞、豆渣都可以,土壤太乾就澆灌。他描述的專業門檻看似比其他養殖事業低,但我們所處的世代終究離達爾文已遠,要能參與資本市場賽局仍有一定難度。


他初養就差點卡關,那次開著老貨卡,載著滿車蚓糞北上交貨,雖然不久就可變現,但路程太遠實在餓慌了,全身僅剩五百元現金讓他天人交戰,深怕肚子填飽就沒錢加油,最後只能吞著口水先交貨再說。


一次兩次經驗摸索,他後來決定在台南、南投覓地養殖,以就近市場。篩選蚓糞最耗時,也一步步進化成半自動化。日常翻土、餵食隨養殖面積增長最費力,最後添購堆高機,即使是二手,也夠力了。


他在八老爺的養殖場,是閒置多年的廠房,進廠沒開燈,入眼一片昏黃,地上一?一?的土丘也是黃的,裡面窩藏八百萬到一千萬隻蚯蚓。以手翻土時糾纏蠕動的蚯蚓變成掌紋,或會引發密集恐懼症,但一想到手裡爬的都是新台幣,又覺得好像可以忍。


在這個價值有時比現值高貴的年代,養蚯蚓很容易贏得環保愛地球的價值冠冕。但陳上賢不來這一套,他的構想是,若有足夠資本,未來可規畫大型場址,代畜牧場處理養殖廢棄物,「他們不要的是我的最愛,代處理有收入,還可養肥蚯蚓,排出蚓糞澆灌蔬果花園,自成體系!」他講的直白,說自己只想賺錢,但化為行動其實已是一片護心。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4月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