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的家|三口之家
人的記憶既是顯性又是隱性,總在特別的時候,某些蟄伏在深層的記憶開始浮現,且會與環境產生強烈的連結。
位在瑪家鄉山腳下的社區,是離開舊好茶後,Sasala(台邦.撒沙勒)與父母、兄長、姊姊們的新住所,直到他赴美取得博士學位返鄉後,自立門戶,偕同妻子Navai以及兒子希熙里組成了三口之家。
周末午後,58歲的Sasala坐在自家餐廳的長桌前,隱約飄來妻子自花園摘下的桂花沁人芬芳,在這處蒔花簇擁,深具生活感的住所,全靠另一半Navai的操持,讓一家人直接住進美裡。
在這處宛若咖啡廳的空間裡,倆人回溯20多年前的窮留學生年代,Sasala說,剛赴美時,拖著6只箱子,由東岸到西岸,因阮囊羞澀,只能暫時棲身在一間僅約浴室大小的空間裡,幾經輾轉,終於在西雅圖附近,找到一份幫忙打理老奶奶生活環境的工作,代價是換得花團錦簇,宛若天堂的居住空間,這樣的美學生活體驗深深影響倆人,回台後,夫妻對於生活空間的經營格外用心。
聊著聊著,喝著咖啡的Sasala記憶往更深一層掏去,不由分說地提起從前,「魯凱族人本來就有家屋美學的概念,常將環境美化視為一種榮耀」,自小浸淫的生活裡,一直有美的存在。
回溯生命歷程 更能看清自己
家,始終是牽動台邦.撒沙勒生命的軸心。身為原住民的菁英,早自台大政治系就學期間就投身原住民族運動,1990年畢業,服完兵役後返回家鄉,在地方開辦《原報》,1995年台邦.撒沙勒進一步發起反瑪家水庫運動,甚至因而觸犯《集遊法》,在外界眼中,Sasala始終是不安分的靈魂。
但在部落長輩眼裡,長期生活在平地的Sasala,因族語說得不好,常被長輩們數落「聽不懂」,讓他起了想要重新認識舊部落的念頭,先後舉辦多場文化生活營及部落尋根活動,開始了「重建舊好茶運動」,沒想到,就在這一條「回家」的路上遇到愛,成為Sasala與妻子Navai相戀的起點。
當原住民覺青遇上漢族美嬌娘,乍聽是個浪漫愛情的開端,其實不然,兩人相識之初,有著一連串的誤會與爭執。
Navai是北部桃園人,生性浪漫、自由,當年在媒體服務,負責Sasala主辦的舊好茶生活體驗營,且在1993、1994年間,懷著「傳說中的詩意」,多次進入舊好茶,見到了Sasala心中的那片淨土,當時卻因為Sasala經驗不足,食物份量的不夠,Navai找上Sasala「算帳」,沒想到,本質相近的兩人一吵竟成戀人,成就了一生的舊好茶之戀。
以家為名的回歸
成家後的Sasala,對於部落發展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不願見舊好茶成為徒有浪漫情懷的古蹟,或是學界研究、觀光客遊覽的地方,為了打開眼界,找出更多的可能,1998年台邦.撒沙勒考上行政院原民會第一屆公費留學,他帶著新婚妻子一起赴美進修,2006年取得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回國。
曾任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委的Sasala,後來轉進學界,擔任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主任,2022年起在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任教,Sasala對於每一次工作的選擇,都以離家近為主要考量點,交通時間約在一小時內。
對於Sasala的鄉土情懷,在Navai知之甚深,而她支持丈夫的方式,就是當一名稱職的家庭主婦,把家打造跟民宿一般怡人,許Sasala一個安穩的家。
這名生活在北台灣的平地女孩,順應著內心的聲音與渴望,遠嫁南台灣的原鄉部落,雖然家人不免擔憂,她卻也沒多想,迷迷糊糊就跟著愛走,至今回想起來,用「被騙」總括這段情緣,只是語調裡的甜與上揚的嘴角,透露了不好說出口的心意。
對於Sasala決定要返回舊好茶重建家屋,Navai幽默回應,蓋家屋總比買一輛特斯拉好,此外,她還用另一種視角來看待Sasala的這個決定。
她認為於Sasala的這個決定是「土星回歸」。土星是29年轉一圈,58歲的台邦做這個決定,正是第二次的土星回歸,這在占星學的意義,「是跟原始來處再一次的連結」。
依據Navai的解讀,「土星是責任、傳統、傳承,也有人說是這輩子的功課,土星兩次回歸,都與Sasala的重建舊好茶有關係,而這一次回歸,Sasala思考更多傳承的問題,包括會蓋石板屋的人正在快速凋零,以及希望兒子能夠理解他」。
Navai懂得Sasala心底追求自我的渴望,盼著下一代能夠更加貼近自己的族群文化,若不做這件事,「他會很遺憾」,簡單幾句話,透露夫妻倆人的相知相惜,
最後問起了Sasala,三和美園的家與舊好茶的家,哪一個才是家?台邦說,一個是原鄉的夢土,一個是三人的窩,都是無法取代的家。
出處:2024屏東本事春季號
延伸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