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戲是瘋子、看戲是傻子?口白這樣說
敝團是明興閣掌中劇團,今暗欲開演的戲文(碼)是「今古風雲傳–白帆一生恩怨」,感謝觀眾朋友們!節目開始!
口白抑揚頓挫鏗鏘有力,主演架式(khut-s)定格,突然一陣霹靂啪啦電光石火煙霧朦朧,老國寶「蘇阿明」悠悠地唸出老末的定場詩。
老骨硬梆梆/老皮袂過風/呷老很費氣/站著放臭屁/
坐著就哈唏/講話講過去/晚上睏袂去/老人只剩一張嘴/
咳——咳——咳——
來者何人?老末報上名來,此人正是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的「蘇阿明」,蘇明順。
掌中布袋戲裡,生旦淨末丑首次登場,一定會有為角色量身打造的「四句聯仔」定場詩,幫襯劇情氣氛喜怒哀樂的押韻詼諧囈語。而「蘇阿明」的定場詩,正是十八年華少年家/口白演藝狀元才/縱橫戲場七十載/掌中藝術傳四代。
布袋戲尪仔穿梭三地三界,文武官神怪飛天庭、遁人間,遊走在地獄欲界、色界、無色界之間,唯有前場主演本人才會知道,接下來哪一句話會改變風向以及劇情未來的走向。
演戲是瘋子、看戲是傻子?口白這樣說
「奸欸、給伊死!」蘇明順帶團到台南安平的安樂戲院,台下觀眾太入戲,一個箭步徒手逮住反派角色戲偶,主演措手不及,他還要故作鎮定加戲,和觀眾鬥嘴鼓。
:誰抓走我的戲偶?
:我抓的。我欲甲伊打死、斬碎劈柴燒
:母湯啦!安內戲無法度演。你還給我,我鐵定包君滿意!
戲一幕接一幕地演,「蘇阿明」心裡默數戲快演完,奸人若沒死,沒辦法向觀眾交代,於是口白鋪陳暗示後場鑼鼓手,接著一陣激烈的亂棒猛打。台下一片掌聲雷動「好、好、好」,呼噓仔(khoo-si-289)吹得他沾沾自喜。
戲台下的觀眾目不轉睛盯著生旦淨末丑輪番上陣,演得繪聲繪影,卻不知操偶師只是「助演」。內行人看門道才知,真正操控布袋戲傀儡的「主演」,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口白」,牽引整齣布袋戲的起、承、轉、合節奏,和後場樂師在某個劇情爆點一唱一和,鑼鼓鈸鎈武場樂聲奏下。
在當年還沒有唱片的老時代,口白和鑼鼓手之間的默契全在一句話,說時遲、那時快,後場音樂效果匡啷——鏘鏘——,混雜了快而急促的小碎步伐「咚咚咚咚咚——」,狡黠將觀眾的情緒哄抬到最高潮。
蘇明順拜師3年8個月後,18歲創立明興閣掌中劇團,從戲園一張票2塊錢的年代演到現在。
轉場換幕的音樂過場,不需要口白抽詞,幾秒鐘不過的空檔,蘇明順的腦海突然閃過演藝人生跑馬燈:拜師3年8個月後,18歲創立明興閣掌中劇團,從戲園一張票2塊錢的年代演到現在,信手拈來就是一段口白,戲又繼續演。
我今仔日心肝悶悶不樂/想說要來街仔𨑨迌。
口白主演說學逗唱 天生狀元才
散戲謝幕後,觀眾一哄而散、打道回府,蘇明順使個眼色,要小徒弟偷偷混在人群裡,偷聽觀眾怨嘆哪些劇情,再來決定隔天的戲碼走向,考慮加幾句逗趣俚語口白。
黑天暗地霆雷公/象馬鹿獅豹虎/像欲落西北雨
河洛語的幽默橋段,聽得懂福佬話就聽得懂。蘇明順為了晚上那齣戲,翻讀雜文閒書,讀報紙上說地方發生什麼大小事,擷取精闢詼諧的用字靈感,再到其他戲團聊天探聽,絞盡腦汁揣摩劇本口白細節,然後不停抄抄寫寫,將腦袋裡的天馬行空寫在撕下來的日曆紙上,紙質特別吸墨。
蘇明順沒在說口白時,就是在寫劇本口白。
坊間都說布袋戲的主演可比狀元才,天生導演、編劇唱作俱佳,毫不設限的好奇,四處聽說讀書練就一身文學造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慢慢精練成用得上的橋段,以口白透過戲偶,將劇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花2塊錢買一晚的快樂 鄉下人的克勞酸
明興閣掌中劇團就這樣征戰戲園、野臺戲,還一度上廣播電台節目,演出「只有口白、沒有戲偶」的布袋戲。蘇明順微微瞇眼回想,從前十輛計程車,有九個計程車運將是廣播電台的忠實聽眾,固定時間聽布袋戲,不知不覺追劇追上癮。
現場口白、廣播電台口白/攏好/有錢賺ㄚ/反正都是在講古/有錢賺攏嘛愛!
蘇明順念的是口白,說的亦是他自己的心聲,畢竟當年圖生活溫飽已是奢侈,不敢奢望電視消遣娛樂,而庶民布袋戲雖不是大補帖,卻是「克勞酸」,花2塊錢進戲院看戲,笑一笑消除疲勞、補充體力。
從前的人們務農,日落回家沖涼後,就是乘著徐徐涼風,攜家帶眷上戲園看布袋戲。如果知道主演感冒燒聲,觀眾還會急著回家拿藥來,否則沒戲看!
還記得屏東東港「東津開基共善堂」曾經邀戲,劇團應邀連載大戲,結果有觀眾堅持追劇,不管日出要農忙割稻,連續好幾天騎腳踏車來熬夜看戲,散戲後睡意迷濛盹龜(tuh-ku),不小心摔車摔進田埂犁田,渾身瘀青擦傷,聽到「下集待續」氣得暴跳如雷,嚥氣(i-kh駰289)埋怨「那不就還要再熬夜來!」
戲隔日又再次開演,「蘇阿明」於心不忍,只能藉由口白,好好安慰這位觀眾朋友。
:我好累、好累/累到我騎車會摔車
口白嘴裡沒說 善解人意的心
口白道盡人生百態,於是主演更懂得用觀眾的語言,於是更懂得用觀眾的語言,帶入情境氛圍。
祖先風水葬得當/子孫免賺有得吃/出門一身若阿舍/攏嘛開進口車
小囝仔做人愛彭風/大聲話攏敢講/海底放一個屁/彈死海龍王
東港濱海黑鮪魚季鑼鼓喧天,布袋戲偶的生旦淨末丑怎麼演一齣烏甕串(oo-g-tsh?g)劇碼開場?劇情話說華僑市場旁的小小爭執,主演靈機一動,口白帶入老船長充當和事佬。
:你走路幹嘛不走右邊?非得走左邊撞我。
:你要去叨位?
:我要去吃烏甕串。
:我也是要去吃烏甕串
:今天人那麼多,騎摩托車去東港最快。
誇張的丑角語言,陪農民聊務農工作的五穀豐收、六畜興旺,也懂漁民出海捕魚的驚濤駭浪,用一份善解人意,體恤觀眾的心意,劇情格外有滋有味。
有位忠實老觀眾撒手人寰,還指定布袋戲送行,孝子再三請託明興閣掌中劇團主演,「蘇阿明」左思右想,決定演一齣三藏取經,口白精采戲說道打虎將軍保護三藏,三藏報答將軍之恩,替他老父誦經做功德,戲裡誦經聲呢喃,現實也等於念經超渡亡者。
聽與說 口白的換位思考
因口白懂得傾聽,站在聽話者的立場說話,向來說閩南語的明興閣掌中劇團走入屏東原鄉部落、客庄,也學著用他們的話說話。
來義國小的孩子們接受導戲,本色出演部落傳說故事《烏鴉兄弟扛山豬》,傳統布袋戲偶換上排灣族紋面扮相,穿上百步蛇圖騰服飾,兩隻烏鴉兄弟上山打獵,童真原住民口白述說情節轉折。
劇情線直直走,後場沒有旋律配樂的大自然淙淙水流、鳥叫聲迭起,直到嘹亮歌聲清唱劃開舞台布幕,台上、台下為之動容,布袋戲口白已經超越閩南和山地語言隔閡。
口白怎麼說?且聽下回分曉
演著、演著,蘇明順從18歲演到85歲,明興閣掌中劇團代傳第四代,另有子團「蘇家班掌中劇坊」,日復一日細微觀察台下觀眾反應安插口白,每齣現場布袋戲的節奏起伏不可能復刻得一模一樣,或說,這才是布袋戲的精髓價值所在。
可惜劇團經費緊縮,布袋劇團的口白和操偶師「反客為主」,活靈活現的口白慢慢地被制式錄音卡帶取代,口白互動便日漸消失,甚至連錄音帶、唱片、電腦配樂都強勢操控後場。漸漸地,操偶師只要照本宣科配合演出就好。
明興閣第二代還會寫口白,然而日後還會有口白嗎?靜待日後分曉。
出處:屏東本事2023春季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