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走在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的巷弄間,涼風穿過婆娑樹影稍稍減緩了太陽的熱辣,這是村子裡特有的溫度,在大樹下、在黑瓦磚牆的縫隙間,總會有一股等待很久的風,在人們走過的時候,適時地吹動樹稍,沙沙地發出專屬於村子的聲音。
這裡是全國最大的歷史建築園區,座落在屏東市的市中心,歷經政府十多年的大力整建後,目前已修復73幢日治時期保留迄今的眷舍,吸引多達88個品牌進駐,假日遊客如織,穿梭其間拍照打卡的網美,可能很難想像,十年前,這裡還是個等待整建的大工地;廿年前,這裡還是個落寞寂寥的眷村;一甲子以前,在戰爭的煙塵剛消逝不久,孫立人將軍還曾帶著他的部屬進駐村子;再比一甲子更久以前,這裡是日本人為因應屏東機場而興建的高級軍官宿舍。
曲折的歷史脈絡引領著不同族群的人先後來此,曾有灣生在此流連、也有台生在此生根,蜿蜒歲月的積累,讓每一幢老屋都有了故事,可能是關於將軍的、可能是關於思鄉的,還有戒嚴期間保密防諜的肅殺氣氛,不同時代的氣息都曾縈繞在紅門黑瓦之間。
人走、茶涼、熄燈、拆屋,原以為這是眾多眷村共同的宿命,沒想到2007年屏東縣政府爭取把整個村子登錄為歷史建築園區,翻轉了村子的命運,這一大片的老屋群才有了重新說故事的機會。
「經費、專業的修復人力都是初期最難克服的問題」,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長吳明榮到任六年,他不諱言剛來的時候看到一幢幢待修復的眷舍,自己確實曾在心裡打過無數個問號「這要從哪裡開始才好?」,還有修好之後,「誰要進駐?」這些都是公部門最頭痛的問題。
所幸彼時文化部力推再造歷史場域,解決了修復經費的難題,園區整建總算有了明顯的進展,歷經十餘年及歷任縣長的努力,勝利星村終於完成73幢眷舍的整建工程,透過多次的公開徵選,引進不同的產業進駐,目前的主題大致可分為餐飲、文創、旅宿、獨立書店、原百貨等,一種多元而豐富的能量正逐步凝聚,展現勝利星村的全新特色。
如今來此,可以蒐尋不同風格的餐廳美食,還可以租借旗袍、和服、體驗原住民服飾攝影,甚至還有古早柑仔店,有時候看到穿著旗袍的女子,幽幽漫漫地走過紅磚牆,遇見迎面而來穿和服的人,會讓人錯覺莫非那長長的巷弄就是時光隧道的入口,任誰來此都可以重新走過那相約的轉角,那溫潤歲月。
最令外界驚豔的是,這裡還有全台最密集的獨立書店聚落,幾百公尺內,就有小陽.日栽書屋、繫.本屋、七木.人文空間書房、愛讀繪本屋、永勝5號等多家獨立書店,書店聚落今年還上了大學分科測驗的考題,都說獨立書店不好經營,但這裡的書店主人似乎各有各的堅持,力推著音樂、文學、族群、飲食、生態等各種主題活動,很觀光的、很文化的,都在這裡彼此衝撞著,村子裡正凝聚著不只一種聲音及生活方式。
吳明榮坦承,任何文創園區都必須務實地帶動地方產業及文化觀光,才能真正延續,過去10年台灣文創產業看似蓬勃發展,卻經常是熱熱鬧鬧地開幕,之後就乏人問津,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與地方的連結度,他從不認為勝利星村是只有「文創」,他也不主張以此為名,他認為該強調的是「創意生活」。
他說,剛開始招商的時候,或許會以招滿為目標,但現在村子已有一定知名度,未來應更著重深化在地的文化,即使是餐廳裡的一道菜,都希望是與屏東這塊土地有關,讓遊客願意一來再來,有了遊客,園區自然就有延續的能量。
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涵蓋過去的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及通海區,其中「星」字強調過去是將星雲集,未來是明日之星。除了已修復的眷舍外,縣府還另闢了兩處遺構公園,利用未修的老屋殘跡加入藝術元素,把舊瓦片、木構件、地磚、窗花等老物件,透過巧思重現,不僅讓存在多年的空間有了新生命,也讓人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過往。
老屋群有著獨特魅力,不論是漫步在日式眷舍的巷弄間,或是坐在木格窗前,都會讓人稍稍緩和過於緊湊的生活步調,每當村子裡的路燈點亮時,就像是點亮了每幢老屋生動的表情,展示著舊時記憶,也展示著新的城市風景;你來過嗎?相信你必定會來此。
(註: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原是蒙古高原傳唱的情歌,後來成為作家張曉風散文集的書名,在此形容勝利星村重新展示的生活樣貌,村子裡也曾有過張曉風老師的成長記憶,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