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其次,但你把一個木頭擺在眼前,經過時間累積,慢慢改變,最後變成你心裡想要的樣子,這可是夢想成真的過程。」
到訪鳳梨源的家時,他剛結束一場鳳梨採收的硬仗,本以為會看到琳瑯滿目的工具機台,卻只看到一支裝了研磨片的砂輪機、一些手工具、和幾片原木厚板。和想像相比,現實有些清淡,但訪談過程中,鳳梨源隨手變出一支木柄有著漂亮花紋的山刀,又變出一件精細打磨的木盤,女兒進屋又拎出幾隻木雕貓頭鷹,眼前這位農木雙棲的工作者,像極了拿出日常道具卻創作出驚人幻術的魔術師。
本名李浚源的鳳梨源,真的有在種鳳梨,且在農友中小有名氣,與木頭則是在大學時期結緣。2009年八八風災讓屏東的溪邊、海邊,甚至橋上、路中間都充斥著漂流木,政府開放民眾撿拾,鳳梨源也跟著朋友去撿了許多「自認為」不錯的木頭,拿去製材廠給老闆看,老闆卻說是「種香菇的雜木」,問要怎麼看木頭等級,老闆也只回:「不然你有空就常來看啊」,鳳梨源便真的一等農閒期就往製材廠跑,老闆叫他幫忙搬木頭他就搬,搬著搬著,慢慢地鍛鍊出辨認木頭的能力。
在製材廠「東看西看」的日子裡,鳳梨源認識了來製材廠切板料的工藝家希細勒;他帶著作好的木盤給心目中的大師評鑑,希細勒卻做了一樣的盤子,但更薄也細膩,「我就想,怎麼可能作成這樣?」為了探究這個不可能,他繼續求教希細勒,掌握越來越多訣竅,遇到卡關就再請教,如此,逐漸看出木作的可能性。
鳳梨源只在每年七八月到隔年二月農閒期的時間製作木製品,也跟著朋友在市集擺攤販賣。然而在台灣,手作品的市場一直都有不低的門檻;從一開始剖料,在製材廠是一分鐘五十塊在算,一個用心打磨的木盤可能需要七天,還有木料本身的成本、受傷的風險等,但最後可能賣兩千都被嫌貴,因此手作品的訂價最是困難。
但與其說不想對不起顧客,鳳梨源卻說:「訂價至少不要對不起木頭,木頭能長出這樣的紋路,都要百年形塑,我賣的是木頭的價值。」那麼創作的價值又在哪呢?「就像我的老師希細勒說的,想到什麼就去作,累就放下刀具休息。成功是其次,但你把一個木頭擺在眼前,經過時間累積,慢慢改變,最後變成你心裡想要的樣子,這可是夢想成真的過程。」
讓想像成真,也是鳳梨源帶小學生上生活美學課程的動力。不管是帶孩子用廢棄棧板料作面紙盒等小物,或拿學校修枝下來的木頭去製材廠剖料作木盤,鳳梨源總會先引導孩子一起觀察、思考,「手上的木料是從哪裡來的?一棵樹要怎麼變成木板?」有些家長擔憂孩子作木工太危險,但他認為「不要只會怕受傷,因為你一定會遇到,受傷了就包紮,但也要知道所有可能受傷的風險,那就一定要很專心。」
別人眼中的斜槓工作者,即使「半農半X」,也有自己專心的方法。他說,農是根本,「X」是天賦,實踐天賦的生活不能與農斷裂;但一個人的天賦或愛好能否成為一生志業?世上有千萬種議論,當訪談鳳梨源,聆聽他因興趣自學,持續了十數年不間斷的歷程,看見的不是眼花撩亂的工作室,也非夸夸欲成真理的結論,而是真真切切的,對於「心裡想要的樣子」的實踐。
-------------------------------------------------------
●找師傅
李浚源(鳳梨源)
0913-008-527
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中勝路12號
FB:鳳梨源
出處:勞動暨青年發展處─屏東人抵家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