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一個人走不如一群人一起走--屏東智慧農業學校



在台灣從農總給人看天吃飯的宿命感,接下媽媽可可園的達魯法樂(鄭孝榮)可不聽天由命。他媽媽一開始連可可樹都種不活,他連發酵都不會,眼看可可園就要廢棄,咬牙拼搏8年,總算把自家生豆、可可堅果導入網路商城,最近還獲選進駐屏東智慧農業學校,打算以智農據點作為原鄉小農窗口。這個目標不知是否還要8年才能達成,但他們很堅定,已行在路上。


達魯法樂回想自家可可園發展過程,有種「不知怎麼走過來」的恍惚感。剛開始幾乎是跟流行,砍掉檳榔改種可可,但媽媽買了80多棵可可樹死了三分之二。好不容易學會種,又碰上搶種風潮,合作社砍價、拒收。這是台灣農村長年搬演的「定目劇」,但他們才剛學會種,採果後沒人收,陷入絕境。


他跟太太思樂本(蔡貞珍)眼看媽媽就要收掉可可園,決定跳坑相挺。兩人當起假日農夫幫忙管理,但採果後連發酵都不會,「常常整個發酵桶好幾百斤,做完全丟掉」。後來報名烘焙班,與可可農經驗交流,終於摸出訣竅。


如今達魯法樂不僅成立可可工坊,自家發酵、撿果、曬果的生豆及可可堅果,帶有微酸及天然苦味,推上網路商城銷售,被消費者評為「入口有果酸,後面有尾韻,有個清香味會在嘴巴炸開,保留很久」。



其實他們夫妻自力摸索,不只解決媽媽可可園的問題。思樂本原在市區從事特教工作,「每次回家,看到原鄉身心障礙者從學校畢業,沒事做到處遊走,心就痛」,最後決定返鄉設置小作所,提供身心障礙者多元化、非機構式支持服務。


我們現在跨域支援,結合可可小旅行,參與屏北旅遊合作,思樂本笑說,目前工作已趨穩定,但可可發酵後撿果、曬果需密集人工,小作所正好可支援,熟能生巧後甚至還能幫鄰近村落可可農加工。原鄉身心障礙者藉此發揮潛能,自立自足,可可加工後還可供給小作所製成可可餅乾、貝果、蛋糕等。


除了可可工坊、小作所跨界合作,他們還發展可可園生態旅遊。從初級農產到加工生產、生態旅遊,形成一圈完善循環。屏東智農學校今年八月招募團隊進駐,達魯法樂可可工坊經甄選進駐青創育成空間,達魯法樂笑說,「部落很多小農跟我媽一樣,只會出苦力勞動,其他都不懂。」他想把原鄉的印加果、山芋、樹豆及小米帶到青創據點,讓這裡成為原鄉小農的窗口。


可可加工及相關產品研製也可能在此進一步深化,思樂本說,「如果有機會,當然希望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給身心障礙者。」達魯法樂笑說,這是他們的目標,需不需要再一個八年才能達成,目前說不準,但他們會在這條路持續走下去。



青創交流據點

養成青農即戰力


屏東智慧農業學校由裁併校園轉型而成,以創新永續為定位,與達魯法樂、思樂本想在家鄉做的事完全吻合。去年一月啟用後,智農一年內舉辦41場青年人才培力活動、78場地方創生交流,因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支持,另賦予「南區青聚點」使命,更成為嘉義以南青創交流聚點。


邁向第二年深耕路程,智農每月持續規畫十餘場講座工作坊,內容從紮實的無人機農藥噴灑實務訓練、智慧化冷鍊物流,到商品包裝設計、品牌行銷,目的都在活化農村,練就青農即戰力。此外,智農另規劃市集,提供農友直面消費者的練功場。


暑假後到市集擺攤的洪文詠,原在食品大廠擔任主管,因不忍父親病弱體衰,返鄉接下一甲多農事工作。他攤位上有當令的酪梨、芭樂,以及林下飼養的土雞蛋,還自豪說,「田間資源太多了!」黃金果、龍眼、榴槤蜜都沒帶來。當年返鄉曾讓老父氣到撂話:「無彩栽培你讀到碩士……。」但洪文詠把前方路徑看的很清晰,他想朝有機農業發展,另會發展黑水虻養殖,與農村共生。


自稱「斜槓斜很大」的林綉穎當天也在市集,攤位上一管管玻璃瓶中,分裝艾草、抹草、檸檬香茅等十幾種青草,好香也好看。她原經營金品五金行,因崇尚環保自然,投入青草產業。不僅在水底寮老家種植青草,甚到還到恆春租地種植。林綉穎追求友善種植,自許是「土地照顧者」,展現與土地共存的價值。



把青草從傳統市場帶出來,灌注環保意識正是創新。智農學校為鼓勵青年創新,去年舉辦首屆農客松競賽,因而催生出鳳梨彩帽田,吸引遊客也帶動區域產業發展。今年大賽為激發青創能量,總獎金達120萬元,相信一定能鼓動更多青年團隊為屏東提出創新解方。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10月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